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讀書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讓我們得以明凈如水,開闊視野,提升境界。書籍就是望遠鏡,書籍就是一盞明燈,讓我們看得更遠、更清晰。
? ? ? ? 我國清代文學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道:“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 王國維定義的讀書的三重境界到底是什么?他為什么要用這三句詩詞來形容呢?我們一層一層地來分析一下。
第一重境界:厚積薄發。
?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兩句詩詞出自晏殊的《蝶戀花》。原詞的意思是說,昨天夜里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顧名思義,這一重境界是讀書的初級階段。要先確定好目標,然后博覽泛讀,正如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讀的多了才能全方位的豐富自己,進而提高自己書寫和表達的能力。但是切記不可盲目地亂讀,要懂得甄別讀物的質量,還要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和大致的方向。
第二重境界:持之以恒。
? ? ?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一重引用的是北宋詞人柳永《蝶戀花》中的最后兩句。原詞的意思是: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原詞是表現作者對愛的艱辛和無悔地付出,而王國維巧妙地把“伊人”轉換為追求的理想和讀書的習慣。其意在表達成功從來都不是唾手可得、輕而易舉的,都是需要經歷一番辛苦、孜孜以求、甚至廢寢忘食,就算人瘦帶寬也不后悔!只有又這樣的持之以恒的態度,有熱衷于認真做一件事的決心,方能有所收獲,有所成就。
第三重境界:返璞歸真。
? ?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一重引用的是辛棄疾《青玉案》詞中的最后四句。原詞的意思是: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王國維將這幾句詞引出悠悠的遠意,用四個字形容就是“豁然貫通”。當然這一重境界是建立在另外兩個境界之上的,明確了目標,下足了功夫,自然便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有所發明,這是經歷過一番辛苦之后的累累碩果。這些成就是自然呈現,正如《大學》中說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前兩重境界重點在于過程,最后一重境界重點在于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