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女兒好孝順,給我和她媽媽報了一個團,讓我們去桂林旅游。晚上7點多到達桂林,入住賓館。賓館在一個小巷子里面,路很長,到了跟前,才看到賓館的外形,中規中矩。房間里的設施還是很可以的,紫紅色的沙發,黑色的家具,簡潔中帶著小小的奢華,衛生間寬敞明亮,干凈衛生,我們對桂林的好感指數增長很快。
早上在賓館吃的飯,特色桂林米粉相當不錯,吃得很好。今天我們游覽古東景區。古東森林瀑布景區位于桂林市靈川縣大圩古鎮南,一個新開發的旅游景區。古東瀑布溪水清澈,四季不枯。
是距桂林市區最近,面積最寬,瀑布最具特色的一處森林公園,也是登山探險、森林尋幽之佳境。 是中國唯一一個由地下涌泉形成的多級串連瀑布,九級瀑布形態各異,有的如鴛鴦戲水,有的如蛟龍噴水,有的在長滿青苔的巖壁上,瀑水如布,水紋清晰可鑒,呈白色透明狀,猶如噴霧行云;有的水流集中下注,跌入深潭濺起層層水霧浪花,猶如細雨蒙蒙,瀑布兩岸林木蔥郁,蔭蔽幽靜,水質清洌透明,涼爽甘甜。古東森林瀑布山腳下,藤曼垂壁,叢林險莖,藤纏樹,樹纏藤,野趣橫生。景色秀麗,空氣清新,風吹林動,鳥語花香,令人有回歸自然的親切感。古東瀑布是可以攀爬的瀑布,瀑布流經的石壁上拴有鐵鏈,地上還有鑿洞,游客們拽著鐵鏈,腳踩鑿洞,往上攀爬,每個人都很享受的樣子,笑著,尖叫著
.....泉水清涼,雙腳落入水中一身清爽,其實開始登瀑布后,沒有人身上不濕的,拿導游的話來說,到桂林不濕身是不可能的。在游客與水石的親密接觸中,身心的悸動和快樂是無法言述的。是游客“濕身”后必然的結局。上下求索吧,“行到水窮處”,游客就會“坐看云起時”。在這里,特別的親水邀請特別的游客;這里,美麗在自然山水間。下山是有所選擇性的:年輕人走下山,走不動的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坐滑車,一個是坐火車。我們選擇坐火車,在最前面坐著,那個驚險啊,全都是360度的大轉彎,太刺激了。感受到了瀑布生命的無畏!!!
吃完午飯,我們開車去義江緣景區。桂林義江緣景區位于素有風情長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線上,以清澈的義江為依托,整個古樸的村莊為基調,配上苗、瑤 、侗、壯等多個少數民族特有風情的完美演繹,極具特色的民間手工藝品走廊,還有美味的"風情百家宴",形成桂林獨特亮麗的旅游景觀,被譽為"桂林風情第一村"。乘竹筏游覽風景如畫的義江風光,領略壯族歌仙的曼妙歌聲、紅瑤傳奇的長發表演、激情四射的苗家花鼓,觀賞沿岸特色鮮明的桂西北少數民族風情景觀(木樓群、風雨橋、水車群、谷倉群、瑤山吊橋、高空溜索、古渡碼頭等等)。參觀白褲瑤博物館,深度了解白褲瑤不變的風情、風俗、神秘的宗教信仰、服飾文化,走進瑤王府了解這個民族神秘的世襲瑤王習俗,瑤王印、家神、村神信仰崇拜,穿行于白褲瑤山寨,瀏覽白褲瑤特色的吊腳樓、谷倉景觀、遠眺義江流域風光。下山步道是一條風情、文化相結合的民族步道,瑤山第一鑼、白褲瑤生活體驗區、瑤山高空溜索、瑤山竹梆游樂區等加上風景如畫的義江景觀,讓人流連忘返。
第二天,我們一大早就前往碼頭,坐船暢游“百里畫廊大漓江”。到了碼頭,啊!人多船多。漓江上行駛著各種各樣的游船,有豪華型、普通型,有藍色的、紅色的、藍白相間的,大都是二層,底層是一排排面對面的座位,二層是有一個稱作雅間的地方,走出雅間站在外面寬闊的平臺上可以憑欄眺望兩岸的風景,一艘艘游船從眼前嘩嘩地駛過,它們鳴著汽笛,與對面船上密密麻麻的游客遙遙相望。
