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溫暖了一個冬天的夢想,卻禁錮了整個春天的自由?!?020年1月31日,在女兒高詩宇背靠墻壁,面朝窗戶,沐浴陽光的照片上,我寫了這兩句話。沒想到一語成讖,疫情成為一個全民的噩夢,自由成了整個春天的奢望。
“庚子新歲日,流疾泛濫起。雪落天漸寒,路封行人稀。閑暇多孤坐,正是讀書時。紙翻隨君意,尋春書不知?!睅拙錈o聊時的涂鴉,讓生活在經過最初幾天的恐慌和無助之后,慢慢進入非常態下的正常軌道。
“停課不停學”,讓兒子開始了不一樣的高考備考,而五歲的女兒也開始滿世界地找她的快樂,我們也突然有了大把的時間來揮霍。?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在家里,自由和懶散是最大的敵人。我們模仿兒子學校的時間表,也制定了家庭一日作息表。每天早上六點鐘,兒子洗漱完畢去上早讀,我開始在客廳“轉圈”,妻子去廚房忙碌,女兒還在夢中甜甜的睡著。
一天的生活在清晨小米粥或豆漿的清香里開始。
女兒很喜歡畫畫。正好我們有時間把她以前的畫整理成冊,居然是厚厚的一本。女兒很得意,我們也很驚奇。于是日子就從畫畫中慢慢豐富起來。
病毒居然是假期畫畫的第一素材,滿紙的病毒好像到處蠕動,她還讓我在旁邊寫上“冠狀病毒很可怕,疫情期間少外出。宅在家里各自忙,沒人陪我好傷心”。原來孩子眼中的病毒是黑色的,而我們的陪伴看起來并沒有在孩子心中。
白衣天使不僅在電視里,也會落在她的畫紙上。一雙天使的翅膀,還有一顆紅色的愛心,當然黑色的病毒被白衣天使擋在屏障之外,還非要讓媽媽寫上: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她還會用拳頭作畫,把小小的手放在畫紙上,彩筆隨手一勾勒,就是一個無比凌厲的拳頭,當然不忘把病毒打敗;或者展開手指,就是一只大灰狼,或許又是一只大公雞、一棵大樹,童年的世界里有無數稀奇古怪的東西。
她把哥哥小時候畫的畫拿出來,創意模仿,又把我的一張漫畫拿出來,都模仿的栩栩如生。最溫暖的當然是現在還在床頭掛的那一幅畫了。她說沒有見過爸爸媽媽結婚,所以畫一幅爸爸媽媽的結婚照,她的媽媽還穿著婚紗,長發飄飄呢?而且天上還有星星,還讓我們一起牽著手。她說這樣就可以天天看到爸爸媽媽結婚了。
女兒也很喜歡做手工。惟妙惟肖的,盡其所能。北園的老師很負責任,經常在班級群里發一些手工紙視頻。
她用彩紙做了四只小兔子,顏色不同,大小各異,她說我們是相親相愛一家兔,藍色的是爸爸,粉色的是媽媽,大的是哥哥,小的是自己,還把它們放在一起過家家。我把它們照了下來,我和妻子的微信頭像就用的是這個,經常有朋友說,好有愛的一家人。
她用了好長好長的時間做了一本立體書《白雪公主》。自己構思,自己畫畫,自己涂色,自己用膠水粘連,每一頁都有人物、建筑、樹林、溪流,她還讓媽媽在旁邊寫上故事內容,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要神氣活現地給我們講上一段,才在公主夢里快樂的睡去。我把它放在電視柜上,看它的時候比看電視還多。
她還和我們用廢棄的紙箱做了一只大老鼠頭套,戴上在客廳里耀武揚威地走來走去,而我們只能做可憐的老貓,被她追的到處亂跑。她還用小剪刀和彩紙做一堆的青蛙,比賽蛙跳,靜謐的夜晚,便只有“蛙聲一片了”。
當然她最喜歡的還是和哥哥一起玩游戲了。高大的哥哥站在床沿上,一條腿,就是她的秋千,可以晃出許多歡笑。哥哥寬厚的背,就是她最穩妥的船,揚帆起航,在各個房間里起伏遠游。還有就是哥哥那有力的手臂,就是她的飛機,可以轉上一圈又一圈,好像在藍天上翱翔。當然,她也是一個合格的“跟屁蟲”,哥哥和爸爸在客廳展開投籃大賽的時候,她就是小小球童,跑前顛后,忙個不亦樂乎。
她把臥室的一角改造成自己的小天地。把大大小小的布娃娃排排站,她做小老師,給它們背唐詩,講故事,唱兒歌。她也會做媽媽,給它們洗澡、穿衣服。小天地就是她的整個世界,可以獨自待上很長時間。
