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6:15
就寢:00:02
天氣:多云
心情:平和
紀念日:每天早上的天然鬧鐘都十分給力,從鵝叫、潮劇、鞭炮到鴨群散步的叫聲,果然想不起床都好難。
任務清單
昨日完成的任務,最重要的三件事:
1.99天寫作打卡,一個一直以來影響自己最大的人,我寫的是外公。
外公今年已經80有加了,慶幸的是頭腦還是很清醒除了有時候忘性大。(有一本書叫做《流放的老國王》,講述的是作者父親患了阿爾茲海默癥的過程。當一個曾經也氣宇軒昂偉岸如山的父親開始提前一點一點的忘記這個世界,家人能做的就是理解和陪伴。我希望他能永遠地記住我們,一直一直,而不是被懷念被記住。)
2.完成《好好學習》的閱讀;
3.深夜和媽媽對婚姻的話題進行了一次關鍵對話。
改進:
1.不要過于注重快速的短期反饋,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昨天早上寫完晨間反思以后,還一直賴床,我是用手機寫的。接著就在切換各種娛樂社交APP中獲得短暫的感官刺激,走馬觀花途中特別注重分享之后的短期外界反饋。
結果就是,被吃掉了40分鐘的淡定洗漱時間,最后只好匆忙地被老媽叫吃早餐。
其實真正重要的事情我知道,只是潛意識里更在乎短期快速的外部反饋而忽略了。
這是不好的習慣,集中精力處理一件事情。可以碎片處理的問題,就碎片處理。
2.打破刻板印象的最佳途徑是試一試。
原來我一直覺得印象筆記很難用,可能也是一種錨定效應。可是接連看了很多人都在推薦使用,我便開始反思——未必是不好用,只是我不會用。
于是這幾天在家我便開始通過閱讀和黃金思維圈去分析使用印象筆記的過程。
Why?
①外包大腦儲存碎片信息的記憶;
它的儲存功能實在很強大,多個APP之間一鍵保存的功能很實用,使用界面清晰整潔。
②提高記錄的效率;
靈感稍縱即逝,有的時候對于信息處理我們會有靈光一現的直覺。我們很難用大腦記住所有的靈光乍現,但是有了印象筆記,可以隨時掃描記錄文字信息、錄音、網頁等待處理信息,這也是一種積累素材的方式。
③便利的操作更有利于養成記錄的習慣;
有記錄有發生,用的順手的工具自然就會常常用。最近看書、看電視、聊天中偶爾迸發出的有趣好玩的想法,被快速記錄下來以后回頭去看,發現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能很清晰看見自己思考的軌跡,有趣。
How?(為了更好地使用該怎么做)
①在閱讀的書中尋找答案——看高手的推薦。尋找高手覺得它好用的原因,他們推薦的理由是否也真正的適合自己使用習慣;
②在說明書里尋找答案——印象筆記是頭部的幾款筆記類APP ,它的官方微信就已經有大量的專業的具體場景下使用方法的介紹。去看去學去用用看,就能順利地先完成使用入門的學習。
③在普通人使用感受中找答案。
高手覺得好用未必適合自己,說明書也有王婆賣瓜的嫌疑,那不同渠道中聽聽普羅大眾的使用感受和技巧就顯得接地氣多了。
What?
