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兩歲多了,從只要吃飽穿暖不生病的養育的階段慢慢過渡到需要考慮教育的階段。主任從出生開始,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早產的因素,基本什么都落后平均值。身高,體重,走路,說話。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他識字還挺早的。終于有一個超前指標了,心里還是有點安慰的。
在主任作為早產兒出生的那一段日子里,我曾半夜想著想著就上網去搜搜他的比如會打挺的動作是不是腦癱的癥狀,需不需要去專業的機構檢查一下之類的事情。我當時想的是,一個小孩,只要健康,其它什么都不重要。
當然,每一個家庭也許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起初要求他健康,然后希望他快樂,最后培養他優秀。
對于主任的培養,我其實向來都是未雨綢繆的。有些事情想不清楚,有些事情可以提前做決定。主任有一個當年散養長大但是高考狀元的爸爸,就算智商全部隨媽,如果學生可以分學霸和學渣的話,他應該也不至于是后者。我和他爸爸的教育理念一致,孩子不能散養,他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絕對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做題目上。
所以在主任一歲多我就開始為他張羅民辦幼兒園托班的事情,主任繼承了他爸爸媽媽智商偏高情商偏低的特點,認知好交際差,我需要一個開放的幼兒園培養他的社交能力,運動能力,表達能力。同時我很早就看穿了在主任大了以后上海的教育體系以后一定民辦私立統天下,我只是想不清楚應該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
但是我有兩件事情我知道我心里沒有底,一個是我上班,不要說在職的媽媽進不去家委會這件事,我確實沒有那么多的時間陪他學這學那。雖然我很不情愿承認全職媽媽對孩子更有優勢,但在現階段這是事實;另一個是我沒有學區房,這意味著我沒有好的公立學校兜底,只能走民辦這條路。
還好主任才2歲,應該還有幾年神仙日子可以過,我還有幾年時間可以好好觀察他的特點好好考慮未來的方向。我給他買了很多繪本,反正他喜歡識字,我心里覺得他已經很厲害了啊,直到我手欠點擊進百花學習塾的網站。幼升小的升學率放在最吸引人的位置,點擊進去看了看測試題,小班的題目我已經覺得有點難,大班的題目直接可以刷掉一批成年人。所有的題目都叫“邏輯思維”。我不太理解幼兒園的小孩是會做這些題目的,我甚至不認為小孩能讀懂題目,除非通過捷徑的訓練,如何應試。但小班開始一節課就90分鐘,而主任,能坐下來9分鐘玩一個固定的玩具就已經很不錯了。難道他從坐下來9分鐘玩車到坐下來90分鐘做題只有距離一年的時間了嗎?我在朋友圈驚嘆的貼出百花的題目時,同學回復:我女兒連續讀了兩年,考到平均分已經很開心,可是牛娃卻能把這些題考到99。
除了百花,還有吳品,還有學而思,還有各種學校的分校。這些學??刹皇悄愀读隋X就能去,現在的新聞說黃牛排隊已經到了5000塊,比三甲醫院主任掛號還稀缺的資源啊。我曾在哪里看到過,說為什么當年最叫囂著只要自己孩子快樂長大的家長,卻是如今是最喜歡報考名校的那一撥人。有人回答說:因為那是一群對自己的小孩有要求的人。誰想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累,誰不知道最后出人頭地的是鳳毛菱角,誰不知道現在的教育方法簡直是拔苗助長。身在其中裹挾前行的家長們一定會反駁,你自己生一個現在正在上學的孩子來試試,現在要適應環境就得這個樣。我相信,如果你的孩子因此能考進上實,世外,華育等學校,你的心里也一定很得意。
只是,付出代價的底線在哪里。我小的時候,好像只有兩個比較大的考試,中考和高考。那時候有句話: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現在的上海估計可以改成:沒有經歷過幼升小考民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我那天在群里看到一個人提起他侄子同時拿到了平和雙語和福山正達兩個小學的錄取通知在考慮進哪一個的時候,那樣子仿佛同時拿到了斯坦福和哥倫比亞的offer在考慮拒掉哪一個。是啊,在上海,上外附中,上海中學國際部真的已經到了很多學生直接被哈佛耶魯錄取的地步了,問題是,幼升小的時候,娃只有六歲。你覺得六歲的娃能會什么呢,別人會說不出去看看不知道牛娃是什么樣的,你以為的識字鋼琴圍棋奧數那叫標配,人家幼兒園學的叫邏輯思維,可是主任,你媽媽第一次聽說邏輯作為一門學科考試的時候是在GRE。
一篇百花引起的遐想,我還可以考慮一年。附百花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