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日本現代著名小說家,生于京都伏見區。畢業于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科,亦擅長美國文學的翻譯,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國內簡體版到2004年銷售總量786萬,引起“村上現象”
其作品風格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后陰郁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后時期作家”,并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其作品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廣泛知名度。
二、創作背景
本書書名《挪威的森林》來自于著名樂隊披頭士的同名歌曲《Norwegian Wood》。這首歌描述了男孩愛上一個女孩,男孩也曾走進女孩的心房,卻發現沒有他的容身之處,于是悲傷地離開,歌曲傳達了一種悲傷焦慮地感覺。20世紀60年代,日本已經進入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人們的精神危機也與日俱增。物質生活的豐富與人的欲求膨脹,造成了精神世界的嚴重失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減少,心理距離拉大。生活在都市的人們像無根的浮萍,孤獨、虛無、失落,卻又無力面對強大的社會壓力。都市的繁華,掩飾不了人們內心的焦慮。村上春樹所作的《挪威的森林》便是都市生活的倒影,向我們描述了人們內心深處的焦慮和特定時期的社會現象。
三、作品對都市生活的映射
(1).直子人物形象的映射
直子代表著自我封閉、精神狀況不佳的都市人。她焦慮、喜怒無常、缺乏安全感、沒有什么朋友……直子像一具尸體,游蕩在城市的角落。自木月死后,直子其實已經被他帶走了。直子是不愛渡邊君的,她和渡邊君唯一一次的性愛是為了突破木月的死給她帶來的心理屏障。木月死了,直子的肉體和靈魂都隨之遠去。愛情是文學創作的母題之一,村上春樹創作《挪威的森林》時把愛和性割裂開來,其實這也反映了當代部分人的真實心態。性能否從愛的人身上剝離,轉嫁到其他人身上。直子和渡邊君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性關系的呢?那是直子20歲的生日,他們都喝了酒,渡邊是直子唯一的朋友,他們能扣放開身心的交談。直子是放松的、不清醒的、突破道德和倫理的混沌狀態,沒有了種種束縛,這是女性失貞概率最大的時刻。他們在不清醒下發生了性關系,酒醒過后,直子仍舊要面對她的心理障礙。村上春樹并沒有給出答案。其次,直子還映射著死亡。直子的母親、姐姐、夫妻、男友相繼死去,直子走入了怪異的沒有生氣的阿美寮,直子遇見的那口深不見底的、仿佛可以將人吞噬的黑井,直子的“磁場”早已籠罩上死亡的氣息,她映射著人們不敢談及但必定經歷的死亡。
(2).渡邊人物形象的映射
主人公渡邊是對“迷失的一代人”的映射,渡邊孤獨,不被人理解。看似無欲無求,其實什么都在嘗試,在努力的尋找生命的意義,但什么都沒有找到。這也是他為什么會被直子吸引的原因,他們其實是一類人,不同的是雖然迷失,直子了結了自己生命,渡邊努力的尋找出路。
(3).永澤人物形象的映射
永澤是與渡邊完完全全相反的人,他代表著高階層的人群。出身優越、不缺金錢、聰明多識、隨隨便便就可以把別人要拼命才能做的事情做好、隨隨便便就能成為人群中的焦點……他們不需要過分的努力甚至拼命就能夠好好的生活。但是在村上春樹的眼中這一類人是很難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五反田駕著他的奔馳墜水,直子的姐姐用上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永澤是個例外,因為他有著清醒的認知和明了的目標。他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本事,對待任何事都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獅子搏兔亦用全力,這樣的人,不成功也難。永澤教會了讀者——永遠不要同情自己。
(4).阿美寮設定的映射
阿美寮是一個矛盾的地方。其一,阿美寮映射著與現實社會截然不同的烏托邦式構想世界。在那里人人和睦,大家互相幫助,生活自給自足。沒有現代社會的社交,所有人各司其職。阿美寮讓人想到了原始的田園生活,沒有了種種困擾,這個為精神病人建立的場所發揮了他的功效。其二,阿美寮映射著安穩環境。直子這樣說她在阿美寮的生活:“一旦進入這里,便懶得出去,或者害怕出去……阿美寮是和外部世界有強烈落差的,沒有競爭,沒有動力,仿佛可以在里面幸福的生活一輩子。不由得讓讀者警惕,如果進入了一個安穩的環境,人是否會失去向上的內生力量。
(5).小說結尾的映射
? 小說的結尾,渡邊向綠子撥打了電話,綠子問渡邊在哪兒,渡邊環顧四周,怎么也想不起自己身處何方。“我拿著聽筒揚起臉,飛快讀環視電話亭四周。我現在在哪里?我不知道這里是哪里,全然摸不著頭腦。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無不是不知走去哪里的無數男男女女。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場所的中央,不斷地呼喚著綠子。”渡邊迷失了自己的路映射著都市生活的人自我的迷失,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挪威的森林的結尾的最后一段是整部小說最震撼的一部分。結尾把這部具有強烈私人色彩的小說(私小說)里村上最想表達的表露地淋漓盡致,那就是孤獨,普遍而又無奈的孤獨,一種高度發達色現代社會里擁有一切卻又什么都沒有的年輕人找不到自己心靈所在(日語就是居場所)的精神幻滅。
四.結語
? 《挪威的森林》一書將高度發發達的都市生活下的焦慮和孤獨表達的淋漓盡致,雖然村上說這是一部愛情小說,但是其現實主義價值也無可厚非。
廣電2001 鄧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