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戰爭的三國,是計謀的三國,也是眼淚的三國,一部《三國演義》,寫了多少動情流淚的故事。
回憶年少讀演義,有詩一首:
年少懵時讀演義,
金戈鐵馬卻潸然。
旁人不解余何意,
情至深時淚浸衫。
演義里有真情的哭,自責的哭,也有帶目的的哭。
真情流露的哭:孔明因失龐統和趙云而痛哭,得知張苞死后甚至哭到吐血、哭到暈厥;曹操因失典韋兩次大哭;劉備因關羽和張飛遇害而兩次哭暈于地……
自責而哭:孔明斬馬謖時為自己的過失而哭,為失人才而哭。
也有帶目的性的哭:
趙云救回阿斗后,劉備摔孩子前痛哭一場,教趙云更是肝腦涂地。
曹操逃出華容后哭郭嘉,為失敗找借口的同時讓群從皆感慚愧。
徐庶離開時,劉備一頓大哭,令徐庶發誓終生不為曹操獻計。
而臥龍吊喪時的哭周瑜,則顯示了孔明的政治目的——以大局為重,消除聯盟的隔閡。
……
《三國演義》的哭戲,可謂精彩絕倫,想來拍電視的時候,演員的哭技是入門功夫吧。
這里摘抄一段孔明為張苞而哭的文字:
卻說孔明收得勝軍馬入寨,又欲起兵進取。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于地。眾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臥床不起。諸將無不感激。
后人有詩嘆曰:
悍勇張苞欲建功,可憐天不助英雄!
武侯淚向西風灑,為念無人佐鞠躬。
哭到吐血,哭至暈厥,絕是人在悲傷痛苦到無以復加時情感迸發所致的生理表現。孔明待其如子侄,而張苞也是后期蜀中少有的大將、冉起的新星,在這里除了表達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一種沉重心情,也以此寫出孔明北伐壯志難酬、難以效忠的一種無奈。
如此文字,如何不愛!
而我更是含著淚寫完的這篇文章。
以上文字、故事來自演義,非史實。
不知道,你最喜歡的是哪一段哭戲呢?
哭至吐血(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