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巨人的隕落》,首先了解到的便是它是本歷史小說,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作者強調,里面的故事是真實發生過,或者可能發生過,不可能發生的事不會出現在這本書里。其實單單是歷史小說,我便不喜歡看,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認知里,歷史是枯燥無味的。我喜歡歷史,但是我只是喜歡聽別人講歷史,不喜歡通過文字慢慢去琢磨歷史。只是最近我想嘗試看不同風格的書籍,于是我開始讀《巨人的隕落》,讀了之后,我卻被書所震撼,為里面的人物所心動。
沃爾特
他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德國駐倫敦大使館武官。在我看來,他是外交官。第一次出場是在一戰前英國皇帝的舞會上,我完全沒有注意到這個人的特別之處,也沒有意識到他是主角之一。后來他的每一次出場都讓我心動不已。
他深謀遠慮。在德國和英國要開戰前,他便意識到,開戰對雙方一點益處也沒有,他也意識到美國在當時是非常強大。當然,他阻止開戰也有自己的私人原因,他與英國伯爵的妹妹——茉黛相愛,一旦開戰,他們兩個人的愛情會更艱難。在這段愛情里,他也讓我心動。明知英國與德國開戰,他仍然選擇與結婚,在接下來的戰爭期間,他一心想著她,即使有另一個讓她心動的女人出現,他仍然選擇堅守他與茉黛的愛情。對待愛情與婚姻,他是勇敢的,機智的。
沃爾特另一個讓我心動的地方,是他的機智與勇敢,在一戰期間,作為一個指揮官,他身先士卒,兩次獨自一人潛入敵營。作者重點描寫他在敵營隨時可能面臨的危險,以及他的心靈活動,即使害怕,他仍然選擇勇敢機智地面對。
比利
比利是作者最先描述的人物,他是一個下礦工人。第一章便描寫了他第一次下礦遭到老工人的戲弄,他在完全一片漆黑的環境里,他堅信,耶穌在自己身邊,克服心里的恐懼,繼續工作。在這一章,他多么信任耶穌的存在,讓我覺得他又是那個時代盲信神教的人之一。但后來,礦難發生了,他質疑耶穌,為什么讓他的子民遭受如此苦難?即使父親跟他說,只需信任耶穌,不能質疑。他不聽,在一次禮教時他發出質疑,然后頭也不回地走出教堂,從那以后他再也不去教堂禮教。
而比利讓我心動的地方應該是他的滿腔正義以及在礦難與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有勇有謀。無論在礦難還是戰爭中,比利心里的害怕比沃爾特多得多,畢竟當時他只是一個經事甚少的二十歲男孩,但是在巨大的恐懼面前,比利沒有了耶穌,然而他憑著內心的正義與責任感,他機智勇敢自救以及幫助他人。
茉黛
她便是沃爾特深愛的女人,伯爵的妹妹,同時她也是當時思想先進的婦女代表,她一直致力于爭取婦女權利。在當時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她是獨特的存在,參加各種交際會,與各類政治軍事人士侃談,做著當時很多女人不敢做的事。而且她將自己的錢都投入為婦女爭取權利的事業上,甚至辦了一家醫療所,免費為那些未婚生子的女人提供幫助。難怪沃爾特如此深愛她。茉黛不是相貌至美的女人,但除了沃爾特這個優秀愛慕者外,還有無數紳士傾慕于她,而她如沃爾特愛她一樣,鐘情于沃爾特。戰爭結束后,德國面臨著貧窮,她仍然義無反顧地公布她與沃爾特的婚姻,結局,沃爾特再也做不了外交官,她也得不到兄長的幫助,他們兩人要靠自己努力工作去支撐共同的家,但是茉黛不后悔。
艾瑟爾
艾瑟爾是這本書另一個讓人傾慕的女人。她是比利的姐姐,是茉黛的哥哥伯爵的一段婚外戀,后來是茉黛的同事。她第一次讓我震撼的是,當她懷上伯爵的孩子,伯爵讓律師與她交談,承諾要給她一筆錢,條件是要她離開,而且不能說出她的孩子是伯爵這個秘密。她拒絕了,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未來,等著伯爵來跟她說話,她提出要伯爵在另一個城市買一套房子給她,樓上她可以租給別人,她可以賺取租金養活自己和孩子,她不想拿錢,但是她想到自己的未來。
為何說艾瑟爾是茉黛的同事?艾瑟爾生了孩子后,她投入茉黛的事業——爭取男女平等,她進入報社,用筆戰斗。艾瑟爾與茉黛不一樣,茉黛是伯爵的妹妹,從小衣食無憂,而艾瑟爾一開始只是茉黛家的管家,她接觸到政治比茉黛少之又少。但是她從茉黛那里接觸了婦女權利,自強、勇敢讓她在這條路一發不可收拾。也因為她來自底層家庭,她走得比茉黛更遠。
勇敢是什么?沃爾特、比利告訴我,勇敢是即使恐懼侵襲了自己的內心,正義、責任仍讓我們前進。茉黛、艾瑟爾告訴我,勇敢是即使有千萬人在前方擋住自己,仍然要跨過去。
這本書還有很多跟這四個人一樣勇敢的人,他們需要我們去細細品讀,窮困潦倒的俄國兄弟,剛失戀的美國法律系大學生。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性格可憎之處,但是在那個時代里,我們恨不起,反而他們的勇敢會讓我們深深愛上他們。世界是屬于勇敢者,于是,最后,世界是屬于他們的。
后記:《巨人的隕落》 有三本書,每本書大概是三四百字,全球讀者平均三個通宵讀完,但是我認為這本書值得我們細細品讀,作者對于人物的心理描寫、細節描寫都讓我深深愛上這些人物。雖說是歷史小說,但是它里面的故事卻是生動感人的,而且因為作者注重真實性,里面人物更加撩動我們心弦,不過,看這套書需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