船行駛開了,所有的乘客都整齊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導游向我們介紹道:自桂林至陽朔83公里水程,她酷似一條青羅帶,蜿蜒于萬點奇蜂之間,沿江風光旖旎,碧水縈回,奇峰倒影、深潭、噴泉、飛瀑參差,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人稱“百里漓江、百里畫廊”。行駛的這段路程是喀斯特地形發育最具典型的一段江景,一處處景致,構成一幅幅俏麗幽遠的水墨畫。游船一直在江面上行駛著,游人有的在船艙里聊天,有的上到二層的露天平臺上面憑欄欣賞風景或拍照,很多人圍在桌子四周一起玩牌。輕風徐徐,溫馨清新的氣息彌漫在江面上,兩岸是數不勝數的如畫美景。兩邊的陡峭山崖,怪石嶙峋,左顧右盼,眼睛有些不夠用,處處都是景,點點都是畫,桂林的山水奇就奇在它能喚起你無限的想象,每一塊石頭,每一個山頭,配上這一帶碧水,和飄蕩在山腰間的薄霧,就能激發出你無限的想象空間,帶你任意遨游在仙境之中,忘卻了現實。這樣的放松,這樣的快樂,讓愜意直達到內心深處。坐在船艙里面舒適的長條靠椅上,窗外是滿目的青翠和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一座座筆直的的山,連綿不絕,但也各不相同,頗具特色。古人云“山如碧玉簪,水如青羅帶”,船行江上簡直就是人在畫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座山被稱之為“九馬畫山”,導游給我們講了關于“九馬畫山”的傳說和故事,并且談到一段國家領導人游漓江的軼事:當年周恩來和陳毅兩人暢游漓江,來到“九馬畫山”前,周恩來一眼就看到了九匹馬,而陳毅卻只看到了七匹,陳毅無不調侃地說,當總理的就是比別人看得遠、看得深。這里的每一個導游都會指著船艙內“九馬畫山”的一幅攝影的圖版,說誰能在三分鐘內看到九匹馬的話,就是當總理的料。結果人們都聚精會神地欣賞那幅畫,想找出山里的那九匹馬。漓江這段旅程確實是“峰巒聳秀,碧水如鏡,青山浮水,倒影翩翩,兩岸景色猶如百里錦繡畫廊。”據介紹,沿途主要景點有凈瓶山、磨盤山、冠山、海豹山、石人推磨、七仙下凡、畫山、螺螄山、碧連峰,書童山等。船一直行駛著,外面陽光明媚,清風徐徐,一路上兩岸風景數不勝數。艙里的游客已經很少了,他們紛紛涌向了二層平臺,在清風的吹拂下,站著憑欄欣賞兩岸風景。
兩岸土嶺青蔥,翠竹、茂林、田野、山莊、漁村隨處可見,給畫卷添上了幽美的田園色彩。漓江風光的美,不僅充分展現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點,而且還有"深潭、險灘、流泉、飛瀑"的佳景。煙雨中漓江,賜給人們的是另外一種美的享受;細雨如紗,飄飄瀝瀝;云霧繚繞,似在仙宮,如入夢境。只見江上煙波浩渺,群山若隱若現,浮云穿行于奇峰之間,雨幕似輕紗籠罩江山之上,活像一幅幅千姿百態的潑墨水彩畫。江里不時有三三兩兩的游船駛過,河面上漂游著一群一群的白色野鴨或者其他水鳥,人們都好奇地觀看著。每一座山都險峻青翠,奇形怪狀,其形狀都能夠想象成一種動物或什么場景,而岸邊的各種植物或茂盛或奇特地生長出不同的姿態,一兩頭水牛悠閑地在岸邊吃草……古今中外,不知多少騷人墨客為漓江的綺麗風光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優美詩文。唐代大詩人韓愈曾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來贊美這條如詩似畫的漓江。
船繼續緩緩地在江面向前行進著,臨近中午,船上午餐,一口米飯,一小碟咸菜,太難吃了。為了吃飽吃好,許多人交錢在二層的包廂內加菜、加水果,狂歡濫飲過后的人們都昏昏欲睡,午后馬上就要抵達陽朔,游客們都靜靜地等待著……
