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茉莉
01
讀大學的小娟有些不合群。
小娟的寢室共有6個人。那5個孩子就經常在一起打王者榮耀,一起唱卡拉OK,一起上街逛店買衣服,她們被稱作“五朵金花”。
小娟不愛打游戲,也不愿意把大把的時間花在泡吧壓馬路買衣服上,她有她自己的事情。她喜歡看書寫字,喜歡跑步健身,有時還一個人發發呆。
在人群的熱鬧中,小娟顯得很孤單。
但是這個孤單的人,拿到了大學最高的獎學金,考過了英語專業8級,通過了注冊會計師資格證。而那些熱鬧的室友們,補考一門算是少的,有的補考好幾門。
看到小娟看書刷題,室友們不再冷嘲熱諷,她們只有羨慕的份了。夠得著的嫉妒,夠不著的崇拜。小娟和她的室友已經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了。
小娟說:我不后悔做了一個不合群的人。
作家劉同說: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獨,合群了才是內心的孤獨。不合群是和自己堅守,盲目合群是迷失自我。
02
余華《在細雨中呼喊》一書中,寫道: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愿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
吉米是我在一次講座中認識的男孩。這個男孩熱情、積極,進取心強。大學畢業后,他進入一家設計院工作。
作為一個剛上班的新人,他每天第一個來到辦公室。掃地打水擦桌子,復印資料,分發文件,加班叫盒飯、早餐帶早點,事無巨細,任勞任怨。
為了有共同語言,
辦公室的男同志愛談足球,他惡補足球知識。
女同志討論電視劇,他就追劇。
男同志抽煙,他也學抽煙。
聚會的時候,他學會了喝酒,說葷段子。
和同事一起出去吃飯,他搶著買單。
他和同事們的關系好像挺不錯。他信奉的觀點是:成功靠的是20%的知識和80%的人際關系。
在年終評比的時候,大家投票選舉先進工作者。吉米認為自己的工作態度和人際關系都可以幫自己說上話。
可結果是,他在12個人的辦公室只獲得2票。其中有1票還是吉米自己投給自己的。
他非常沮喪,他滿懷希望地想融入這個集體,但是,現實卻給了他一個無情的耳光。
下班的時候,他沒有像往常一樣等到大家都走了,再關門關窗關燈回家。下班鈴響的時候,他走出辦公室。
和他一起走出辦公室的還有同事黃。
黃是一個嚴肅的人。他的業務非常過硬,拿到了高級設計師資格證,他設計的作品獲得過很多獎項。黃很少和大家一起喝酒聚會,有人在背后說他很高傲。但這次先進工作者評選中,他的得票卻最高。
吉米和黃平時接觸少,再加上吉米心里不愉快,兩人一路無話。
道別的時候,黃對吉米說了一句話:不要為了合群,忘了提高自己。
吉米說,當時,他聽了黃的這句話就被震住了。黃就像是一名醫術高明的醫生,一下就指出了自己的癥結所在。
后來,吉米再也不去委屈自己喝酒、抽煙,再也不委屈自己看球賽追劇,不愛就是不愛,這不會妨礙到別人,但也絕不能為難自己。
吉米再也不爭著搶著為別人添茶續水,為別人復印分資料。
再也不用為獲得認同感去學八卦,再也不怕聊天的時候,沒辦法接上茬。
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他高質量地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他業余時間自學考上中級設計師資格證。他每天閱讀英文原著,開闊自己的視野。
吉米和黃的交往越來越多,他有時會向黃請教一些問題,有時會和他一起并肩作戰。有些重要的項目,領導會專門指派黃負責,由他帶領幾個業務骨干參加,這幾個人中總是有吉米。
吉米越來越充實,越來越自信。
就在前幾天,單位有個去北京大學進修的指標,要求參加者有一定的設計水平和英語基礎,在選拔賽中,吉米考了第一名,成功地獲得了這個指標。
