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第一部分第二章,承接上一章的內容,在理性之路開啟之后,從各個角度展示了經濟發展和傳播的聯系。
經濟學與統計
1758年,經濟哲學家弗朗索瓦·魁奈出版了《經濟表》,主要涉及到對經濟的宏觀唯物主義看法。經濟表用非?;镜膸缀螆D形,代表流動的線條相互交叉和重疊被用來顯示財富的流動。
《經濟表》主要是在一個農業語境中展開,魁奈在著作中按照之前的“循環系統”理論把整個社會看作是一個統一體,雙向的流動如同血液一般。
社會資源的流動一種發生在自然(土地)和人之間;另一種出現在構成社會的三個階層之間
生產階層位于“凈產品”或“可自由處理的農產品”,即多余財富的源頭
所有者階層包括君主、土地所有者和什一稅征收者,這個階層依靠生產階層每年上交的凈產品來生活
最后是非生產階層,他們是手工業者、工廠主和商人,即所有從事非農業并依賴前兩個階層生存的公民
魁奈在著作中從廣義的角度考慮了流動與經濟的關系,他認為只有在三個階層中流動,經濟才能夠有活力地進行增長。即生產(生產者),消費(商人),分配(君主),三者之間充分地流動才能夠促進經濟有活力的發展。
只有“確保流動”,即發展消費,財富才能夠持久,才能繼續生產。
這種思想也就是幾百年后所有“消費主義”的原始雛形,區別就是魁奈著作的發表時期還是以農業社會為背景,而“消費主義”盛行的時候得等到工業社會發展壯大完善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魁奈大肆贊揚了中國的“道路交通”,承認了對中國在河流、湖泊、和運河設置方面的敬仰??位舜罅科浭隽酥腥A帝國的交通設施
流動和銷售非常迅速,中國人的主要激情在于利,這把他們置于連續的勞動中。在城市和農村,一切都在運動,大道如同我們最繁華的街道一樣人來人往,整個帝國就像一個巨大的市場。
魁奈大大贊揚了“壯麗的街道”與“對其養護的獨特關注”以及“安全性令人敬佩的管理”。包括各級驛站的設立,官員的的管理,能夠給路人提供的公共服務,都令人吃驚。
由此看來,中國政府擅長“搞基建”是有傳統的,也正印證了“要致富,先修路”的合理性。而且這么看來,各地政府的“駐京辦”,“駐深辦”,“駐港辦”除了招待官員吃喝以外,在經濟社會中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因為它促進了資源的相互流動。
總結
魁奈的《經濟表》展現了其描述的農業社會中,經濟發展與傳播的關系,只有“確保流動”,即發展消費,財富才能夠持久,才能繼續生產。他還強調了財富在三個階層中的如何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