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Cissy,今天要和大家分享讓娃在深夜里醒來后自己睡著的一個神器。
1.
當過媽媽的才理解媽媽的辛苦,對親愛的媽媽們來說,娃的深夜大哭是讓我們焦躁不已的來源之一,本來帶娃就辛苦,再加上夜里娃沒休的哭鬧,真是挺崩潰的。之前也看過不少關于娃睡覺哭的文章,文中一些方法就像浮云一樣飄過,什么哭聲免疫法,什么EASY模式喂養法,并未給我留下深刻印記,當然并不是說這些方法全不可取,而是并未給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直到看到英國超級保姆喬.弗洛斯特介紹的哭泣控制和限時訓練法,才覺得哇,神器啊!
這個神器既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她的愛,能夠有安全感,又能訓練娃自己能夠獨立睡覺,真是很贊。這個神器的適用年齡段為孩子開始吃固體食物開始(8個月大)一直到大約2歲,具體能到幾歲就看孩子是否需要從嬰兒床換到自己獨立小床睡覺。實施情況是在孩子可能剛剛產生了半夜醒來的習慣,這是他需要學習如何在醒來之后讓自己再度睡著的方法。
2.
神器名稱:哭泣控制和限時訓練法
第一步:
親吻娃,說晚安,放在嬰兒床上,平靜走出臥室。
第二步:
娃哭了,第一次走進娃,手輕按在娃的肚子上,說“噓...”,不要和孩子有任何的眼神接觸,不要抱起來,稍微陪伴后,然后平靜走出臥室。
安靜的等待5分鐘后,也許這時娃還在哭,繼續重復第二步。
第三步:
娃如果還在哭,時間翻倍,等待10分鐘再進臥室,重復第二步的動作。第一次離開3分鐘,第二次離開10分鐘,第三次離開20分鐘,第四次40分鐘,以此類推。
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三個千萬:千萬不要抱起來,千萬不要跟他說話,千萬不要眼神交流。因為抱起來,跟他說話,眼神交流的確能安撫他,但是會給他傳遞錯誤信號,以為你想跟他交談。我們唯一發出的聲音是“噓...",這樣一方面能讓他聽到我們的聲音,知道我們在身邊,會覺得有安全感;另一方面能讓他意識到這是睡覺時間,這段時間里,我們需要休息而且我們不說話。
當孩子在晚上睡眠時間,午休時間和半夜醒來時,我們都可以使用這個方法,按照步驟來,整個習慣和技巧養成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一個星期。當然如果孩子是因為長牙引發的炎癥在這個階段出現的哭鬧,我們還是需要抱起他,安撫他。長牙引發的炎癥的表現為:可能會大量的流口水食欲不振;可能會出現一些尿布疹;可能會尿布比平時更臭等等。
3.
在娃睡覺方面有三個注意事項我們需要注意:
1). 保證充分的睡眠時間
經常聽到有的爸爸媽媽說孩子夜里精神好,玩到10點,11點都不睡覺的。孩子越小,對睡覺的時長要求就越多。如果不能保證充分的睡眠時間,孩子身體就會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導致孩子身體疲憊但精神十足。而我們的誤以為孩子夜里精神好,延遲他的睡眠時間會更讓孩子的入睡變的很難控制。通常小階段孩子的生物種周期為12個小時左右,如果孩子早上7點起床,那么晚上7點左右就要準備,8點之前肯定要睡覺了。
我們不要因為我們回來晚沒時間跟孩子玩,就讓孩子睡的很晚,這對孩子的作息規律很不好。孩子如果沒有充分的睡眠時間,精力就很難專注,比較容易焦躁,更容易導致感冒,流感等疾病的出現。因為在睡眠中,孩子的身體會儲存能量,也會促進骨骼,肌肉和身體其他組織的生長和發展,免疫系統也會發揮修復作用,所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是排在首位的。
2).事情準備很重要
睡前活動準備的越順利,越一氣呵成,就越能幫助孩子放松下來進入甜美夢鄉。沐浴前準備好孩子睡衣,尿布,倒好奶,這樣不被打斷的流程會讓孩子更愉悅,當個不毛躁的媽媽真心不容易。在洗完澡后,要讓孩子處在平靜的環境中,放音樂,玩拼圖,或親子共讀繪本都可以,還可以做一些睡前按摩,總之保持讓孩子在平靜的環境中跟你互動。
3).等孩子會走后,讓他養成11點左右走路去尿尿的習慣。
一定要確保孩子清醒,不要抱著孩子,這樣他會意識到自己在干什么。陪著孩子去衛生巾并讓他嘗試自己脫褲子尿尿,結束后帶他回床上睡覺,當習慣養成規律了,你就不再需要叫醒孩子尿尿了。
如果有孩子有更多的睡眠問題,我推薦《超級保姆育兒法》這本書給你,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全球著名育兒節目《超級保姆》的育兒專家喬.弗洛斯特,借鑒數百個家庭的育兒實踐經驗也許會讓我們在育兒路上大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