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永恒的敵人或同志,只有永恒的責任”——章北海
背景介紹:章北海,劉慈欣作品《三體》三部曲中的人物,出現于《三體II:黑暗森林》。中國太空軍政治部政委,高階指揮官,后為星艦地球精神領袖。在小說初登場時擔任中國太空軍政治部(虛構)政委一職。后來自愿加入“增援未來”計劃而冬眠。蘇醒后成為“自然選擇”號執行艦長并結識東方延緒,劫持該戰艦遠離太陽系,使之與另外四艘追擊艦在“水滴”全面擊潰地球太空艦隊的戰爭中幸免于難,最終于太陽系外與追擊的4艘戰艦和丁儀保存下來的兩艘戰艦一起成立星艦地球。后來在猜疑鏈的作用下,與其他幾艘戰艦開戰,最終由于短暫的仁慈,全艦滅亡(摘自百度百科)
? ? ? ? 不知道是軍人這一職業鍛造了他超乎常人的責任感,還是超乎常人的責任感讓他選擇了軍人這一職業。縱觀全書,他永遠被沉重的責任感所包圍,卻又永遠在逆境中心懷大慈悲。
? ? ? ? ? 什么是慈悲?當街救狗的愛犬者,無條件接收穆斯林難民的歐洲眾國,更有甚者呼吁原諒強奸幼女犯的圣母們,個個都以為自己是佛祖轉世,欲以慈悲度世人。他們根本不想了解流浪狗、難民潮、強奸案的起因和后果,更無意提出任何解決方案,他們要的只是滿足自己道德感和表演欲。這類角色擋在章北海面前,他大約最多皺皺眉頭,一槍崩了這些小丑。
? ? ? ? 大智若愚,大奸似忠。佛教中兇神惡煞的羅漢,其實個個是慈悲心腸的護法。就像當年父母第一次送我們上學,不管我們哭得如何撕心裂肺,鬧的如何精疲力竭,他們都會堅定地轉身走開。他們不是不心疼,而是這一生必須要讓我們自己走。責任感讓他們忍住自己的心疼,放手讓我們學會自立,這才是對我們真正的慈悲。就像章北海,智子第一次封鎖地球時,他就清醒地看出了懸殊的技術差距導致的必敗的結局(拿磚頭打核戰,毫無勝念)。作為軍人,面對一場必敗之戰,他既沒有選擇悲觀厭世去逃避,也沒有選擇狂熱備戰同歸于盡。他的格局更大,他要保留人類的火種。從一開始他就是堅定的逃亡派,智子的監視讓他只能孤獨地謀劃一切,沒有戰友,沒有同盟;他不能向任何人直接說明他的計劃,也無法勸說任何一位主戰派的戰友。為了取得指揮權,他把自己偽裝成主戰派。這是最孤獨的臥底,他要欺騙和算計的,都是最信任他、和他并肩作戰的人;別的臥底是身在黑暗而向往光明,而他自己就是唯一的火種。
? ? ? ? 他唯一流露出脆弱的一次是在他的將軍父親面前,父親告訴他“要多想”,他以兒子和下屬的身份第一次問到“想了以后呢?”,得到的答案是“北海,我只能告訴你那以前要多想”。做為軍人,做為父親,我想老人在那一刻對兒子的計劃是清楚的,可是他無法幫兒子決定,也無法陪他一起走下去。那句”多想“,寄予了上級和父親對章北海最深刻的祝福,也是對人類最深刻的祝福。那次談話之后,章北海不再有任何猶豫,對于一切阻礙逃亡計劃的人和事,他都不惜采取非常手段去排除。當他做種種違背傳統道德的事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也充滿煎熬,但是他仍舊必須去做,就像一個父親忍著心痛聽著哭聲,轉身離開幼兒園一樣。“多想”,他想過了,剩下的就只有面對。沒有人任命他做這些事,是他自己選擇承擔這沉重的負擔。逃亡計劃開始時,他的家人,他的妻子和女兒,早已于多年前離開人世。他所拯救的人并不領情,甚至并不認可他的犧牲。他早已知曉這一切,卻仍然義無反顧,手握屠刀卻已成佛。
? ? ? ? 百度中說,他是因為"短暫的仁慈”失去了攻擊的先機,最終喪失生機。而我則認為,在他千百次地在心底默默規劃一切時,他早已預料到這一結局。如果他愿意,”自然選擇“號絕對會成為最后的勝者。只是這一次,他選擇了放手。他把地球人類帶進了太空,他們能夠走多遠,怎么走,都該交給他們自己選擇。第一個預測到猜疑鏈的戰艦,第一個拋棄舊道德的戰艦,第一個向戰友發動攻擊的戰艦,才最有可能在危機四伏的太空存活下去,完成保留人類的夢想,完成他的夢想。
? ? ? ? 最讓人心酸的是,面對心愛的女人東方,有那么一刻他想過放水,讓自己所在的“自然選擇號”生存下去。英雄鐵骨,也有柔情。人類世界給予他的太少了。完成使命已知結局的他輕聲安慰東方的時候,他有沒有放下沉重的責任感,以一個男人而不是政委的身份去面對東方?我多么希望這個男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享受一下人類該享受的溫柔時光。
? ? ? ? 世間沒有留下他的豐碑,但人類的生存都是他譜寫的傳奇。我愛章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