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村上春樹首部自傳性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簡單卻深刻生活智慧—— 追隨初心,保持自我,簡單生活,竭力投入,平和堅守。
文筆欠佳、缺乏寫作經驗的我,最近竟決定將所有能自由支配的時間投入到閱讀和寫作之中。好在我為數不多的優點之一是“不懂就學”,買了不少關于寫作方法的書。
我主要閱讀興趣在非虛構類的文字上。但我瀏覽完幾本書之后,讓我迫不及待想要讀下去的是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如果你想從這本書中尋找非常實用、可操作的寫作技巧,恐怕要失望了。書中主要聚焦的是對寫作者來說更為本質內容——關于寫作信念、寫作態度、寫作對象、生活狀態,以及如何成名之后如何面對獎項、評價和外部環境,等。
而與他的小說相比,這本隨筆又如同一位長者娓娓道來,與你親切交談,讓人倍感輕松、親切。作者還在書中直率地表達他對現實諸多現象的態度,讓人不禁感嘆:“真是個可愛的老頭啊!”。
而他平實文字背后的蘊含著大智慧。讀罷,仿佛在喧囂的潮水當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逆流前行的力量。
他追求自由、堅守自我,不愿意參加公眾活動,不接受任何約稿,隨心而寫,對評論、獎項也是淡然的態度。而與此同時,他生活簡單、異常自律——每天固定時間寫小說和跑步,每年參加全程馬拉松和鐵人三項,一堅持就是三十五年。
這或許不符合我們大多數人對小說家的想象。他的文字會告訴你,這一切看似不合常理的行為無非是出于他清醒的自我認知,和對寫作的熱愛。真正不合理的,是現實中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現象。
一、追隨初心
村上春樹并不是自小就想當作家,也沒有接受過專業、系統的寫作訓練。“成為一名小說家”這個念頭是在他29歲時某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突然閃現的。
一九七八年四月一個晴朗的午后,我到神宮球場去看棒球賽……這時,一個念頭毫無征兆,也毫無依據地陡然冒出來:“對了,沒準我也能寫小說。”
那時的感覺,我至今記憶猶新。似乎有什么東西慢慢從天空票落下,而我攤開雙手牢牢接住了它……其實就是“某一天,什么東西突如其來地閃現在眼前,于是萬事萬物為之面目一變”的感覺。
他感受到了這樣的召喚,并立馬用自己的行動響應——回家路上購買了紙和筆。至此,每天下班后在油膩膩廚房桌上寫作,直到深夜。幾個月后,完成了他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
?他的突然轉變也并不是“毫無征兆”的。村上春樹在讀書期間以及工作時,幾乎將所有的閑暇時間用以閱讀小說(包含大量的英文原著)。在寫第二本書時,村上春樹毅然賣掉了自己經營多年、剛開始盈利的爵士酒吧,轉型為全職小說家。
對我而言,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經濟上,幾乎都沒有余裕去“享受青春歲月”。但即便在那時,只要一有空暇,我就捧卷閱讀。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生活多么艱辛,讀書和聽音樂對我來說始終是極大的喜悅。唯獨這份喜悅任誰都奪不走。?
我們在人生的某個時期,即使能有幸能聽到命運召喚,但也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放下一切,去響應這份召喚,并把這份初心堅持下去。而他一堅持,就是三十多年。
二、成為作家之前,成為你自己
村上春樹認為,作家的價值體現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去拓展語言的可能性。在完成《且聽風吟》初稿時,他始終覺得語言表達不到位。于是他用英語重新寫,再翻譯成日語。由于他英語詞匯受限,這樣一來反而使得文字更簡練、直白,讓他找到真正適合他的獨特表達方式。這本書也讓他獲得新人獎,算是拿到了“文學界”的入場券。
每一項新事物的誕生都會遭遇不解。書籍出版時,甚至有人說他的作品是“對日語的侮辱”。時至今日,外界對村上春樹的批評聲非但沒有減弱,反而隨著其知名度的提升,變得更多了。
如何面對這些質疑呢?這么多年以來,他領悟到了很重要的道理——反正無論寫得怎么樣都有人不喜歡,說壞話,所以重要的始終要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自己滿意。
“重中之重也是想在精神上成為自由的人。我想按照適合自己的日程表,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寫自己喜歡的小說。對身為作家的我來說,這是最低限度的自由。” ?
只管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做自己最享受的,“最想去做”的事情便可。這樣一來,即使評價欠佳,書的銷路不好,也可以心安理得了:“嗯,沒關系,至少我自己享受過啦。”
?他并沒有刻意與眾不同,他只是想做自己。?
