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接受到這幾個字是因為同名電視劇,那個時候我還是個女生,沒有結婚,沒有孩子,喜歡看類似《黑鏡》、《九號秘事》這類的影劇。追完這幾部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橫空出世,打著亞洲版《黑鏡》映入我的眼簾...
一集集追下去后,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電視劇是科幻類的很好看,豆瓣評分8.1,而且深意十足。
4年后的某一天,我已成為一位母親,在和別人爭論孩子的獨立意識時,又想到了這幾個字,于是我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看完里面的所有的家庭故事。
其中很多非常優秀的孩子,不是在心里憎恨父母;就是本來很優秀,卻被父母一步步影響到最后放任形骸。這里面的原因無外乎,父母太愛子女了,太想規劃好他們今后的每一步路,深怕按照子女自己的意愿會吃虧。
只因為他們站在過來人的身份,不管兒女喜不喜歡,只要一句我是為了你好,你長大就會懂的心情,期望子女接受自己的一切想法,甚至不能有自己的決定。
說實話,在很多家長成為父母以前,或許也討厭這樣的父母,可歲月終究讓人們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他們一步步奉獻更多的愛,孩子的心卻一步步走的更遠,父母甚至不能理解為什么孩子就是不懂事,為什么他們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但是,父母始終忘記了,他們雖是孩子,沒有經驗,可仍然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想法,需要人支持需要人尊重,這不只是孩子,是一個人基本的權利,父母卻站在至高點剝奪了作為“人”的權利。于是,孩子怨恨,內心空虛寂寞,沒有人在意他心里的想法,得不到尊重,甚至沒有自由,一步步在家長的掌控下生活。
當然,這個時候總會有個聲音出現,因為他是孩子啊,他分辨不出好壞,分辨不出長遠利益。然而,大家卻忽略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的性格與天賦,在過分干預下成長的孩子,可能對他不利的因素更多,他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又或者喜歡的東西、天賦被完全磨滅,變成提線木偶,成為家長的傀儡,過起了自己不喜歡的人生。
可能你也會說,那家長該怎么教育小孩,難道不管他嗎,喜歡打游戲就放任他們嗎?在家長眼里,孩子沒有自控力,也不能為自己的決定買單,不如趁早直接杜絕掉各種不好的可能。可是縱觀后果,各大新聞都曾報道過,中學不讓打游戲,大學游戲打到荒廢學業的比比皆是。
我們能保護孩子,杜絕誘惑,可是我們能做到一輩子嗎?他們的人生我們能幫他們走,能幫他們一輩子嗎?
以前看到高學歷畢業生弒母事件,十分震驚,所有人都想知道為什么?單親母親為了兒子含辛茹苦把他培養成才,為什么孩子不但不感恩,還恩將仇報。他們之前也沒有太大的爭執,孩子乖巧聽話,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孩子痛下殺手?
周邊的人更是不能理解,之前還是作為優秀的教育案例,和這位母親溝通交流教育心得,復制她的教育方案,現在怎么會變成這樣,所有人都想從這個孩子口中知道為什么?
可是,在警察審訊的時候,這個孩子只是嘴角一笑,默默不語。
有人猜他是在嘲笑,也有人說他是在蔑視。誰都不知道,仇恨的種子在什么時候在他心里種下,又是什么時候生根發芽長成了一棵大樹...
在讀了這本書后,我貌似有點明白了,這個在所有人眼中的好孩子只是一個表演者,他演的太累了,他的心是孤寂的。母親對他所有的愛,所有的嚴格,可能在他眼中都是控制,他沒有自己的個性,不敢展示自己的內心,哪怕考上大學,依舊得與母親進行每日匯報,活在母親的控制之下。
逐漸,他忍受不了這種生活,覺得自己的人生就好像母親的代替品,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母親的愿望,不過是母親開心。完全沒有自由,沒有了自己的人生。
這位母親有錯嗎?顯然沒有,甚至在別人眼里企圖模仿這位母親的教育方式。那孩子有錯嗎,他是如此狠心,用殘忍的方式殺害了自己的母親,他不孝,他不理解母親的用意。可是二十多年過去,是不是哪怕母親理解過他一次,隨他一次愿,是不是就不會產生這種悲劇?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不得而知,但一切的原因就在母子兩相處的過程中。
或許,在父母眼中,孩子的未來,孩子的學業、事業,逐漸大過了其他任何事物,以這三個借口,就能剝奪他們選擇的權利,剝奪他們的喜好、情緒,只要看似與這三方面有沖突,就要連根拔起從根源上阻斷。
但我們想想,這樣的他們會快樂嗎,這是他們想過的人生嗎?家長是要起到家長的作用,培養他們三觀,督促他們努力,引導他們學習,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學會堅持。可這不代表就要完全幫孩子做所有的決定,避免所有的彎路,這看起來是很美,可結果雙方相互不理解自己做錯了什么,雙方都很辛苦。
我們都忘了孩子一出生時,我們的想法那么單純,就是希望他健康、快樂的成長,之后的愿望也是希望他日子過得好。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的時候放手,讓他們自己做決定,自己走走彎路、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買單,他們反而會成長的更堅強、也更能明白家長的苦心。
也許,孩子要的并不多,你給了他蘋果、梨子、香蕉,他都不開心,于是,你懷疑這個小孩怎么這么不懂得感恩。可是孩子也很委屈,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想要一個擁抱、一份支持、一份尊重。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只是借由你來到這個世界,過自己人生的獨立個體。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現在我還不知道女兒會不會讀書,但是我會尊重她的天性,避免書中那些行為,在不過分干預她的意愿情況下,給她自由的空間,教育她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有用的人,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