當單位通知他去北京進修時,辦公室的同事都紛紛表示祝賀,這一刻,他覺得他用自己的能力贏得了認可和尊重。
吉米明白了一個道理:真正的朋友不是靠你討好和巴結得來,而是因你的美好而來。與其著急地合群,不如專注于提高自己的能力。不卑不亢,做好自己的工作,讓自己逐漸變得重要。因為只有你自己發光,才能驅趕黑暗;只有你自己發光,才能被人發現。
03
陳道明在演藝圈里不是個合群的人。每次拍完戲,別人都出去喝大酒、侃大山,他只有一句:沒事別找我啊。轉身就陪家人去了。他深居簡出,不上真人秀,不炒作自己的私生活,不抽煙不喝酒不應酬。他說:我只想做個簡單質樸的人。
他喜歡讀書、寫字,給女兒捏糖人、做皮包。他最常說一句話是:不做無為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不汲汲于名利,靜下心來做一些沒有利益回報卻靜謐美好的事,何嘗不是一種修為呢?他不會去關心媒體的熱度,而是靜下心來演繹的一部部作品。他和自己對話,他演繹的作品與外界交流。
很多的合群者是因為內心的恐懼,不敢脫離集體。而有獨立精神的人,他們不稀罕那些所謂的人脈資源,他們不需要抱團取暖。
其實泛泛之交,多是表面資源。吃吃喝喝、隨便搭話哪就真的成為朋友了?更何況,一個和所有人都是朋友的人,不會獲得真正的朋友。
唯有讓自身強大,練就真本事,才能跟別人平等對話,才能談資源共享、合作共贏,而不是單方面乞求幫忙。
范爺說,我不嫁豪門,我就是豪門。也可以這么說,我不需要人脈,我就是人脈。如果你不夠優秀,好的人脈你高攀不起;如果你足夠優秀,好的人脈會因你而來。
04
我的一名同學當年高考,考四年才考上。當時,他的高中同學的大學畢業,他才剛進大學。
在復讀的三年里,他不和原來的同學聯系,也沒有留在自己的家鄉市,而是選擇離家鄉幾百公里的學校。他說那段時間,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心中的那份希冀是唯一照亮他孤獨歲月的光。
正是那段獨處的時光讓他的人生實現了跨越。今天的他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了一家外資企業合伙人的位置。
人生本就是一場孤單的旅行,孤獨是常態。強者通過孤獨修煉,弱者浪費孤獨消遣。正是那些的孤獨歲月,成為了人生的分水嶺。
那些在大學里玩得很嗨的同學最后都會后悔浪費了人生中最好的光陰。那些本該獨自去圖書館、本該去磨練出一項技能、本該去多讀些書的光陰,被他們用來打游戲、用來吃燒烤、用來喝啤酒了。
走出大學校門以后,隨著工作、結婚、生子,每個人的角色很多,每個人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多,教師或者醫生,丈夫、父親或者妻子、母親,唯獨無暇做自己。也許那些曾經蹉跎的歲月以后用半輩子都彌補不來了。
胡適說:獅子老虎永遠是獨來獨往的,只有狐貍和狗才成群結隊。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誰要是不熱愛孤獨,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
合群確實會給人安全感。孤僻、不吭聲、和大家說不到一塊,確實讓人不愉快。但合群不是人生的價值判斷,做一個優秀的人才是。
當你感覺到融入這個群體很困難或者很不舒服的時候,說明這個群不適合你,合群并不是當下你要著急去做的一件事;
當你不斷犧牲自己的獨立精神去曲意迎合、違心討好的時候;當你削足適履地綁架自己,讓自己出現在觥籌交錯、聲色犬馬的群體狂歡中的時候,這意味著迷失和墮落的開始。
不是所有的群都必須去合,不妨用一段不合群的時間去打造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
同道中人,和而不群;非你所愿,群而不合。
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