漓江上的神奇還在細細回味,我們已經停靠在在了陽朔的碼頭,期待快點見到這個讓無數人向往的下一個景點。
陽朔的飯沒有桂林的好吃,草草吃完,我們去看大榕樹。大榕樹風景區位于陽朔縣鑒山寺對面。大榕樹,又稱千年古榕、穿巖榕,碩大的樹冠覆蓋了兩畝寬的土地。古榕公園以其天下獨有的巖溶地貌和山水田園風光聞名世界,園內有一棵古榕樹冠呈圓形,遠望是一把綠色巨傘,近看盤根與大榕樹錯節,葉茂蔽天。古樹下,金寶河緩緩而流,明凈如鏡。韻律優美的稻田、清澈見底的小河、青翠濕潤、清新爽人的空氣,似一幅至上的中國水墨山水畫。風靡中國及東南亞區的電影《劉三姐》很多鏡頭在此拍攝,劉三姐和阿牛哥在大榕樹下拋繡球喜結良緣,使大榕樹更充滿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傳奇,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讓人流連忘返。從古榕公園出來坐上車,車駛入賞月路,我們開始坐車觀賞形如明月的月亮山。看見了,山頭上有個洞,形如半圓拱門。因為月亮山后還有一座呈饅頭狀的山峰,成了“月亮”的陪襯,隨著角度的不同,看到的“月亮”也就不一樣子。開始看到圓月,然后看到半月,最后看到的只是月牙兒了。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就可以看到月亮陰晴圓缺變化的動態景觀,為陽朔縣一大奇觀了。
很快就過了月亮山,我們來到遇龍河邊。遇龍河兩岸山峰清秀迤邐,連綿起伏,形態萬千,江岸綠草如茵,翠竹蔥郁,樹木繁蔭。遇龍河的水如同綠色的翡翠,清澈透亮,魚兒閑游,水筏飄搖,一一可見。微風拂過水面,泛起陣陣漣漪,如同小提琴奏出的音符,靜靜的,輕輕的。遇龍河長約16km,常年水質清澈,水流緩緩。相比“大家閨秀”的漓江,遇龍河則是“小家碧玉”,是最美的漂流線路之一,有小漓江的美稱。與漓江竹筏漂流的不同在于,這兒全靠人工手撐竹筏漂流,一條筏上只能坐2 人。河上還有當地人為過河而筑的28個堤壩,也為漂流增添了樂趣。
桂林山水最親密的接觸,坐小竹筏,享受沖壩樂趣。 遇龍河竹筏漂流始于2001年,
當時遇龍村的打漁人應幾位攝影師的請求,從遇龍橋乘撐竹筏至古榕公園,在秀麗的風景面前,攝影師陶醉了,于是就誕生了今天風靡陽朔的游玩方式--遇龍河漂流。遇龍河竹筏漂流并不是驚險刺激的漂流,水量不大,因行程中有二十多個農民用來攔水灌溉的堤壩,在春、夏兩季,由于水量大,大多數的壩可以一沖而下,有的壩高達四、五米,沖壩時的"有驚無險"那份感覺真的很酷!
青山綠竹間暢游,嬉水賞景,水花飛濺,洗滌心靈的疲倦,人世間所有的煩惱都會因愜意而離去!剛漂下去的時候還有點怕怕的,后來才逐漸好了,其實并不可怕,關鍵是人的心理緊張的緣故。撐竹筏的師傅和健談,整個行程一個半小時,在閑聊中一會就過去了!值得說的是,遇龍河上設置了幾個拍照點,一張照片20元,100元就可以拿到電子版。乘竹筏的師傅也是有任務的,游客買一張照片,他們就積一分,一趟積2分才算完成任務。他們撐竹筏一趟也就掙30元的人工費,很辛苦。我們買了3張照片,師傅很高興,也更有談興,一路上跟我們講了很多當地的風土人情,還有遇龍河兩邊的風光。水面平得像一面鏡子,遠處的群山全部倒映在水中,躺在竹椅上,只會想讓時間停止在這一刻,近距離接觸水面,很寫意很舒服。可以伸手跟腳到水里玩水,水很清涼。碰巧在船上的時候下了一陣小雨,下著小雨泛舟遇龍河,那種感覺簡直無法形容,躺在椅子上,閉著眼睛什么煩惱都沒有,仿佛只剩下自己跟大自然,在幽靜的水面,愉悅舒心。不知不覺撲面而至的是一攔水堤壩,只聽見不同尋常的落水轟鳴,6米多長的竹筏便順著水壩向下傾斜,連人帶椅“抬”了起來,頃刻間竹筏前部迅即又浮出水面,后部激起了數米高的浪花,水花濺到臉上,腿腳全濕了,引來陣陣亢奮的驚叫,怎一個愜意了得!
