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奔跑的姑娘
我的女兒,永遠是一個奮力奔跑的小身影。
小小的可人兒,只有大人的腿那么高。大人一步,她的小腿就要忙不迭地換好幾步,才能跟上大人的步調。
小孩總是對外界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即使是幼兒園回到家的那一段路,她已走過千百遍,還是會每次被她眼中心中那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吸引,駐足不前,媽媽似乎總在扮演一個不停催促的角色,站在女兒數米遠的地方,扭身回頭,看著低頭或蹲著的小身影,嘴里永遠是一遍遍的催促“快點、快點,再不走媽媽不等你了……”,女兒極不情愿地收回專注的表情,一陣奮力奔跑,風吹起她厚厚的劉海,露出光潔而略顯突兀的小額頭。等女兒快跑到媽媽身邊時,媽媽邁開腿大步流星朝前走,很快又把女兒甩在了身后,片刻后,轉過頭,對著女兒慢慢減速的小身影一陣催促“快點快點……”,女兒又是一陣拔足快奔……如此循環往復,女兒永遠都跟在媽媽身后,不停地奮力奔跑,稍有松懈,就會被甩下很遠。
周末,女兒外出,媽媽站在陽臺,看著女兒小手拉著奶奶,依舊是小腿掄得飛快地一路奔跑,小嘴巴也嘰嘰喳喳地不停說話,像一只歡快的小鳥。小女孩的衣服、帽子總是有很多的裝飾物——小毛球、彩帶……隨著女兒一蹦一跳的小身影,這些裝飾物也有節奏地舞動,一直長長的飄在女兒身后,把女兒裝扮得像個雪娃娃。每當這時,媽媽的心也像長了翅膀一樣,輕盈靈動,飛向遙遠的天邊。
母女之間也不總是那么溫馨甜蜜。三歲小孩自我意識萌發,會變得很有主見,而大人卻主觀地把這種主見定義為叛逆。小孩總也不會掩飾自己的情感,臉上永遠寫滿自己的情緒,也從不懂得變通,一心一意朝著自己的目標,哭、鬧、蠻、皮,不達目的不退縮,這種執拗常常會激起大人的一腔怒火,每每這時,我們母女也會針鋒相對,沒了往日的柔情蜜意,當然最后,弱小的女兒還是輸給了強悍的媽媽。女兒想過來抱著媽媽,尋求媽媽的原諒,媽媽在家里不停大步走動著,想躲避女兒張開的小手臂,在廚房玻璃門的反射中,媽媽看到自己因慍怒而變得猙獰的臉,還有女兒不斷來回奔跑的小身影,那么努力地掄換著雙腿,長長伸直了的小胳膊極力想抓著媽媽的手以及放聲大哭著的驚魂未定的小臉……這幅畫面出現在玻璃門中,媽媽就像一陣呼嘯而過的狂風,肆虐一株剛剛破土而出的小小嫩芽……
我知道,這個奮力奔跑的小小嫩芽還要跟在家人身后好些年,才會長成一棵亭亭玉立的婀娜小樹,那時候,她就再也不用那么忙不迭地奔跑,她只要輕輕邁開腳步,就可以和我們保持同樣的步調甚至跨過我們,去到更遠的地方。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女兒就是在這不停的奔跑中慢慢成長,不再遵循大人的步調,會走出屬于自己的一段軌跡。
幼小生命從嬌嫩到強大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我們羨慕孩童的無憂無慮就在于他的簡單與混沌不明,成長是一段美妙的旅程,我們何其有幸,和我們的孩子一起,見證他們這段“最初的美好”,為什么總要催促他們呢?蹲下來和他們保持同樣的高度,以他們的高度去看待周圍的世界,用一顆童真的、未經斧鑿的心去理解周遭的事物;放慢腳步,和他們保持同樣的步調,欣賞沿路的風景,時刻保持一顆好奇心,去感受認識一個個新奇的、微不足道的小玩意給內心帶來的簡單的喜悅。
孩童的內心是一塊純潔的畫布,需要他們自己潑墨揮毫,描繪美麗的風景,而大人似乎總是會忘記,霸道地奪過畫筆,渴望替他們劃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生命是一短沒有歸程的單向旅程,每段生命都要靠自己去思索、去感悟,我們沒有權利干涉他人的人生,即使是血脈相依的父母。大人總是以過來人的優越感壓迫性地灌輸給孩子如何取舍、趨利避害,這是多么自私的行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有權利去經歷歡、經歷痛苦,也有權利去經歷成功以及失敗,這些經歷都是生命的印記,它增加了生命的厚度,讓生命變得耐人尋味、可堪咀嚼。生命無所謂精彩、無所謂寡淡,只要是用心生活過,它就會“濃妝淡抹總相宜”。為人父母,要放下一顆急于求成的心,放慢腳步,陪伴著他們、守護著他們,跟著他們的節奏,一起走過一段生命旅程。
w.ln.c?j??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