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你因為害怕或者嫌麻煩而躲過的東西,總有一天還是會找來。
化學,這個與我在五年級正式相遇的科目,算起來,與今年大一的我相愛相殺也有整整九個年頭了。
那應該是我五年級的時候,那時候化學還不叫化學,而是歸在科學里,作為一門極不重要的副科出現在我們小學的課堂中。依稀記得科學老師帶著淡淡方言味的普通話,依稀記得她一介副科教師怎樣智斗一心想霸占科學課堂的班主任,依稀記得怎樣軟磨硬泡從鄰家叔叔那里求得一瓶硫酸銅在同學們羨慕的眼神中得意地交給老師,眼巴巴地盯著試管中鐵釘的表面有紅色帶金屬光澤的物質析出,溶液由藍色變淺到最后變為淺綠的神奇現象。不得不承認,當時老師給我們的專業解釋根本理解不了,但是這神奇的化學反應卻牢牢的抓住了我的興趣,與化學的初見單純而美好。
就這樣,我保持著對化學的強烈好奇心升入了初中,巧的是,我的母親大人剛好在那所初中任教,與所帶班級的化學老師關系出奇的好。于是,在我媽的極力渲染之下,我在化學元老師心中形成了一個優秀能干而熱愛化學的形象,對我贊不絕口的元老師決定要收我為徒,對我提前進行初三的化學教育。
那是一個周五,初一的同學沒有晚自習,下午放學之后就可以直接進入周末的美好時光,懶癌發作的我一心想著蹭媽媽的小電驢(電動車),便做出了一個后來經事實證明極其錯誤的決定——在辦公室等開例會的她。冬天的山西很冷,手涼到無法寫作業,我就開始轉筆企圖靠運動來產生熱量。命運總是會冷不丁地賜予我驚喜,熱量沒產生,倒是產生了個大麻煩。碳素筆在轉筆技術太差的我手中完全不受控制,不到1分鐘就在我剛買的白色羽絨服上留下了一道長長的筆跡。驚慌失措的我不想錯過最佳的清洗時間,脫下衣服,環顧四周,順手拿過化學元老師桌子上的一瓶“水”(姑且稱作是水吧,因為我當時真是那么以為的),然后倒在了筆跡上,使勁一撮,抓起羽絨服一陣狂抖,想加速空氣流動以求快點干。這一抖不要緊,一時間,桌子上,窗臺上,凳子上迅速被我羽絨服的羽絨覆蓋了,像下雪似的。我一看,發現羽絨服上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口子和無數條不規則的道子,里面的羽絨不受限制的往外擠。
不記得事情是怎么收場的,不記得最后我是怎么回家的,唯一記得的是元老師的笑聲中夾雜的那句話“那不是水,那是我準備教你做化學實驗用的稀硫酸。”
……
當然,這個小小的插曲根本沒有阻擋我對化學的一腔熱血,值得慶幸的是被親媽嫌棄的我沒有被我親愛的元老師嫌棄。以后的日子里,一有空元老師就會給我滲透化學知識,深刻了解到水壺里的水垢長期不清理會導致水壺受熱不均勻,加長燒水時間還有爆炸可能性的嚴重后果之后,我決定利用我的化學知識清理掉家里的安全大隱患。沒能從化學實驗室偷出硫酸或者鹽酸的我決定在廚房就地取材,將一大袋山西老陳醋倒進水壺中,實驗現象很是明顯,黑色的山西陳醋中不斷的冒出深咖色的氣泡。但是,實驗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醋酸實在太弱了,一個小時后,壺里水垢的減少量用肉眼幾乎觀察不到。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里,我們喝到的水都有一股濃濃的醋味。
初次實驗,一個偉大的開始,一次美妙的事故。
這些,當然都不能阻擋一個真正熱愛化學的人。決定將功補過的我瞅準機會,幫媽媽清理水杯的水垢。媽媽的保溫杯在辦公室的桌子上,元老師的稀硫酸就在鄰桌,倒進去進去之后我迅速撤離現場,想給快對我失望的老媽一個驚喜,卻忘記了稀硫酸不僅會溶解碳酸鈣,還會溶解杯子底的不銹鋼,這次,想力挽狂瀾的我徹底讓我媽對我失望了。
雖說第二次又失敗了,但是這次試驗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它使我暫時放棄了對化學的好奇,沒再去禍害家里的其他東西。
后來,化學在初三時再次出現了。這次,它借著中考的名義有恃無恐,每個同學都對它極為重視。在理科本就不怎么好的我這里,它更是取得了數學一科之下,萬科之上的地位。
