昨天聽小步讀書會唐歌講起原生家庭,有一段非常有感觸。他說到有一類孩子,從小就活在別人的期待里,一直努力不讓別人失望,這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受不了的,就是得不到周圍人的認可和贊美。他會很上進,不斷的努力去完成他的使命——活成大家期待的樣子。但可悲的是,他自己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終其一生,都在等著別人的評判。
我恍惚覺得唐歌就是在描述我三十幾年的心路歷程。一行老淚流下來。
是的,我就是那個活在別人期待里的孩子。直到現在,我也是個缺少明確目標的人,沒有目標,自然沒有行動力,事實上,我的生活中常常有一種莫名的無力感。
然后我遇到了目標訓練營。第一次接觸了一個嶄新的概念——POA行動力。
第一次見到這個公式,一臉懵。心中一萬個問號,行動力和伙伴有什么關系?目標為什么做分母?? ?
李楠老師解釋完,其實我似懂非懂,還是不能很好地理解。直到李老師在群里拋出了一個案例。案例中,結婚典禮上用拉爆氣球的方式代替放鞭炮來慶祝一對新人結婚。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喜歡熱鬧,圖個吉利,商店開業,過生日,結婚等所有的好日子,大家都會選擇放鞭炮來表達喜悅之情。但是因為環保等問題,燃放煙花炮竹是被禁止的。如果不燃放炮竹,那么婚禮就冷清了,就差了點意思。這個時候這個POA公式就發揮了作用。我們發現,放鞭炮并不是目的。目的(O)是喜慶,環保。那么圍繞這個O,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呢?案例中,(A)是用氣球代替鞭炮。
也就是說,圍繞O,去找A和P,就是創造力。
簡而言之,可以總結為:目標凝聚伙伴;伙伴共創方法;方法服務目標。
? ? ? ?
經過梳理和群里小伙伴的火花碰撞,我明白了如何用POA行動力這個公式,因此斷定是神器無疑了。
這兩天通過聽課,和老師的一對一溝通,和群里小伙伴的聊天,其實很有感觸。于是,孩子睡了之后特別想寫點什么。剛寫了一點,正在思索接下來怎么寫,一個同頻寶媽和我聊天,我想,那我今天就不寫了吧,拖延的小怪獸又要出現了。
聊天的過程中,她詢問我關于考研的相關事宜。看得出她對考研比較感興趣,而且也曾經讓她的先生幫忙問過別人。其實對于考研本身,我是持有保留意見的。一方面考研并不能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妄想通過考研來一次性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境是不現實的,也是不推薦的。另外,考研究竟有多少利弊,也是因人而異的。而這時突然一個想法冒出來,她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考研并非她的目的,那么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于是有了接下來的對話。
通過以上對話,我發現對方的目標并不是考研,而是育兒以及讓孩子見更多的世面。那么針對這個目標,就可以通過例如頭腦風暴的方式尋找更多的A和P,以期達到她的目標。她并沒有在當下就想到A,但是相信經過思考和尋求幫助,她的目標最終會實現,因為她的目標明確了,而目標凝聚伙伴;伙伴共創方法;方法服務目標。
再舉個我學生的例子。
他叫夏冰,高高大大的一個男生,復讀時,我是他的班主任。高中時他很內向,學畫畫的,可是因為某些原因,他調出來的顏色和別人都不一樣。因此在復讀一年后,不顧家里的反對,拒絕參加高考。我勸了很久也無濟于事。然后我又開始帶新的班級,也再沒有他的消息。
后來互加了微信,得知他后來輾轉去了北京的一所專科就讀,而此時的他,侃侃而談,早就沒有了以前的樣子。我很驚訝,便詢問緣由。
他說他知道家里供他讀書不容易,不想花家里的錢,于是大學的幾年,他一直沒閑著。學校離市區很遠,買畫板和顏料什么的都不方便,因此同學們都怨聲載道。他就去市里批發回來轉手再賣給同學。這樣他不但賺了生活費,還結交了一群好朋友。
因為內向,想鍛煉自己的共同能力和表達能力,他就去超市做白酒的銷售,讓自己不得不大量的說話和溝通。
他說大學里對他最好的是宿舍的管理員阿姨,他說大學的學費生活費都是自己賺的,他說他不再羞于表達。后來他接觸了冬泳,做了健身教練,認識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總之在精進的路上,沒有停下過。
他的蛻變一直讓我震撼,但今天重新梳理他的轉變,發現這一切都是他強大的行動力帶來的。以目標(O)是賺大學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為例,A可以是買畫板賺差價,在超市做兼職等。P可能是他的同學,朋友,甚至宿舍管理員。
總之,他一直在給他的生命賦予能量。
那么,我呢?我想我比以前更有力量了。可能我的目標還是需要梳理,我還是需要時間去蛻變。但是,年輕就是讓不可能變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