晚上我們觀看印象劉三姐。《印象·劉三姐》是一部以廣西桂林陽朔書童山段漓江兩公里水域為舞臺,十二座山峰以及天空作為背景,融合劉三姐山歌、廣西民族風情與桂林山水等多種元素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導演是張藝謀。
印象·劉三姐是全球最大的山水實景劇場;全國第一部全新概念實景演出;藝術性、震撼性、民族性、視覺性的集合。劉三姐歌圩坐落在漓江與田家河交匯處,與聞名遐邇的書童山隔水相望。歌圩幾乎全部被綠色覆蓋,種植有茶樹、風尾竹、草皮等,綠化率達到90%以上。其中燈光、音響系統均采用隱蔽式設計,與環境融為一體。水上舞臺全部采用竹排而建,不演出時可以全部拆散、隱蔽,對漓江水體及河床不造成影響。觀眾席由綠色梯田造型構成,180度全景視覺,可觀賞江上兩公里范圍的景物及演出,演員陣營強大,由600多名經過特殊訓練的演員組成;演出服裝多姿多彩,根據不同的場景選用了壯族、瑤族、苗族等不同的少數民族服裝。前來游覽桂林山水,尋訪劉三姐和廣西山歌,便成了一代又一代的夢想。天上下著大雨,我們披著雨衣,坐在雨中觀賞,體現了影片的魅力。
一大早從縣城出發,平坦的國道兩旁青峰壁立,田疇如織,車行山間,峰回路轉。路邊的景點令人應接不暇,有雄獅靜坐、有悟空撲火、有八戒旁觀、有金貓出洞,或仙桃叢叢、或龍角錚錚......車行約20分鐘,我們便看見公路邊一山峰石壁上有一只巨大的"蝴蝶"正在展翅飛翔,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泉景區了。這石壁上的巨蝶人們稱之為"帝王蝶",也叫金裳鳳蝶。它是中國蝶類中體形最大的一種,堪稱天下一絕。當代著名詩人賀敬之先生到蝴蝶泉景區參觀后欣然題詞:天下第一蝶。陽朔蝴蝶泉景區內奇峰疊彩、洞穴生輝、瀑布飛濺、泉水潺潺、山道盤旋、曲徑通幽,登上南天門的觀景臺,猶如從天上看人間,十里畫廊美景盡收眼底。泉邊嬉水,高山攀巖,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不游天籟·蝴蝶泉,不知十里畫廊美景"。景區主要由蝶洞、蝶橋、蝶山、梁祝表演、蘭蜂園、蝶緣、蝶廳七大部分組成,它因蝶洞內有一股泉水從山腰懸崖涌出而得名。從蝴蝶泉出來,又要趕到銀子巖。
銀子巖景區四周群山環抱,聳立于碧波蕩漾的青湖之濱。景區內花香、果香、稻香四處溢香,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牛悠馬閑,雞犬相聞,呈現一派迷人的田園風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享有“桂林山水代表”之美譽。銀子巖屬層樓式溶洞,匯集了不同地質年代發育生長的各種類型的鐘乳石,以音樂石屏、廣寒深宮、雪山飛瀑、佛祖論經、獨柱擎天、混元珍珠傘等景點為代表,栩栩如生、形象逼真。銀子巖以雄、奇、幽、美獨領風騷,被譽為“世界巖溶藝術寶庫”。
銀子巖洞內特色景點數十處,最為著名的景觀有三絕:雪山飛瀑、音樂石屏、瑤池仙境。
三寶:佛祖論經、混元珍珠傘、獨柱擎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里被展示得淋漓盡致,故被譽為“世界溶洞奇觀”。
雪山飛瀑:置身此景,銀光閃閃、雪白晶瑩,像石崖上萬道流水奔瀉而成的一匹銀瀑。壯美不乏妖嬈,令人沉醉而不知今夕何年……
音樂石屏:由數多深淺不一、薄厚不同的石幔、石片組合而成,是廣西目前發育最完整的一組石屏,更絕的是當輕輕拍打它就會奏出空靈曼妙的仙樂,故稱“音樂石屏”!
