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鎮(zhèn)風(fēng)俗每月逢三逢八是集市日。這天一早,安家鎮(zhèn)周圍山坳里的村民們便高高興興來趕集了,他們肩膀上擔(dān)著胳膊彎里挎著,筐里簍子里是自家的特產(chǎn)。他們把帶來的東西買了換成錢,再用這些錢去購買家庭什物。
甄曉雅小時候,這個集市還很小,主要集中在老甄家廠子后頭的安家鎮(zhèn)新戲院內(nèi)。后來,集市一點點大起來,那情形就像沸了鍋的水,咕嘟咕嘟溢出來,從戲院內(nèi)溢出到戲院外的公路上,后來又順著公路向兩邊流動,蔓延出兩三里地遠(yuǎn)。原先戲院子內(nèi)就固定成為紡織品大賣場,鄉(xiāng)親們想買二尺紅布,或者做個床單被罩的,趕集時就直奔這兒來了。
那條公路原本是安家鎮(zhèn)的村邊,早先并沒什么建筑,甚至冷冷清清。隨著集市越來越大,安家鎮(zhèn)那些心思活絡(luò)的人們,就在這條街上蓋了房子做起買賣,大馬路兩邊,不知不覺就林立起很多店鋪:菜店兒超市,理發(fā)館服裝店兒,餃子館兒肉鋪子,油條豆腐腦兒攤兒……
這些鋪面都是本地人經(jīng)營,基本上常年營業(yè),到現(xiàn)在,即便不是集市日,這條馬路上也是車水馬龍的,成了安家鎮(zhèn)的商業(yè)街。甄家姊妹戲稱其為安家鎮(zhèn)的CBD。
逢三逢八的集日里,外村來趕集的攤位就擺在這些店鋪外邊,只要不擋了人家店鋪門口不影響人家生意就可以。所以,一到集市日,這條街上就成了里外兩層:店鋪摞著攤鋪一字兒排開。平時還算寬闊的馬路瞬間就變成歪歪扭扭的一條小道,小道上擠滿了熙來攘往逛集的人們。
老甄家大院在這條街的最西邊,每到集日,他們家門口就會出現(xiàn)一個賣鞋的攤位,這攤位能擋住甄家大院半扇大門。遇著這天回家,甄家孩子們最頭疼的就是開車進(jìn)院。賣鞋的倒也聰明,留下那半扇門勉強能讓老甄家人的車子出出進(jìn)進(jìn)。可是那半扇門前的空地又正好能容得下一輛小轎車。趕集時的公路上寸土寸金,不知就里的村人看有一塊空地,見縫插針就把車停在這兒。
這情形弄得老甄家人頭疼不已。后來甄媽媽學(xué)乖了,每逢集日,她就把平日里嚴(yán)絲合縫關(guān)著的大鐵門敞開。這樣一來,鞋攤主人不好意思占據(jù)半個大門,別的車子也不好意思把車直接停到人家敞開的大門口。
站在甄家大院門前往東望去,只見馬路上人頭攢動人聲鼎沸。賣東西的提著手持喇叭大聲吆喝,買東西的扯著嗓子討價還價。已經(jīng)買好東西的人們,提著籃子挎著簍子,跟熟人打著招呼來來往往。
從甄家大院門口一路過去,先是買衣服鞋襪的攤位,緊接著是買日雜百貨的攤位,再過去是涼粉鋪,烤串兒車,豆腐攤。中間偶爾停著的大三馬子一看就是鄰村種果園的,只見車主站在一堆果子中間,使勁拎著一桿秤仔細(xì)給挑好果子的人過秤,三馬子下圍攏著好些還沒挑好果子的鄉(xiāng)親,正低頭扒拉三馬子上的果子一個個精挑細(xì)選。
