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窗邊,看著窗外的煙花,心想著年是越來越近了。
記得小的時候,最盼望的除了考滿分,便是過年了。因為過年代表著我可以吃好多的糖,吃好多好吃的,穿好看的新衣服,收長輩的壓歲錢,吃喝玩樂樣樣都齊全,若是期末試考的好些,那簡直是美翻了!
但隨著我漸漸成長,突然有一年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對這個過年不在乎,變得無所謂了。這兩年更甚,我身邊的朋友們都在說,過年越來越?jīng)]意思了。聽后我除了點頭認同,實在找不出什么反駁的。
但實際上,過年是真的沒意思了嗎?還是說我們心態(tài),我們的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了呢?
每過年,我家都會貼春聯(lián),放鞭炮。老爸快五十的人了,還是那么喜歡放鞭炮,每次我只能在旁邊捂耳朵瞧著。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放過鞭炮煙花,甚至小孩喜歡玩的劃炮我都沒玩過。我是真害怕炸到我的手,想想我這個不怕死的人,卻著實是怕疼的。
老媽就是家里的主廚,做各種炒菜燉菜拌菜且不在話下。奶奶就是老媽的幫廚,兩個人在廚房里忙活的團團轉(zhuǎn),時而也會叫上我和老爸,但我和老爸只能負責吃,頂多也只是幫忙扒扒蒜,洗洗菜的小活。最多的時候是我和爺爺在屋子里看電視,因為年三十的白天電視上會有一年又一年的節(jié)目,聽著里面的旋律和主持人談話,我和爺爺手里都有一根冰棍。也不知什么傳統(tǒng),每年過年家里都會買上一箱冰棍。
坐在熱炕頭上,和爺爺爸爸一起看電視,廚房傳來滋滋啦啦的聲音,是媽媽在炸魚。
廚房里霧氣很濃,我看不清奶奶和媽媽的身影。待我再回到屋子里時,爺爺?shù)纳碛拔冶阌肋h看不到了。其實親人逝去是一件挺悲的事情,每過一個年,我可以叫做長了一歲,而他們,卻是老了一歲。
過年有很多親戚過來串門,我家的傳統(tǒng)是在初二請吃飯。于是初二那天,屋子里便做滿了人。一群打麻將,一群橋牌,一群玩這里特有的四幺四。我時常會上戰(zhàn)場,玩上一會樂呵樂呵。最多的時候我是湊熱鬧,有的時候哪個親戚贏了,便會分給我們這些小輩們點零花錢。
一般是下午兩點多吃飯,吃過飯后,仍是一輪撲克戰(zhàn)役,大人們都不亦樂乎。晚上七八點,還會有一頓晚餐。這一天,便過去了。
之后便是親戚們的回請,初三初四初五且都是去親戚家吃飯。人一多熱鬧起來,年味就足了。
其實我想說,過年為了團圓熱鬧,是為了家人在一起的溫暖氛圍。都說年味淡了,其實還是我們的心態(tài)在作祟。
現(xiàn)在的孩子們?nèi)羰菃査允窍矚g過年的。對于他們來說,過年是最快樂的事情。
而對于我們來說,團圓才是過年的主旋律。所以年從未變淡,而是我們對待年的心,變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