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讀富蘭克林,看到的了第20頁。最大的感觸是三點。一是刻意練習,下苦功夫;二是以終為始,不好為人師;三堅定自己的選擇。
一、刻意練習,下苦功夫
富蘭克林在為了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的時候,從報紙中挑出幾篇文章,將每一句的要旨摘出來放在一邊,不去看它。幾天后,憑借自己對要旨的記憶,對原文重新表述,并且盡量做到同原文一致。然后再把自己的表述和原文進行對照,找出自己的錯誤并改正。還有很多的這樣一點點的去背誦對照改錯的過程。整個的過程就是刻意練習,為了提升自己的詞匯量,而大量的下苦功夫。
很多優秀的人,成為一個行業的專家,無一不是刻意練習使得硬本領非常厲害的。演講、運動、音樂等都是大量的練習才可以變得卓越。只有實實在在的付出,才能獲取最終的成果。
二、以終為始,不好為人師
富蘭克林在剛開始的時候,非常愛好爭辯,但是結果往往使得別人產生厭惡感,容易讓別人產生對立情緒,結果使得離談話目的原來越遠。
而談話的目的,其實是為了相互交流,獲得快樂。而一味的堅持自己的意見,固執己見,會使得交談最終無法繼續下去。但是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人,特別喜歡和別人爭辯,非要爭出個勝負出來,獲取嘴上的勝利,有時候甚至的一句話,一點小事,而忘記了最終,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做任何事,都需要以終為始,如果是為了溝通交流,那么就采取謙遜的態度,使得彼此都獲益,而不是為了表面上的勝利,做一些可能傷害彼此談話甚至感情的行為。
有一段,如果能做到真的特別好。“如果你不作教人之態,別人一定會從中受益,對于那些別人不知道的事情,就當作是他忘記了。”一句話,就是不要好為人師。有的人為了故意顯示自己聰明,總是喜歡打擊別人,特別是別人不知道的,立馬去恥笑別人,或者一副自己很厲害的樣子,然后去教別人,甚至故意讓別人出丑。這樣對自己對別人,都是非常不好的!以一顆謙遜之心,以終為始,不好為人師的處世,不僅自己和別人相處更好,自己也會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三、堅定自己的選擇
富蘭克林的哥哥準備創辦報紙的時候,他的朋友勸他,說成功的希望渺茫,認為新大陸有一份報紙就已經夠了。但是,富蘭克林的哥哥堅持按照計劃行事。而在50年后,報館的數量超過了25家。
很多時候,開始做一件事,身邊很多人,會有不同的意見,甚至會阻止你去做,這個時候,需要自己選擇好,提前做好計劃,然后堅定地走下去。
成功人士有很多優良的品質,但是這些品質,也是在不斷的磨礪不斷的精進中提升的!學習名人的品質,一點點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