集市最東頭買些農(nóng)戶家自產(chǎn)自銷的山貨,攤位都不大,買笨雞蛋的大多是老頭老太太,面前放著他們的笨雞蛋,三斤五斤的樣子,或者放在布兜子里,或者放在小編織筐里,這些小小的攤位,三三兩兩散落公路兩邊,攤位前有貓腰的有蹲著的,有討價還價的有拿起笨雞蛋仔細(xì)研究是否新鮮的;還有就是賣自家樹上結(jié)的果子,水果攤主找張報紙布片就地坐了,隨人們挑挑揀揀……
每年臘月二十三這天是安家鎮(zhèn)的花花集。也是安家鎮(zhèn)年前最后一個大型集市。賣東西的囤足了貨,買東西的憋足了勁兒。大家都知道,馬上就要過年,需要買的東西更多了。集市上較平日更為熱鬧。
那天早上,甄媽媽起床后和玉兒煮了碗雞蛋掛面熱熱乎乎吃了。給玉兒穿上干凈衣服又嚴(yán)嚴(yán)實實裹了厚羽絨服,最后又給她帶上口罩。玉兒乖乖地任甄媽媽擺弄,她小心眼里知道,這樣子是要出門了。甄媽媽自己也換了干凈衣服,把玉兒放嬰兒車?yán)锿浦隽宿r(nóng)家院順著公路一直往東去趕集。
因為年關(guān)在即,集市上的攤位較平日又有所不同。一路過去,賣糖果瓜子的攤位多了起來,更有幾家買花炮的,攤主腳下花花綠綠一堆,放滿圓的方的長的短的花炮,攤主身邊小推車上也堆著各色花炮。
幾個大人帶著小孩站在哪兒,小孩子跟玉兒一樣裹在棉衣棉褲里,小臉兒凍得通紅,吸溜著鼻涕卻興高采烈,跳著腳說:“要天女散花,還有這個摔炮,還有那個,又指著遠(yuǎn)處一個小盒子說,還有那個老鼠粑粑我也要買。”大人在那里手忙腳亂拿東拿西、嘴里還不忘跟攤主討價還價。
甄玉兒好奇,看著五顏六色的花炮開心地直笑,甄媽媽推著玉兒走過花炮攤兒又看見賣冰糖葫蘆的。一串串冰糖葫蘆在冬日的陽光下亮晶晶地閃著誘人的光澤。甄玉兒認(rèn)得這個,從嬰兒車上仰起頭跟甄媽媽說:“我要我要。”還沒等甄媽媽答應(yīng),她就要從嬰兒車上站起來去夠糖葫蘆。
甄媽媽笑了:“小祖宗,你坐好,奶奶給你買。”玉兒聽見了才又乖乖坐回去,大眼睛盯著甄媽媽,看著她從斜掛的布包里拿出錢包,又打開錢包,從里邊翻出幾個鋼镚遞給買冰糖葫蘆的,然后他就在扎滿冰糖葫蘆的架子上上下逡巡,找準(zhǔn)最大最好吃的那串兒,不慌不忙從上邊兒拔下來給小玉兒。小玉兒伸開雙手想拿,甄媽媽卻接了過來,她怕玉兒拿不穩(wěn)糊得到處都是,甄媽媽自己拿著冰糖葫蘆玉兒吃一口她就喂一口,甄媽媽也順便咬一兩口。
可惜牙齒松動,不敢使勁,遇到冰糖的地方只好用手指頭掰下來一塊兒放嘴里含著。玉兒卻不管這個,剛長出的小門牙鋒利無比,一咬一個準(zhǔn)兒。甄媽媽笑著感慨:“我現(xiàn)在都不如你個小人人啦。吃東西不敢使勁。”玉兒只管小嘴兒吧唧吧唧,香甜地吃著并不理會甄媽媽說什么。
甄媽媽逛集只是習(xí)慣。并不像別人家那樣采購囤貨。前兩天一鳴和一鼎又跟她說了不要費心制備年貨的事。一鳴打電話說,兄弟倆已經(jīng)商量好啦,魚啊肉啊一鳴買,蔬菜什么的一鼎買。一鳴還說,連小年兒晚上大年兒早上接祖宗牌位放的鞭炮也都準(zhǔn)備好了,春聯(lián)她也不用管,他們弟兄倆也已經(jīng)買好,等他們回去了再貼。
甄媽媽的廠子在花花集前一天也徹底放了假。廠子不用操心,年貨不用購置,甄媽媽確實閑了下來。所以,逛集也沒什么好買的,她只是推著玉兒在人堆兒里鉆來鉆去,看看這家看看那家。
