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畢業,即將赴上海從事橋梁設計工作,臨別之際與多位老師同學道別,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有一些隨想,記錄如下。
1. 烤魚煮酒論英雄
各奔前程,分別到天津(中國鐵路設計集團)、上海(上海市政總院)、香港(香港理工讀博)。縱論未來,不論未來工作或外出讀博,有這些共識:
- 在任何一個公司或團隊,都要為團隊帶來價值,幫助自己的老板更成功。
- 未來的壓力和困難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歡,而且有價值的工作。
不要陷入一種不得不做偽工作的局面。 - 志在必得的事情沒有任何借口,全力以赴,迎難而戰,同時要接受最壞的結果。
盡力而為,即使有所失敗,也問心無愧。 - 步入社會,一方面是社會的新人,另一方面更是社會的主人,要成為各個領域的精英。
在學校里,我們更多的是規則的遵守者和執行者;步入社會,逐漸要有自己的話語權,成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 - 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和挫折,不要失去激情和理想。
如同讀本科、讀碩士,任何一個地方都未必是永遠的歸宿,有聚有散,總有離開的時候。把握當下,做事用心,玩樂盡興,及時感恩,不要把現在該做的事情留在虛無縹緲的未來。
以前總有一個想法,如果有一天我要離開一個團隊,一定要在離開前培養出新的接班人,發揮余熱,讓自己的價值常駐。經歷了畢業季的折騰,才發現這樣的想法是不可能的,一旦要離開,只會把精力放在自己離開以后的未來,已經沒有心態去傳授自己的知識技能。
未來,不論在哪里,熱愛的時候就盡力去做,把握好當下的每一分鐘,哪怕到了離別的時候,也不必感傷,好聚好散。
2. 吳紅林老師談職業發展
吳紅林老師是一位真正熱愛橋梁的老師,他的教導讓我對橋梁的職業有一種敬畏。深夜長談,對于未來的職業發展,吳老師給我幾點建議:
- 重新做橋梁業務,首先看3本書:
- 連續梁橋,范立礎;
- 橋梁上部構造性能,漢勃利;
- 公路路鋼橋設計規范
- 學好基本的理論,把握橋梁的特性,建模是“工匠活”,真正的橋梁設計師要有思想和靈魂。
- 要成為設計負責人,必須保持并且不斷磨練自己判斷力,知道正確的事情是什么,對模型計算結果預判。
- 做技術要耐得住寂寞,橋梁的設計,也許70%的工作都是枯燥的,但如果這些枯燥的做不好,最后30%出彩的工作就沒有基礎。
單位的前輩也認同,不過寂寞的成分可能超出我的想象,枯燥的比例不是70%,而是90%。
3. 曲德超師兄談行業圈子
曲師兄風趣幽默、開朗可親,對于行業圈子頗有見地。橋梁設計這個細分領域是一個很小的圈子,那么職業發展要考慮2點:
- 你在這個行業做出成果,其他人很快就會知道;
- 做事不能太絕,“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4. 周文松老師談技術工作
周文松老師是我的碩士導師,昨日送別,課題組聚餐,談到了我們畢業學生的發展目標。問我對未來有什么設想。考慮一杯哈啤的時間,我說:
- 首先,一定要留在上海,成家、立業、買房(沒錯,這也是一件沒有借口的事情);
- 對于職業發展,首先要達到高度,再考慮廣度,5年之內不考慮變遷;
- 工作1年,完成BIM業務建設;
- 工作3年掌握主要橋型設計業務,達到負責人水準;
更遠的未來也說不上,先說這些吧。以后成長的空間很大,不必設限。
周老師點頭,說“要做好技術工作,應該拿出讀博士的毅力和鉆研勁”。此言不虛,于是又引出了一個經典話題:馬騁為什么沒有讀博呢?
本科時代,曾經以出國讀PhD為夢想,經歷種種,心隨境遷,已經沒有動力也沒有心態去做一件艱難而光榮的事情。
努力了一年,如今可以帶著自己喜歡的人,去喜歡的城市,在充滿朝氣的團隊中做自己熱愛的事業,這已經是我的夢想,再無遺憾。
再見,哈工大!再見,我的老師、朋友、師兄、師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