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APP是個知識付費但知識豐富的軟件,年級尚小的我頭一次見到她還是在刷微博看到關注的校園博主的安利。我起初不以為然,以為她向四六級考蟲一般是我用不到的軟件。現在看來,是我見識太少,需要看到更多,才能學得更多。
前一個月左右我下載了她,但是苦于要付費,不得不塵封在手機內存里,并告訴自己這是一個寶藏APP。
終于今天,我開始了學習之旅。你以為我購買了會員嗎,其實并沒有,只是用了0.1元買了聽書的七天體驗會員開啟了我的聽書之旅。
以前讀過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記住了其中的一句話:夢是欲望的滿足。但是對書中的內容并不怎么理解,也不知道如何解夢。今天在得到上,我聽起了《被遺忘的語言》作者是埃希里?弗洛姆,作為一個研究夢的后輩,這本書不僅對弗洛伊德和其分道揚鑣的弟子的理論進行剖析和解讀,還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欲望的滿足,主要是非理性欲望的滿足。榮格認為夢是天性的一部分,他并不懷有欺騙人的意圖,是通往集體無意識的大門。而弗洛姆在他倆巨人的肩膀上,這樣說:我用的是弗洛伊德的解夢方法,但是對立與非理性欲望的滿足,這與榮和的思想一致。
不一樣的是:榮格認為我們在夢中聽到了超越自己的聲音,這個聲音來自高明的智慧。你可能會說高明的智慧有點宗教意味,是的,所以弗洛姆說:夢是我們心智活動的表現,既可以表現理智需求,也可以表現非理性需求,夢所用的語言是中性的。
雖然這個中立的說法更加嚴謹,但是對解夢來說便更加復雜了。對此他給出這樣一個例子:對此弗洛姆又舉了一個例子: A 和 B 兩個人準備合作做生意,A 對 B 印象不錯,覺得他彬彬有禮,準備和他進一步合作,但是他當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 B 在改動賬目數據,掩蓋自己挪用款項的事實。醒過來后他很迷惑,以為自己是對 B 抱有敵意才會有非理性的猜忌。可是合作一段時間后,B 真的挪用了一筆錢還做假賬,這個夢就真的成了預言夢。
我聽完觀點這樣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是理性與感性并存,但是在夢里感性的思維強于理性,但是理性也微弱存在。我們第一次見到某個人,我們的感性思維替我們思考,但是我們的理性思維被他禮貌地回應給壓制住了感性的想法。當然這個想法不被我們察覺。但是在夢里,我們的感性思維更強烈,所以我們會做夢,夢見他有可能會做的事情,好像變成了一種預見性的夢。
我看完書,仔細回想我真的有這種情況。
一個高中同學,我們還是高一的小伙伴,當我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我就覺得他是一個唱歌很好聽,有點領導力,但是嘻嘻哈哈的男生。
然后不知道是認識第幾個晚上,第一或者第二吧,當然我們是有說過話的。
我竟然做夢,還是性夢,對象是我和他!小小年紀的我第二天早起都驚呆了。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慢慢忘記這個夢。
但是后來和一個他的朋友(女)做同桌,才知道他那時沒來上晚自習是和別人開房!我驚呆了。
現在想到這個和夢的解讀連系起來,原來這個夢的原因是: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的感官觀察已經幫我做出了判斷,但是這個判斷是隱藏著的,在夢中,我的理性已經不強烈了,我們沒有聽到很多噪音,這時候是我們觀察自己的時候,一些真實的思想開始浮現,轉化為我們的夢境。
這個夢不是預言,但是也指向人,夢也是一個生活,以一種特殊的語言反應奇思妙想但不脫離人的小世界。希望探索更多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