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兄弟姐妹都會爭吵或者打架,他們通常通過與同胞的關系來學習關于友誼的第一課。
在孩子3-6歲期間,兄弟姐妹打架是他們不成熟的社會交往能力,尋找自己在家庭中位置的錯誤方式以及對介入孩子之間事情的大人的反應的結果。
大多數父母的干預方式會在不經意間增強孩子之間的競爭和打架的需要。我們以平常心看待(同等地對待他們),對孩子是有幫助的。
以下是孩子爭吵時,你可以做的3個選擇: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里也記錄一下自己的案例:
昨晚兩個孩子睡前又因為坐凳子的事,鬧些小脾氣。
妹妹坐在姐姐的藍色小板凳上脫衣服。姐姐不高興不讓她坐,一把搶過去自己坐。
這會妹妹的驢脾氣也上來,非要坐姐姐的凳子。在一旁觀戰的外婆,也來勸姐姐“你是姐姐,讓妹妹坐下有什么關系”。
我看倆娃僵著,妹妹還把外套脫了一直喊著“我就要坐姐姐的凳子”。
擔心孩子著涼,我走過去試試調解。我對姐姐說“姐姐乖寶寶,凳子先給妹妹坐會兒,我們倆去玩會兒嗎,好不好?”(5歲的姐姐是吃軟不吃硬,只要感覺到媽媽是重視她,通常會比較愿意退讓一下)。
姐姐的態度剛軟下來,外婆走過來在邊上幫腔“姐姐是你不對,凳子給妹妹坐下有什么關系”。
這下姐姐有點生氣了,對外婆“哼”了一聲。我示意外婆別說了。
姐姐最終還是主動離開自己的藍色小板凳。我讓妹妹過來“謝謝姐姐,妹妹你趕快過來坐一下”。
我家3歲的妹妹倒是不依不饒,坐了凳子還嘀咕“討厭姐姐,哼!”。
姐姐聽到又要搶回凳子,我讓妹妹趕緊別說了“說討厭姐姐,等下姐姐生氣就不讓你坐了哦”。然后分別抱了一下她們倆,示意她們安靜一下。
兩娃也就各自己讓一步,戰爭到此結束。
孩子之間的爭吵大人少介入,不要充當審判官給其中一個孩子貼標簽進行道德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