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悠貝南山保利繪本館的館長茍茍老師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文字簡潔又簡潔的繪本系列之——《第五個》
五個殘缺不全的玩具,瞪大了眼睛,坐在五張椅子上。昏暗的燈光,一張隔開了兩個空間的門。門里到底會發生什么?“門開了,出來一個,進去一個。還剩四個。”“門開了,出來一個,進去一個。還剩三個。”文字作者恩斯特·楊德爾和圖畫作者諾爾曼·榮格,用簡潔的文字和圖畫刻畫出一個緊張又有些神秘的場景。
很多爸爸媽媽第一次拿到這本繪本不知道該怎么講,因為文字過于簡單重復,就像在教數數。 “門開了,出來一個,進去一個,剩下…個”。可家長們也許會驚訝的發現,小朋友們比我們想象中要喜歡這本書。他們很快就能從色調和角色的表情感受到繪本傳遞出的緊張氛圍。他們開始并不一定會猜到門里會發生什么,需要觀察并對比玩具們進去前和出來后的變化才能逐漸明了。一旦他們明白了這點,繪本很快就能和他們曾經的經歷和感受聯結上。等待看醫生、等待打預防針、等待被點名進入考場...那些所有被未知、緊張和害怕所占據的記憶,都可以經由繪本顯化出來。
所以,當我女兒在看完第一遍后,很快邀請我開始用繪本進行角色扮演的游戲。她扮演每一個進去的“小病人”,模仿他們進去的表情和動作,以及出來時的狀態。甚至要求我這個“醫生”,如果病人可以勇敢不哭,不要忘記獎勵青蛙頭上的皇冠。她會和我一遍遍想象在房間里,醫生和病人的對話,當每次小病人興高采烈地出門時,我覺得她自己就完成了一次“看醫生恐懼癥”的療愈。
有時候,繪本是可以這樣玩的,它成為連接孩子想象與現實的通道,悄無聲息的到達了孩子內心的某個角落。
這本繪本名字為什么是“第五個”?細心的閱讀者會發現,“門開了,出來一個,進去一個,還剩四個”...“門開了,出來一個,獨自進去”是誰在說這些話呢?正是坐在第五張椅子的斷了一節鼻子又緊張又孤獨的小木偶,這些是它內心的獨白。
最后,爸爸媽媽可以問問小朋友,如果可以自由選擇,你會選擇第幾張椅子呢?為什么?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但這樣的問題也許更有趣和更有意義。還可以問問自己,當面對未知的恐懼,你會選擇以怎樣的次序和心態去等待呢?當孩子面對未知的恐懼時,你足夠明白他(她)的感受嗎?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茍茍的微信號 32570818
歡迎喜歡繪本的親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