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兩天在觀看讀者留言時,發現20多歲的女生給我們的提問最是頻繁,而且她們提出的問題70%以上是與迷茫有關。
有暫時找不到稱心的工作先讀研究生的;
有進入大公司卻擔憂是否可以通過試用期的;
有做著有挑戰的工作覺得是否不夠穩定的;
也有做著安定工作覺得沒挑戰沒意義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個看了我以前寫的《20多歲,是一個女人最差的年齡》的女生,覺得文章很扎心,昨天周折幾次找到我。
她說她就像是文中寫的主人公那樣,買不起好用的化妝品,買不起好看的衣服包包,去不了想去的地方旅游,搞不定業務上的繁復困局,看不清身邊的感情真假。
20歲出頭的自己貧窮、迷茫、焦灼又沒經驗,很擔心30歲以后會不會好起來。
作為一名作者,看到讀者贊成自己的看法應當覺得愉悅,可是昨天我看完她那篇幅很長的留言時,心里卻一點兒也舒暢不起來。
之前我把文章標題定為“20歲是女人最差的年齡”,是想要加大馬力怒懟“20歲是女人一生最好的年齡”這種觀點而已。
昨天我回復她:30歲會不會好起來,關鍵在于你20歲時的理想和生活方式。
30歲是對20歲夢想和努力的驗收
上周我刷盆友圈時看到大學舍友小慧發的動態:祝自己30歲快樂,九宮格的配圖按序是這9年來每年生日的照片,一眾同學紛紛在她的評論里致青春。
看著照片里一年比一年陽光明媚的小慧,真的很難回想到她大一進校時眼眸里的暗淡。
她大一時說話有些結巴,一不小心激動起來更是把話說成了斷線的珠子;皮膚黝黑,居然也沒讓自己顯瘦一點;家里攢錢給她哥買房,她的生活費左右支絀;專業被調劑過,她本身對生物學興不感興趣。
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境遇和劣勢,所以特別勤奮。
聽說朗誦對治愈結巴有益,經常深呼吸幾次后就開始朗誦;
聽說物流行業熱門,就報名考證;
聽說英語過六級有就業優勢,就猛做真題。
但是她有次跟我說,不管以后我的簡歷有多棒,感覺都很難通過面試,我們聽完很心塞。
我們發現平時緊張的她,在看漫畫時最是投入,我們常夸有畫畫的天賦。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她隨手一個漫畫人物就能畫的活靈活現,連生物實驗課上,她畫的顯微鏡下的微生物都比我們像很多。
在我們近乎瘋狂的鞭策下,小慧開始畫宿舍日記,給我們一宿舍每人都畫了卡通形象,用九宮格漫畫記錄下我們宿舍的趣事,后來還去圖書館借來圖書教程,自己研究PS和FLASH,高分考過了計算機三級考試。
我們一步步看著自己的卡通圖像,先從紙上的黑白版,到電腦的彩色版,最后發現還能有故事情節地一幀一幀動起來,每個人都把她夸上了天。
畢業后小慧去某公司當了2年的儲干,工作間隙也一直擠時間學課程、練繪畫,后來她回到老家省會,轉身就投入到了自己喜歡的動漫行業之中。
這幾年看她的朋友圈充滿了活力,聽她給我發的流暢的語音,圖文聲色之間,我覺得她的生活狀態越來越好。
我真心慨嘆:30歲,是對20多歲志向和勤奮的一次小型驗收。
20多歲的的努力達到量變最終會迎來質變
我以前采訪過全球青年領導力品牌(Global Youth Leadership)的創始人張萌。
她30歲前的經歷,簡直像開了掛一樣:北京奧運會火炬手,《非你莫屬》特邀嘉賓,參加APEC、達沃斯、博鰲論壇早已司空見慣,做公益、出書、演講也沒閑著。
當我們在手機上買著馬云家的東西時,她在現實中和馬云同框;
當我們聽著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時,她和總理面對面;
當我們在電視上看希拉里競選總統時,張萌曾和她對過話……
我加了她微信,她朋友圈里時常出沒著很多我得在電視上才能見到的大人物,一會要拍第6本新書的封面,一會領到了獎狀,一會錄完喜馬拉雅上“人生效率手冊”的音頻,一會曬出“下班加油站”公開課的筆記。
關鍵是,在各種合影和視頻中,眼神放光、身形高挑、白皙知性的萌姐,長得還真是耐看。
我心中那個又忙又美的女人名單中,又多了一名猛將。我羨慕嫉妒恨了一分鐘之后,好奇她究竟對以前的日子動過什么手腳。
我問萌姐怎么拿到英語演講全國冠軍的,她說:感謝自己定下的「1000天小樹林計劃」。
每天早上5點起床去學校小樹林,大聲朗讀3到5小時英語,無視旁人的異樣目光和笑話,北京冬天足以把女生的大姨媽凍成毛血旺,可我整整堅持了1000天;
她是個不折不扣的早起星人,她說:這是她早上5點鐘起床的第18個年頭了,而且還組群帶著很多小伙伴早起;
她吐血給我安利跑步:長跑真的能增強身體免疫力,以前我是個動不動就感冒的老病號,后來常去400米環形跑道上練跑步,現在就算周圍一票人感冒流鼻涕,我都不會被傳染的。
她很關注自己每天的時間都去哪了:我會記錄自己每天干了什么,每周干了什么,統計數據是自我評估的依據,每年的大年三十都會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不斷地三省吾身。
她說任何事都要專注:我工作時切換成工作狀態,其他雜事一律屏蔽掉,在家陪父母時,幾天都不刷手機。
經過一番探聽,以前我知其厲害,現在我知其所以厲害。
她20多歲時的那些堅持、執著、自律、專心和時間管理達到量變后,30歲迎來質變是件順其自然的事。
20多歲的生活方式,決定了30歲的打開方式
20多歲時,你有什么樣的生活方式,30多歲時,你的生活就會有怎樣的打開方式。
30多歲臉上膠原蛋白沒減少、身體代謝速率沒變慢的人,20多歲時多半飲食規律,作息正常,有運動的習慣,會自我調節心情。
30多歲在職場上不可或缺的人,20多歲時也曾受過委屈,躲在角落擦干眼淚回到電腦前,在本來的基礎上,又新增2個備選方案;
30多歲談吐有氣質,文章有干貨,為人有趣的人,20多歲時經常看書、旅行、思考,把見識和能力都結結實實地長在自己身上。
你的身體里,有你的生活習慣;你的能力里,有你的試錯所得;你的人格里,有你的認知積淀。
人與人的人生軌跡各有不同,但我喜歡的30歲打開方式是這樣的,從20多歲起,邊見眾生,邊見自己,不斷新陳代謝,不斷野蠻生長。
所有光芒,需要時間才能被看到。年齡沒有比較級和最高級,只有順承關系。
你20多歲時的生活方式,決定了30歲的打開方式。
匯方,一所為您設計幸福的商學院
匯方,以提升客戶滿意度為責任的企業文化建設者
匯方,以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使命的教育踐行者
匯方,以滿足客戶需求的中國資深vi設計、品牌設計的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