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瓦》是張愛玲的經(jīng)典小說。看了好幾遍,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獲,不同的感觸。特別是對人物的描寫,簡直就是一副水彩畫,每一處落筆都各有千秋。
先瞧瞧張愛玲對長的好看的女孩的看法——緊跟時代潮流,各時期有對漂亮臉蛋的不同看法,卻又各自有各自美的特點,不落俗,不獻媚。
“果然,姚先生大大小小七個女兒,一個比一個美,說也奇怪,社會上流行著古典型的美,姚太太生下的小姐便是鵝蛋臉。鵝蛋臉過了時,俏麗的瓜子臉取而代之,姚太太新添的孩子便是瓜子臉。西方人對于大眼睛,長睫毛的崇拜傳入中土,姚太太便用忠實流利的譯筆照樣給翻制了一下,毫不走樣。姚家的模范美人,永遠沒有落伍的危險。亦步亦趨,適合時代的需要,真是秀氣所鐘,天人感應(yīng)。 ”
這三種臉蛋:古典鵝蛋臉、俏麗瓜子臉、洋氣大眼睛,一個個美得如進了花園似的,牡丹芍藥山茶茉莉,百花齊艷各自芬芳。最后來一句“秀氣所鐘,天人感應(yīng)”這兩個超凡脫俗的成語,恰到好處總結(jié)了姚家女兒們的美貌。
大女兒琤琤
“三朝回門,卑卑褪下了青狐大衣,里面穿著泥金緞短袖旗袍。人像金瓶里的一朵梔子花。淡白的鵝蛋臉,雖然是單眼皮,而且眼泡微微的有點腫,卻是碧清的一雙妙目。”
閉上眼睛想想,青狐大衣里面一件泥金鍛短袖旗袍。這泥金是什么意思?我查了查百度:金粉或金屬粉制成的金色涂料,用來裝飾箋紙或調(diào)和在油漆中涂飾器物。網(wǎng)上查詢的泥金色圖片都比較赤黃,偏暗一些,沒有金燦燦的耀人眼,只有塵埃落定入黃土大地的感覺。后面一句比喻“人像金瓶里的一支梔子花”,就明了了,就是泥金器皿的花瓶,裝著一只微微淡香氣的小花。這花是——“淡白的鵝蛋臉,碧清的妙目”。
這青狐大衣泥金旗袍里包裹的,竟是這樣一副好皮囊。雖是單眼皮,卻是妙目,還是碧清的。嘖嘖,瞧瞧這功力,兩個詞語可是包含了極豐富的內(nèi)容。又碧又清,碧玉般清澈。妙目妙語,兩個字可比拆開說美妙的眼睛有內(nèi)涵、有韻味多了。
二女兒曲曲
“他的次女曲曲,更不比琤琤容易控制。曲曲比琤琤高半個頭,體態(tài)豐艷,方圓臉盤兒,一雙寶光璀璨的長方形的大眼睛,美之中帶著點獷悍。”
“體態(tài)風(fēng)艷”豐滿艷麗,張愛玲能用兩個字濃縮的絕不用四個字解釋,用盡了中文言簡意賅的特點。“方圓臉盤兒,一樁寶光璀璨的長方形的大眼睛”,想想首飾店的那些珠光翡翠的耀眼程度。這寶光璀璨本來是形容珠寶的,放在這里形容一對兒大眼睛,實在是讓人不得不側(cè)目,注意到這高半個頭體態(tài)風(fēng)艷方圓盤兒臉上那一雙亮晶晶的珠寶。
外表的描述里或多或少都透露著性格。錚錚是小家碧玉型的,所以碧清妙目梔子花,而曲曲頗有些俠女風(fēng)范敢作敢當(dāng),所以“美之中帶著點獷悍”。
三女兒心心
“隔著她藕色鏤花紗旗袍,胸脯子上隱隱約約閃著一條絕細的金絲項圈。”
“心心把頭發(fā)往后一撩,露出她那尖尖的臉來。腮上也不知道是不是胭脂,一直紅到鬢角里去。烏濃的笑眼,笑花濺到眼睛底下,凝成一個小酒渦。”
仔細看這藕色的鏤花紗旗袍,藕色近似皮膚的顏色,并不是非常搶眼。鏤花紗的材質(zhì)隱隱露出金絲項圈。這心心的穿著也是費了一番心思,正如其人——表面不想過分出眾,卻心底暗暗的希望能有人欣賞。“腮上也不知道是不是胭脂,一直紅到鬢角里去。”被父母探究到心思,竟然是這樣的羞澀。“烏濃的笑眼”不是笑顏,也不是笑容,是笑眼,簡單到極致濃縮的精華再一次使用出來。“烏濃”這個形容詞我在網(wǎng)上查不到意思,估計是張愛玲自己發(fā)明的吧,比起濃厚的,在發(fā)音上唇齒間竟然有糯糯的奶糖咀嚼感。 “笑花濺到眼睛底下,凝成一個小酒渦。”這半句話里一口氣連用了好幾個比喻不說, “濺”和“凝”兩個動詞的使用不僅突出了笑容的連貫性,讓臉龐和眼睛也活靈活現(xiàn)起來。
這些精雕細琢的遣詞造句,一方面可見張愛玲對詞句的反復(fù)琢磨,甚為用心,另一方面恰到好處的使用可見張愛玲的功力,非同一般。
據(jù)此可見,好好拜讀一番張愛玲的小說,對人物的描寫一定會有飛躍性的認(rèn)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