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簡書心理專題主編lekli,本專題2017年二月的精選月刊由我和副主編王奕霖清純、愛瑋兒編輯完成,共有十篇文章,需花費你30分鐘的時間閱讀,希望你會喜歡。
點擊文章標題可以閱讀全文,點擊作者名字可以進入作者首頁。
作者:小宋老師的幸福課
講真,當朋友心情不好的時候,如何給予對方及時、有效的安慰,能體現出一個人情商水準的高低。
這句話可不是亂講的。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情商不僅包括如何管理自身情緒的能力,還包括如何調控他人情緒的能力。而如何有效的安慰別人,就屬于調控他人情緒的能力。
作者:咖啡喵少爺
“三歲定八十”的觀念深入人心。網上說,很多心理咨詢師都認為80%兒童的問題緣于他們的父母,而他們父母的問題,又有80%緣于他們本人小時候自己父母的問題。
難道這個循環任誰都無法擺脫嗎?
作者:愛瑋兒
什么樣的事值得堅持?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早就說過:Do the right things, then do the things right.而對于普通人而言,什么又是“對”的事情呢?
將它拔高到信仰也好,夢想也罷,在我看來,未必是合乎社會大眾標準的事情(因為這個世界大都以所謂“成功”作為評判依據,而成功又太多以金錢和地位來衡量),但一定得是自己內心認同的選擇!
作者:余興
我們內心里都希望每次交流都有一個愉快的ending,遺憾的是經常事與愿違,很多人的聊天都是以不愉快收場。嚴重的時候,一句話就能把別人頂成內傷,我就有個朋友曾經想夸一個女孩子發型好看,出口就是:niki,你的新發型真好看,跟我媽媽的一樣。
這朋友是真覺得媽媽的發型好看,可是那女孩心里估計一萬只草泥馬,去你媽的,誰想做你媽呀。
作者:陳慕妤
情緒是有感染性的。一旦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傷害了別人,或者你被別人的負面情緒影響到自己,周而復始,你的生活只會變得越來越糟糕。到時不但你的身體會出現各種毛病,就連你的人生也將會陷入悲觀消極的循環之中,最終發展成憂郁癥。我想這種情況,誰都不愿意見到的。
所以,學會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是你變成熟的第一步。
作者:風墟
這么好的工作你竟然辭職?你是不是有病?”
“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真是個蠢貨。”
“你這人太內向了,成不了大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這種別人對我們的評判,你太年輕了,你太無禮了,你太LOW了。
這種評判是一種最原始的人與人之間試圖相互操控的手段。
作者:嘉簡_
外貌之外,"客觀年齡"會在人生過程中以及那些允許自己經歷或不經歷的階段中,體現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此新概念的出現必然使所有精神分析學家及心理學家歡欣鼓舞。專家們非常清楚一個人的"心理年齡"如同一個人的情感成熟期,是由他日常行為舉止來決定的,而不是他的實際年齡。心理學家倫勃.貝拉克博士提出的“熟商”(MQ而不是IQ),已被成年人所接受。
作者:王奕霖清純
溝通具有不可逆性,你說出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一旦話語說出,就意味著會有相應的后果出現,假如你不希望讓自己陷入某種你不可控的情境當中,一定要說話帶腦子,張嘴前多想想后果,斟酌你的表達。
作者:玉兒05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黃蓉吃的是點心,品的是真情。慢慢的吃,點心的香甜一點點彌漫開來,散發著甜蜜、安定的味道,一顆芳心便暗暗許下了。
愛無定式,卻有共性。一段親密關系的建立離不開“重要感”的心理滿足。
作者:觴詠
大道從簡,是自己讓自己成為了那個委屈的人,成為了那個學不會英語的人,是自己阻礙了自己,一切問題的根源在于自己,事實可能有點殘酷,看下過去的經歷,錯過了多少時間和機會,后悔也沒有用的,只能改變,什么時間開始改變對自己來說都不能算晚,哪怕是臨終前一天開始改變,最后的一天你也會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只有相信才能實現,獻給各個年齡層的人,記住什么時候開始改變都不晚!
相信各位閱讀完本期二月月刊的十篇文章,也會有不少收獲。歡迎給喜歡的作者點贊或留言,這是支持他們繼續寫出好文章的動力。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期的內容,多多轉發,點贊。
想要自己的文章也能入選本專題半月刊、月刊的小伙伴請多和主編、副主編溝通啦~
【心理】專題信息欄
【心理】專題鏈接:心理
【投稿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