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訣》是金庸作品中最獨特的一部。
書中主要描寫農家子弟狄云因為生性質樸,屢被冤枉欺騙。在歷經磨難之后,終于看穿人世險惡,遠遁江湖的故事。全書寫世態,寫人心,充滿了一股悲憤之氣,讀來令人如鯁在喉。
在我有限的閱讀體驗里,幾乎從未有任何一部文學作品,能像它一樣,將人性的惡描寫得如此刻骨。
為了貪欲,父親可以活埋女兒,丈夫可以殺死妻子,徒弟共同謀害師父,兄弟不仁不義自相殘殺,朋友不念久情反目成仇……
當年第一次讀完這本小說后,我甚至連續幾晚都做噩夢。夢到書中萬震山害死師弟戚長發后,將尸身砌入墻中,由于心中不安,所以常常夢游,半夜三更跑去院落反復砌墻時,那臉上陰慘慘的笑容……
用另外一位香江才子倪匡的話來說:
人性的丑惡在《連城訣》,被描寫得如此之徹底,令人看了不寒而怵,茶飯不思。
整部《連城訣》中,充滿了人的各種各樣的惡行。而所有的惡行,為的是一大批寶藏,結果,人人都為寶藏癲狂。金庸在寫盡了人的惡行之后,放了一把火,將這些惡行放在火里。但人的這種惡行實實在在的存在,火也燒不盡。
將人放在一個絕望的環境之中,使人性平時隱藏的一面,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很多小說家喜歡采用的題材,但未有如金庸在《連城訣》中所描述得如此深刻者。
狄云堪稱金庸筆下命運最悲苦的主角,初出道時也是身處武林食物鏈中最底層的小人物。
他性格單純直率,自幼隨師父戚長發習武務農,和師妹戚芳青梅竹馬,兩情相悅。
但身在一個連鎖詭局中,他的命運從一開始就早已注定。
狄云先是被大師伯萬震山的兒子萬圭誣為強奸偷盜,打入死牢。不僅五只手指被削斷,還被鐵鏈穿透琵琶骨。
在監獄待了三年多后,方知師妹已嫁給萬圭,對人生徹底絕望后決心自殺,結果上吊時被獄友救下并一起越獄。
獨自流落江湖后,狄云也諸事不順,最開始差點被惡僧吃下肚。后又被莫名卷入一場武林大追殺,誤打誤撞與一位叫水笙的女子共同被困在冰封的雪谷里。
好不容易等到開春雪融,卻又被眾多所謂的正派人士誣陷和追殺。
其后他回到江湖,欲尋找師父、并殺死萬圭報當年之仇。
結果又經歷了各種奸惡險阻,最終得知師父也非善類,并目睹了師妹戚芳的死。
最終,狄云還是完成了復仇,帶著師妹臨終前托付的女兒“空心菜”,他決定遠離這個江湖。
幸運的是,金庸在讓狄云遍嘗世間辛酸之后,還是給他安排了一個溫暖的結局。
他離了荊州城,抱著空心菜,匹馬走上了征途。他不愿再在江湖上廝混,他要找一個人跡不到的荒僻之地,將空心菜養大成人。
他回到了藏邊的雪谷。鵝毛般的大雪又開始飄下,來到了昔日的山洞前。
突然之間,遠遠望見山洞前站著一個少女。那是水笙!
她滿臉歡笑,向他飛奔過來,叫道:“我等了你這么久!我知道你終于會回來的?!?/p>
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柳暗花明。
有太多像狄云一樣的小人物,生如螻蟻,卻一直到死也等不到命運的反轉。
這樣的悲劇,俯拾皆是。
譬如前不久那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香港電影《踏血尋梅》,其故事原型中那位提供性服務時被肢解的十六歲少女,以及那個殺害她的嫖客,都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他們的選擇,確是因為生無可戀。
還譬如太多正在我們身邊發生,卻不能宣之于口的悲慘之事。
《連城訣》這部小說,本身也是根據金庸幼時家中一位長工的真實經歷改編的。雖說藝術往往高于現實,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所謂盛世景象,反過來又掩蓋了很多現實。
都市浮光的陰影下,還藏著太多掙扎在生存線上的卑微生命。
而這個時代,也遠不止我們看到的那些祥和與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