瑤池仙境:在水鏡倒影的襯托下,內里容顏隨之變化,美輪美奐,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佛祖論經:天然形成的如來佛祖盤腿高坐在佛堂上宣講佛經,使得趕來聽經朝拜、滿懷虔誠的眾弟子久久不愿離去。
混元珍珠傘:傳說這把神傘能呼風喚雨,收妖鎮怪,如今收于洞中,成為“鎮洞之寶”,其中間大兩頭小的奇特造型也成為現代地質學上的難解之謎。
獨柱擎天:柱身中部長出許多枝杈,曲折玲瓏與剛直壯麗合而為一,讓人不得不由衷的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銀子巖以其雄、奇、幽、美的溶洞景觀獨領風騷,洞外則以幽靜而恬美的自然風光而著稱,“山水橫拖十里外,樓臺高起半山中”,遠眺群峰環繞,廣袤的田野,俊秀的小青山、朝寨山拔地而起,不牽不連,灑脫于塵世;農家屋舍聚集山下,呈現出一派田園風光,清湖小島簇簇桃林,滿山茂林修竹,山山水水都綠得迷人!人們在蒼翠中自由一種清幽、怡心,回歸大自然的感覺,被游客們譽為“詩境家園典范”之美稱。
真的累了,吃飯就像趕趟一樣,吃完馬上趕往桂林,我們趁機在車上睡覺,一覺醒來就到了象山公園。其山孤拔陡峭,巖石古蒼,崖間藤蘿攀援,山榕依附是公園的主要景點,其山形酷似一頭駐足漓江邊臨流飲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被人們美譽為桂林市的城徽。
從濱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覽象山全景,"象汲長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園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位于象鼻與象之間通透圓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陽洞。江水穿洞而過,山洞如明月浮水。有詩贊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與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樹蔥蔥,竹籬茅舍掩映其間。若是雨季,云蒸霧騰,村舍與綠樹皆似披上一襲輕紗,古人稱之為"訾洲煙雨"。將其列為桂林八大勝景之一。此時的巨象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在煙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視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為神往的風景點。
一番咔咔后,沿桃花江走過一個吊橋,來到象鼻山腳下(象鼻山在桃花江與漓江的交匯處)。象鼻山非常小也不高,所以我們是一路休息一路看風景,篤悠悠地爬,登上最高處的觀景臺,漓江就在腳下,江中游船如織,遠眺群山環抱的桂林,真是如幻般的美麗。山頂平展,樹木成蔭,小徑通幽,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使得古老而年輕的象山魅力獨具,徜徉其中,看見山之奇峭、水之碧透、洞之清幽、花之嬌媚,竟然疑是身處仙境,流連忘返。從后山下,來到水月洞,就是遠望象鼻山時看見的象眼,到后山腳下進入象鼻洞可以近觀象鼻。繞象鼻山一周原路返回到2號門,沿漓江來到愛情島,幾只石雕的小象在水里嬉戲,倒是挺生動可愛的,有不少有人下水留影。愛情島是公園內必不可錯過的景點,愛情島原名叫三星島,由三個連在一起的小島組成,因為桂林市的年輕男女們很喜歡到島上談情說愛,因此而得名,島山綠樹成蔭,風景秀美,還有風情萬種的印度舞,熱情奔放的菲律賓草裙舞等節目。在象山正前方的漓水江面上,有竹排、漁火表演,以增加景區的文化游覽品位。在游覽山水美景的同時又能欣賞到風情表演使得象鼻山這一桂林市的城徽更尤顯嫵媚動人。除此以外,在愛情島上我們還可以看到桂林市最具代表性的"三山兩洞一條江"的抽象概念景致,從這里我們看到象鼻山除了像大象以外,從不同的角度看,還像一只刺猬和一個沒有尾巴的大老鼠。象鼻山旖旎的風光,神奇的形象,動人的傳說,還是值得一游,雖比不上名山大川,但在漓江畔走走看看,還是挺愜意的。
四點多的時候,導游帶我們到桂林機場,我們七點的飛機,自此,桂林之游完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