村上認為,并不是特立獨行就一定能稱之為“原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蛻化成“經典”。 能真正稱之為原創的作品,除了本身的與眾不同之外,還需要有內在持續的革新力,其獨有的特色在日后還要能轉化為眾人的標準和引用源泉。
真正讓他作品經過時間檢驗,煥發不竭生命力,僅僅靠“隨心所欲”的自由,是斷然不能達成的,更多地,取決于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地專注堅守。
三、簡單、規律的生活
我們對于小說家和藝術家的生活狀態往往有著浪漫理想的幻想——他們為了追尋自我,獲取靈感,隨心所欲地去體驗形形色色的生活,甚至為反抗世俗束縛,過著頹廢混沌的日子。
或許有這樣的小說家,但村上春樹卻絕對不是其中一員。用他自己的話說,他過著“早睡早起的健康生活、日復一日地堅持慢跑,喜歡自己做蔬菜沙拉,鉆進書房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固定工作量”在我們看來近乎無聊的生活。
如果說成為小說家前經營爵士酒吧的他還能算是“半個”嬉皮士,成為作家之后,他的生活變得比我們大多數人都簡單、規律和健康——離群索居,生活里幾乎只有寫作、運動、和音樂。
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地堅持每天跑步,每年參加全程馬拉松,不定期參加鐵人三項(快七十歲的人orz)。旁人看來覺得不可思議,而他的堅持并不是靠著什么意志力,如他所說“無論意志力多強,不對胃口的事也絕不可能連續做上三十年。”他重視健康,堅信持久的創造力需要堅韌的體格來支持。與此同時,他還需要每日運動帶來的“多巴胺”去抵抗寫小說時沉到故事里體會到濃重的黑暗。
“作家要是長出贅肉的話,就算完蛋了。”這當然是極端的說法,無疑也有例外。不過我多多少少覺得,這么說似乎并無大礙,不管那事物理上的贅肉,還是隱喻中的贅肉。許多作家會通過提高寫作技巧和心智上的成熟來彌補這種自然地衰退,但這么做也是有限度的。
不太清楚生理學家是怎么闡述的,但讓我來說的話,精神、頭腦和身體之間并沒有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
在寫作方面,他也堅守近乎刻板的規律性——每天定時坐在書桌前開始寫作,堅持寫不多不少十頁文稿。有人認為他這種做法就像工廠工人一樣機械化,全然不是“藝術家”的作風。
他卻認為,不要把自己當成藝術家,不要依賴靈感,而要像鍛煉肌肉一樣鍛煉自己的寫作技藝,從而才能更容易堅持下去。既沒有希望也沒有絕望,平和地,每天寫上一點點。
作家成名之后會面臨什么?很容易想到,各種約稿、社會和商業活動邀約會接踵而至,各式各樣的評論也會不絕于耳。
有很多力量可能會把他拉離書桌,打亂原有的生活節奏。而村上春樹卻抵制住了誘惑,清醒地守住圍繞著書桌簡單的生活。他不接受任何約稿、不接受采訪、不出席社會和商業活動,不擔任文學獎評委。甚至為了躲避雜音和干擾,搬到國外住過一陣子。
他這么做基于一個簡單的信念。他認為:
人的精力有限,要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作家最大的義務就是為讀者不斷寫出更高質量的作品。
要想讓時間成為自己的朋友,就必須在一定程度上運用自己的意志去掌控時間,這是我一貫的主張。不能一味地被時間掌控,否則終究會處于被動狀態。?
我基本不再公共場合亮相,也很少在媒體上露面。主動上電視和廣播的情況一次也沒有,也基本不舉辦簽名會。常常有人問為什么,那是因為我說到底是一個職業作家,最擅長的是寫小說,想盡可能把所有力氣都傾注在這件事上。(P200)
想清楚最重要的事,也就能排除掉那些不重要的事。各種活動無疑會帶來更多外部收益,也能增加知名度。但是,我們需要的東西真的有那么多嗎?有基礎的物質保障,有充足自由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情,還有比這更幸福的事嗎?
這些看似刻板作息規律和過于簡單的生活,反映的是村上春樹的自律人生。在尋找到畢生使命之后,他主動掌控自己的時間、身體,讓人生朝著希望的方向發展。
在它看來,持續不斷地生產高質量的文字,是他的不容推辭責任。他只希望創作的時間更長一些,好作品更多一些。我甚至相信,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仍然在寫作。
四、竭盡所能,平和堅守
?村上春樹不接受雜志社、出版社任何約稿。除了維護他的精神自由之外,這樣做還能讓他避免截稿日期的催促,從容地改出自己最為滿意的作品。
看完他對他寫長篇小說的描述之后,我深切體會到“好作品是改出來的”。根據書中描述,從完成初稿,到最終把文章交到出版社,至少要經歷至少六次系統修改。交稿之后,他還會樂此不疲反復“錘煉敲打”,直至他認為“沒有本事寫得更好”為止。
正是因為在自己能力范圍內把事情做到了極致。所以面對外界的評論時,才不至于迷失和懊惱。他多次提到寫作一定要盡全力而為。
如果講述的故事不是力所能及的范圍最好的一個,那干嗎還要寫什么小說?我們能夠帶勁墳墓里去的,歸根結底,也只有盡心盡責的滿足感,以及拼盡全力的證據。——雷蒙德.卡佛 ??
無論拿出哪部作品,都絕無“如果有時間,我肯定會寫出更好東西來”這回事。如果寫得不好,那是因為那部作品時我身為作家的力量尚有不足——僅此而已。雖是憾事一樁,卻不必感到羞恥。 ?
而作為著名作家,其作品肯定難逃外界評價。村上春樹用兩章內容專門論述了對獲獎和寫作對象的問題的看法。簡單說來,就是——我們的作品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外界評價和獎勵也不全然能反映作品的真正價值(雖然很多人很熱衷于用一個具象的獎勵來做為參考)最重要的,是讓自己開心和滿意,讓部分讀者認可,剩下的,交給時間吧。
近幾年,村上春樹多次被諾獎提名,每當他落選時都有人為他感到惋惜。我們的擔心是多余的。對他來說,任何獎項都不能改變什么,無論如何他都會繼續竭盡全力地寫出讓他滿意的作品,并從中獲得快樂。
我們能夠把控的只有自己。有充盈的內心、堅定地自我,把事情做好,外部的反饋是隨之而來的結果。但是現在很多人卻本末倒置——焦急地追尋別人的腳步,虛妄的認同,和眼前得失,卻忘記反諸求己,忘記專注于事情本身,也沒有關照到真正的自我。
參考資料:
[日]村上春樹 .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施小煒,譯. 海南:南海出版社,2017
我會不定期更新在教育、學習、心理領域的讀書思考,期待你的關注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