但是,化學,它變了,它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善良神奇極富魅力的它了。在初三的血雨腥風里,算是有點基礎的我真的很對不起元老師,仿佛親手做的實驗總是達不到理想中那么明顯的效果,仿佛老師教的方程式永遠也記不住要怎么寫,仿佛學校發的卷子永遠也做不完,仿佛我這只胳膊永遠也擰不過化學這條大腿……可能是我這么些年的執著感動了上天,最終化學手下留情,中考時只牽絆了5分,沒能影響到我走進當地最高學府——一中的腳步。
高中時的化學更是來者不善,氣勢洶洶。將我領進門的師傅算是一中數一數二的老師,他的教學習慣是先緊后松,對于一直是先松后緊的我真的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高一時講到鐵就會把高中三年所有關于鐵的知識全都告訴你,然后鐵就會攜著它的七大姑八大姨什么離子式、特質等等殺過來,簡直要把我淹沒。每天的晚自習都在寫離子式,一條20遍,第二天被老師抽為幸運學生上臺書寫卻依然只能在黑板上留下一片空白。雖然我的化學成績也不算太差,雖然我依舊沉浸在給別人講一些生活中事物原理的驕傲中無法自拔,但最終,我與化學的這場博弈還是以我的棄甲而逃宣告結束。
我選擇了文科。
如此,便是兩年沒有受到化學的摧殘。
我心甚慰。
去年九月,來到了我心儀已久的世一大,挑戰伴著驚喜在前路等我,一步一步,我走的很慢,卻很努力。得知我山要培養全方面通用人才的時候,我是很開心的,得知我山要求我學習自然或者工程的時候,我卻是不怎么開心的,因為,我離開這些東西太久太久了。然而,作為山大學子,我卻別無選擇。選課的日子掙扎而難挨,最終在學長學姐的建議下,走向了《健康與化學》。
上課之前當然會覺得緊張,茫然而無所知,畢竟興隆山是工科的天下,也就是理科生的世界。但等我經歷過第一節課之后,我心中的石頭就完全落下了。
任課老師孫老師和藹的不像話,他講的知識不會涉及到太深的化學專業知識,很好的顧及到了我們這些化學渣的感受。從人體化學元素講到煙酒茶與人體健康,細致入微,又能讓人明白不少保養身體的科學知識,這一學期16周的課程,讓我受益匪淺。沒有化學元素和方程式的化學還是那么的親切和可愛,課上的知識當然也成了我與別人侃大山時源源不斷的高水平素材。
化學,它從一種客觀理性科學的角度揭示生活的本源。生活離不開化學,遍觀周圍,幾乎每件事物都與化學有關。化學是研究的科學。自有人類以來就開始了對化學的探索,因為有了人類就有了對化學的需求。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國著名滑雪前輩楊石先生說:“農、輕、重、吃、穿、用,樣樣都離不開化學。”沒有化學創造的物質文明,就沒有人類的現代生活。
化學作為一門龐大的知識體系,能用來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滿足社的需要,對人類社會做出貢獻。它的成就已成為社會文明的標志,深刻的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類的發展,人類的發展離不開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離不開化學。社會的一切發展,生命是基礎。一切生命的起源離不開化學變化,一切生命的延續同樣離不開化學變化。恩格斯說:“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過化學的途徑實現的。”沒有化學的變化,就沒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會有人類。是化學創造了人類,創造了美麗的地球。就化學對人類的日常生活的影響來說,化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
其實回頭想想,化學,作為一門較新的科學門類,能夠迅速躋身熱門學科之一,吸引無數大神為之獻出青春揮灑汗水還無怨無悔,其魅力可見一斑。不管它有多難學,我們都不應該放棄,逃避,而應該積極應對,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使化學融入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健康服務。
希望我與化學從此不再相愛相殺,而是相親相愛,結下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