但是一個人的快樂是短暫的,她總是希望能夠幫媽媽做一些事情。每次吃完飯,收拾碗筷是她的快樂;打掃衛生,用拖把拖地是她的快樂;整理家務,把茶幾上的物品擺放整齊是她的快樂。特別是媽媽包餃子的時候,她也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歪歪扭扭的餃子就是她的快樂。因為長長的假期,有一家人的陪伴,她的快樂就是無窮無盡的。
日子在等待中慢慢過去,疫情在努力下漸漸消散。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一家人能夠在一起,是她的幸福,也是我們的幸福;是她的快樂,也是我們的快樂;是她的成長,也是我們的成長。
我們為她設計的“格格品格排排站”上的小紅花越來越多,感恩、禮貌、主動、耐心、勤奮、好學、守時、條理、盡責、衛生………三十多個好品格,六百多個空格,在一天天的積累中慢慢充盈,她已不再追究紅花的多少,然而好品格卻在行動中漸漸養成。
她守時,每天的動畫片在要求時間后準時關閉;她條理,早上起床后把自己的被褥整理的井井有條;她富有創意,做出了許多我想也想不到的小玩意兒。
她好學,并努力堅持。每天媽媽都會給他播放英文故事、唐詩成語,一遍一遍地“磨耳朵”,她從不厭煩,并下意識地去感知、去學習、去獲得,漸漸地伴魚兒英語也可以說的像模像樣;她背唐詩,和媽媽的學生一起,《愛蓮說》《陋室銘》還有《木蘭辭》,居然有了幾十首;她開始慢慢認字,經常在媽媽帶她出去玩,認出許多標語和牌匾。
她有耐心。每次練習舞蹈動作,總是要和老師的要求一模一樣。有時因為一個動作和平時跳的不一樣,就覺得自己做的不好,練了30多遍,哭了三次,讓媽媽抱著哄了兩次,最后才對自己滿意,并讓媽媽在“品格排排站”里,為自己獎勵耐心、堅強。
然而,她更渴望回歸學校。她說,她想念幼兒園,想念南老師,想念楊老師,想念劉老師,想念園長阿姨。教育,家庭是永遠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學校才是真正的育人場所。教育是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更需要專業所長,潤物無聲。黨政北園在疫情期間,堅持每周的空中教室,每一期活動都在豐富著孩子們的居家生活、學習游戲。它不僅網絡指導,還從生活能力、熱愛祖國、疫情防控等多個角度與家長一起為孩子努力。記得那是第十期空中教室,南老師打電話說想讓高詩宇講一個革命故事。雖然我們都是老師出身,但對幼兒教育還是知之甚少,南老師便在微信中隨時給予我們交流、指導,從內容、到神態,從編排、到編輯,事無巨細,無微不至。雖然只是短短的兩天時間,但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進步飛快,并成功完成故事講解和錄制。當朋友圈中收獲滿滿點贊的時候,由衷感謝孩子幼兒園的老師。
春暖花開,陽光正好。當收到幼兒園老師開學通知的時候,我們知道疫情已散,生活如常。女兒也非常期待,她的媽媽幫她寫到,“久違的北園啊,天天我走過你的門前;敬愛的老師啊,夜夜我夢見您的笑顏;提前穿上我心愛的校服,想早些重入您的懷抱?!痹陂_學的前一天晚上,睡夢中醒來居然看見孩子趴在窗臺上,她說在尋找天上的星星。“媽媽睡著了/爸爸打著呼嚕/夜在凌晨三點睡醒。聽睡前故事的童話里/一個美麗的公主/尋找天上最亮的星星。我用小腦袋/撐開夜的眼睛/還要那一雙小手/撥開窗簾的眉毛。夢的天空/像幽深的城堡/在王子的呼喊里/靜靜地打開。我數來數去/卻發現/天上沒有星星/也沒有童話里的主人公。天亮了/媽媽昨天說/今天我要上學了/我在媽媽的眼睛里/找到了最亮的那顆星?!?/p>
父母和家人的陪伴,是愛,而老師和同學的陪伴也是愛。看著孩子走進校園的背影,我想,陪伴不是永遠,牽手只是同行;也許家長的放手,才是孩子的成長過程;而將來,我們只能跟在孩子的背后,看時光變老,看你們慢慢長大。
用今年春節家里貼的一副春聯結尾。
詩書文章錦繡年華,天佑神州太平盛世。
愿兒女快樂,健康成長!
愿天下靜好,人間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