看見賣紅棗的就想起,也不用賣紅棗做年糕了。二閨女甄曉靜早早就做了一鍋年糕一鍋豆腐,分給她一半。甄媽媽就感慨,現(xiàn)在的人們都富啦,不像他們小時候,年糕豆腐非得等臘月十二八九緊年根兒才做,做也只做一小點意思意思解解饞。
如今的安家鎮(zhèn)村民們,一入臘月就開始忙活著蒸年糕做豆腐,若是吃完了還想吃,立馬再做一鍋,年還沒到就都吃的夠夠的。甄媽媽帶著小玉兒一老一少住在村邊,親戚朋友鄰里鄰居也都知道,她一個人吃不了多少,也不會特特做一整鍋豆腐年糕,她們自己做了,就巴巴跑來送她一塊兒半塊兒,這家一塊兒豆腐,那家一塊兒年糕,漸漸她都吃不急了……
甄媽媽只是扒了扒拉紅棗,看了看好壞,就推起甄玉兒又往前走去。旁邊兒老鄰居哈三蛋老遠(yuǎn)就招呼她:“大娘,你也趕集啦。”甄媽媽一看是老鄰居,就停下來跟哈三蛋聊天說笑。
哈三蛋沒等甄媽媽說話,指著車上一整扇新鮮豬肉解釋:“你看看,把我養(yǎng)了一年的豬殺了,自己吃不了,正好趕上花花集,拉這兒看有人買沒人買,有人買的話就賣點兒,賣不了的話我就留著吃,反正這大冷天,橫豎放雪窩子里埋著,頂個冰箱,想吃拉一塊出來就得。”
甄媽媽笑:“真是好時候啊。我們年輕時可不敢這么想。一口豬養(yǎng)大了趕緊去收購站賣了換個糧油錢。過年能吃一筷子肉就高興死了。你們好命啊,趕上好年頭啦。”
哈三蛋呵呵憨笑著:“瞎過吧瞎過吧。”
甄媽媽跟哈三蛋閑聊了會也算歇了歇腳。又推起甄玉兒說:“你忙著,我再跟孩子逛逛。”就慢慢往前走去。
到集市最東頭,除了有賣蘋果梨子笨雞蛋的,又多出幾家買蔬菜干兒的,有賣干蘿卜條干蔓菁片,有賣干葫蘆條干豆角串的,也有賣干南瓜片的。甄媽媽仔細(xì)挑了一家賣干南瓜片的,買了幾小捆放玉兒嬰兒車?yán)铩K駜赫f:“你大姑最喜歡吃南瓜片做的咸飯,等過年她回來了,奶奶給你們做小米南瓜干粥,再煮進(jìn)去些紅薯干,那才叫好吃。”
甄媽媽買好南瓜干,推起玉兒正要走時,旁邊一個買干蘿卜條的跟她搭訕:“大姐,你看我這蘿卜條,要點兒吧。弄回去包個包子包個餃子啥的……”
這倒是,甄媽媽突然想起,開了春農(nóng)家院來人正好大鐵鍋蒸干蘿卜肉餡包子。蘿卜條又便宜蒸的包子還好吃……她停下來翻了翻干蘿卜條,看了看成色確實不錯。就跟攤主說:“他叔叔,這些蘿卜條我都要了。你幫我背到那頭老甄家農(nóng)家院去……”
老甄家農(nóng)家院,大家一聽都知道。蘿卜攤主自然高興,扛著兩蛇皮口袋干蘿卜條在前面走,甄媽媽嬰兒車?yán)锿屏擞駜焊谒筮吢掏袒亓思摇?/p>
甄媽媽嬰兒車?yán)锿浦駜夯位问幨幍郊視r,玉兒就有點兒犯困。甄媽媽看看手機,快十一點鐘了。她輕輕搖晃玉兒說道:“寶貝兒不睡啦不睡啦,一會兒該吃午飯了。等你安六爺和小任舅爺來了咱們好去飯店吃飯。”
甄媽媽正跟玉兒絮絮叨叨,只聽外邊一陣說笑聲,玉兒聽了也不困了,一激靈從床上坐起來使勁兒往窗戶外瞅,甄媽媽知道,這是甄曉靜來了,就笑笑說玉兒:“你這個小人精,這是知道你那二姑姑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