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質量的溝通?高質量的溝通是借助每一個溝通的契機,維持和推進雙方的關系,而不是完美地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都受到過溝通的困擾,總有那么幾個瞬間覺得對方是傻逼,這么簡單的道理還用我說?
每一天,我們都需要和老板溝通,和家人溝通,和朋友溝通,和陌生人溝通,和戀人溝通。然而我們總是在猜測,TA到底是什么意思?話說了一堆,你真的聽懂對方的意思了嗎?你知道TA的話的主題是什么?理由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說?內在需求是什么?想要表達什么情感和需求嗎?我曾一樣困惑,直到我遇到了薩提亞的家庭治療的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一共分為七層。水平線之上的是我們每天表現出來的日常行為。而在水平線之下的,是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每個人對這個行為表現出來的應對方式、內在感受、所持有的觀點、抱有的期待,以及人類所共有的渴望和共同性。
每一個溝通的瞬間,都是兩座冰山的激烈碰撞,行為只是最顯化的一層。要想真正解決問題,一定要順著冰山找到最下層的問題,越深入越好。
讓我們來舉個栗子。
假如你是一個幼兒園的課程銷售,還有兩周結課,但代課老師卻因為私人原因離職導致小朋友暫時停課。緊接著,憤怒的家長打電話來投訴。此時,你如何才能最好地應對家長劈頭蓋臉的職責呢?(可以先記下你的話術,看完文章分析后在對比一下會更有效果)~
要實現有效的溝通,首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在這瞬間,家長的溝通冰山是由哪些東西構成的。
憤怒的家長在打通電話的第一句就情緒激昂,“有你們學校這么干的嗎?太不負責任了……”家長的行為就是一串字符(語言表達)。
那么家長的應對方式是哪種呢?是指責、討好、打岔、超勵志還是一致性?毫無疑問,是指責,且是帶有強烈不滿情緒的指責。
家長現在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憤怒是肯定的,著急也是肯定的,也許還帶著失望,不滿,或許有一絲懊惱?(相信你可以找到很多)
家長在這件事情上的觀點(也就是價值觀)是什么呢?是學校應該對這件事情負責,是身為母親,有責任對孩子的教育負責,是雙方應該有契約精神(不然她也不會如此憤怒了),是我交了錢就應該享受應有的待遇等等。(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價值觀,暫且按下不表)
讓我們再往下一層,家長的期待是什么?顯而易見的期待是,解決此時此刻面臨的問題。此外呢?是不是也期待一個道歉呢?再深一層,從內心深處來說,身為一個母親,是不是更期待別人說自己是一位好母親:)還可以找到更多…
繼續往下,家長在這件事情上的渴望是什么?被認可,希望自己是一個關心孩子教育的好母親。被尊重,希望校方能夠給出一個合理的說法甚至道歉。被理解,帶孩子這么辛苦,校方就不要憑空再添麻煩了。
最下面的一層,不論是銷售還是家長,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在哪里?都希望解決問題,都希望看到孩子能夠盡快復課,都希望得到彼此的認可和尊重等等。
通過層層分析母親的冰山,我們能夠看到一個小小的投訴電話行為背后,隱藏的真實訴求,也就可以更好地應對這一行為。
此時此刻,作為銷售,應該怎樣去安撫這位母親更好呢?每個人的答案各不相同,暫且給出一個我的答案僅供參考(答案并不是最優)
明明媽媽,你好。您先冷靜一下聽我說(安撫情緒,掌握談話節奏)。我理解您現在一定非常著急,也很生氣(感受),發生這樣的事情是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校方也沒有預料到老師會突然離開,在這件事情上,我先代表校方和您道個歉。(滿足期待)我們都希望事情能夠盡快得到解決,校方已經緊急面試了三位老師,挑選了其中最適合的一位老師代課,下周孩子就能正常復課了。(給出解決方案)明明這孩子又聰明又開朗,適應能力也強,相信他一定會很快適應新老師的。(滿足渴望)如果下周的課程過程中有什么不適應的地方,我們再及時溝通,您看可以嗎?(有來有往,聽對方的意見)
至此,一個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的溝通就完成了。
看似簡單的溝通,背后其實蘊藏著每一個個體豐富的感受,價值觀期待和渴望。一個好的溝通,首先要抱有開放的心態,接受每個個體不同的價值觀,但是一定不要在價值觀的層面去引發爭論(哪怕是一個三歲小孩子的價值觀,你都不一定能夠說服他),而是往下探究找到和對方共同的地方,“肩并肩”而不是“面對面”,一起解決問題。
每一次溝通,都是增進感情的好機會,而不是爭論是非對錯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