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那些事兒
人活一世,哪有一帆風順,誰沒跟別人借過錢,誰又沒借給過別人錢。和平時代,雖不敢說危難之時救人一命,但遇到他人有難處,能出手幫一把,那也是自己的仁義。 但話說回來,救急不救窮,借錢是為了解燃眉之急,不是用別人的汗水供養你的小康。秉持此道,才能在借錢上良好互動,不至于好友反目、親人闔墻。
自幼家人對錢上要求十分苛刻。我父母是不贊同向他人借錢的,尤其是平時并不緊急的情況。若是他們知道某個玩伴給我買了零食或是鄰里給我了什么玩具,必然記下來投桃報李。說白了,父母最不愿意欠人情。所以,自幼我若是因故借同學幾塊錢,必然日日惦記,早早還清。也因此,對于借出去的錢,雖然也常羞于開口索要,但心里其實非常清楚。比如出去聚餐或是幫人買東西。
我有時也很討厭自己這種言行不一,但我確實不知道怎么提出AA。和同事出去吃飯還好,從一開始大家就習慣AA。有時和以前同事逛街,中飯我請,晚飯她請,但我心中一算,我出的錢比她少了將近一半,那必然忐忑不安,總想著買些別的還回去。
我也想過如此不愿意欠人情,可能不僅僅是不愿意還人情,還有一點是希望能和對方處在平等的角度相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這么想。
有次中午吃飯,同事說起來他跟親戚借錢的事,當時話題重點不是這個,她主要想說他親戚在網上被信貸借款騙了3萬,但她談話中說到和她親戚借錢時的理由讓我心里很不舒服:她跟她親戚說,你又沒買房又沒結婚也不用養娃,先借我1萬塊錢用。雖然這說辭可能帶著半開玩笑緩解尷尬的意思,但是也體現了找她親戚的理由。下班她說找我談點私事,又向我借錢,我就心里一難受。我也沒結婚也沒買房也沒娃是不是非借你不可?當然,這也可能是我想多了。但最后我還是沒有借給她,我跟她說我已經借給朋友5萬了,其他錢買理財了,手上沒啥現錢。借給朋友錢也并沒有騙她,手上沒閑錢也是真的,但買的理財可以贖回,就是少賺點的問題。但我并不愿意因為她有這些損失。
我其實回家的時候越想越覺得生氣,也有點心涼。她是要提前交房付首付,我們剛發完工資沒幾天,她和她老公工資加一起足夠一萬。他們要還2套房貸,工資基本全還一套本地的房了,老家那套首付就缺點,并不是不能湊出來,但是她寧愿找人借錢。也許我不能以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于人,但是我總有權利選擇不借給你。因為在我來看,你沒有缺這點錢,并沒有真的很急。
借給別人錢并不是愉快的經驗。也許受家庭影響,我喜歡攢錢,雖然在花銷上也從不吝嗇,但還是喜歡賬戶上增長的數字。最起碼它能讓我在繁重的工作中找到點安全感。朋友有的是孩子看病、房子裝修過來借錢,無非是因為我既沒結婚又沒房貸,看我活的瀟灑無憂不用擔心明天的面包。但事實上,我雖然沒結婚,但一直在努力攢錢付首付,努力攢錢計劃自己的出國旅游,我的工資甚至不如朋友工資的一半。
生病借錢,我二話沒說把買的隨進隨出的理財贖回來給她打過去了。另一位朋友說有急用,我問了幾句她并未說具體的理由,我怕她真的有什么難處不好開口,還是贖回了自己的理財給她打過去。并不是想要彰顯自己多大方,其實相反,我都覺得自己小氣。尤其是第二位朋友借錢時,在微信上也是開玩笑的說我沒什么壓力借點錢給她。我當然看出來是開玩笑了,但是心里還是非常不爽。因為是關系很好的朋友,直接電話過去忿了她幾句。中間也說好下個月發工資就還,她也解釋說她的理財必須去銀行辦,不方便。這我都能理解,我也在一個月后催她還過,但是還是拖了一個月至今沒有還。而我還沒有要第二次。
在借錢出去時,心里就非常矛盾,因為可以預見要錢的尷尬,這恐怕才是不愿意借錢的原因。借錢不難,要錢難。我們不是怕借出去的錢回不來,而是害怕這種對于信任的考驗,一次要,兩次要,難道還要像催債的天天要嗎?那借一次錢,恐怕就要失掉一份情誼,不如不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