獲得更多在寫晨間反思和其他寫作中的素材。
習慣養成:
早起&練習
周目標·完成進度
春節閱讀任務進行到三分之一。
學習·信息·閱讀
《好好學習》閱讀收獲
1.打破習慣性防衛;
害怕分享和公開自己的想法,就是一種習慣性防衛,根源是懼怕暴露出想法背后的思維。因為我害怕被發現錯誤,這個心理學的常見現象讓我聯想起學生時期上的數學課。
我上小學初中時候都很怕數學,因為數學老師很喜歡在課上提問同學上黑板寫答案,與此同時還會下來巡其他人的答案。我總是把答案蓋起來,因為害怕被發現錯誤。
現在終于能解釋,習慣性防衛是擋住進步的杯蓋。
建立綠燈思維和以慢為快的心態,是克服它的利器。
2.想要培養一個好習慣,需要多給自己正向的鼓勵。
哪怕正在做的事情,短期內來看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只要我們認為長期來看它是大概率收益大的事情,那么就要在持續踐行的過程中,不斷給自己打氣。
可以和別人溝通中獲得鼓勵,可以從反思中獲得改進的方向,也可以直接告訴自己,“我已經做的挺好了,需要持續改進優化。”
打敗我們的不是別人,正是先說放棄的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到,也是一種自我賦能。
3.想把一件事做得更好,需要有給自己設定更好的期待。
我們有多期待一件事情變好,那過程為其付出的意愿和行動也會相對更高。
類似用作品思維去替代任務思維,對于一件我們認為非常重要的事情,優化它的被處理方式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把它想的更好。
最近發現媽媽做飯的時候的狀態,我覺得她已經做的很好了,可是她對自己要求很高,必須色香味俱全還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吃之前她會用手機拍下來,什么菜過了一段時間顏色就會迅速變暗。(潮汕地區過節都需要先拜祖先或老爺,所以菜的色香味經常需要經得起時間的小小考驗。)以此作為做菜的依據,媽媽們的智慧不可小覷。
同理,每天的晨間日記,也需要從自我角度轉換為外部視角。它對于我有沒有用很重要,但它如果能對別人有用就滿足了我對這件事的更好期待,
健康·飲食·鍛煉
1.潮汕地區每天都會喝很多的茶,這幾天發現有一種單叢也特別清新好喝,準備擄掠兩罐帶回珠海;
2.回到家的壞習慣就是每頓飯一吃就飽,但是因為喝茶的習慣又一會就餓,昨晚弟弟給我打包很油的濕炒牛肉粿條!!!很好吃,可是大半夜吃宵夜真的不是好習慣。
3.學到媽媽的白粥煮法。
我很好奇為什么每次回家媽媽煮的白粥口感很好,會有適當的粘稠感,之前我一直都以為是水和米或者是高壓鍋的時間問題。
沒想到并不是,訣竅在于開鍋后,需要打開高壓鍋蓋再讓粥滾一滾。
目測粘稠度和水分適當后就可以了。
親測有效,以后不在家也能自己煮出老媽的白粥味道啦。
人際·家人·朋友
1.對于新春祝福,群發的基本都沒有回,有單獨昵稱的都認真的回復。一直沒有養成群發祝福的習慣,批量化和公式化的祝福缺乏溫度,1v1的真誠是最好的套路。
俱樂部里的小伙伴都特別擅長,我想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情感鏈接會比較深的原因。
2.坐來坐去的煙火氣。
農村里過年的氛圍很濃烈,雞鴨鵝們此起彼伏的天然交響樂,鑼鼓音樂鞭炮的接連不斷,還有潮汕人喜歡你來我往坐來坐去的人情味。一雙橘子交換的是大吉大利,一杯功夫茶喝的是真情實意。
有一種不客套的交往,叫做“來我家喝茶”。
3.回家以后媽媽最常說的話之一就是——快出來客廳坐一下,大家聊聊天。
大人們希望孩子更多的表達,而我們在溝通中也認真地聆聽。少低頭玩手機,多抬頭和他們說說話。
工作·思考
1.網絡是把雙刃劍,把它當成工具,而不是沉溺的場所;
2.以慢為快,成長無法速成;要有論持久戰的耐心和找到發自內心的熱愛;
3.能讓自己快樂產生沉浸式體驗的事情不妨多做?
最美好的三件事
1.看完《好好學習》,開啟新書;
2.吃了媽媽自己做的“膠羅錢”,雖然她自己嫌棄水平不夠,但是我覺得好好吃;
3.放假期間也能完成一些學習,需要做的是根據自己舒服狀態來計劃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