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覺得經濟學跟我們不怎么相關,經濟學時國家和那些經濟學家的事,是國家調控經濟的工具,但實質上,經濟學會貫穿整個人類社會,跟我生活息息相關,無處不在,因為它是以研究陌生人互動規律為己任的學問,就來連戰俘營里都存在這經濟交易。
戰俘營里都的故事
有篇文章叫《戰俘營里的經濟組織》( The? Economic
Organisation of a P. O. W. Camp ),是一位經濟學家R. A. Radford
寫的的,他在二戰時期被當做戰俘被下方到德國的戰俘營里,在這么一個封閉的對方,竟然也有經濟組織和經濟交易,為什么?
1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會有交易。在戰俘營里,有的人需要面包,有的人需要看書,有人需要抽煙……手上的資源都不一樣,就產生了交換的需求。
2戰俘營里也有價格波動,有了市場就會有價格,有了價格就會有價格波動。
3.戰俘營里的貨幣,有了交易就會產生對貨幣的需求。戰俘營里面怎么會有貨幣?再想想,以前的人類社會,可以用石頭,或者貝殼等東西作為貨幣進行交易,而戰俘營當時的硬通貨,則是香煙。
4. 戰俘營里也存在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我是來自外部的贈送。會導致。香煙數量增加,這時候,對應的貨品就應聲漲價
5讓人想象不到的是,戰俘營里竟然還有跨境交易。。有些人因為,特殊原因,會在一起的戰營當中游走,這樣就產生了跨境的概念,因為他們可以攜帶物資來回穿梭。
6戰俘營里的戶籍制度。
當時,德國人對歐洲人,但是有特殊的照顧,他們相對比較自由,于是歐洲人就有做生意的優勢。
7戰俘營里的輿論壓力
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有很多行為都是不道德的,在戰俘營里,也同樣存在,很多人認為跟德國人做生意是不道德的,在這種輿論壓力向,也會對整個市場及價格產生波動。
8. 戰俘營中的仇富情緒
即便是在戰俘營里,也存在的商業秘密,也同樣有中間商,大部分財富掌握在這些人手中,他們可以做哄抬價格等等的行為,所以也以同樣,有很多人憎恨這部分“富豪”。
所以學習經濟學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為是在研究人們最底層的行為。
人類社會的活動規律有這四大基本約束,那就是:
1東西不夠;
2生命有限;
3互相依賴;
4需要協調。
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和制度安排,無一不是為了適應這四種基本約束而衍生出來的。這是經濟學最基本的內在邏輯,所以學習經濟學,可以從這4點進行思考。
只要開始行動,就會有所收獲。
我是靜夜思,做有干貨的讀書筆記,每天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