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手機里某微信群差點爆炸。
一個剛生完孩子的寶媽還未出院,就被公公婆婆打了,心里特別憋屈,只能找一群陌生寶媽求助。
群里頓時炸開了鍋。脾氣急的直接喊話叫她報警,離婚。理性點的建議暫時克制,避開公婆,先到月子會所去坐月子。
剛剛經歷分娩的新媽媽,如果立即離婚,將沒有足夠收入撫養孩子。月子會所呢是很好,就是價格承受不起。
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財務自由在人際關系中究竟有多重要?談過戀愛的人都有感觸,感情再甜蜜,也要理清財務關系。戀愛期的出門約會、節日禮物,再到談婚論嫁時候的父母見面禮、聘禮、嫁妝,哪一樣不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門當戶對的,好商量;財力懸殊的,連吵架都沒有底氣。
沒有姑娘希望遇到這樣的公公婆婆,但有時,別人對你的態度更取決于你是誰,比如《歡樂頌》中的安迪和樊勝美。
在家大業大的包母眼里,每個接近兒子的女人都可能是為家產而來。傳聞安迪是情婦,不管真假,包母都認為安迪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她跑到上海大鬧一場,雖為求證,實際上很多事情都禁不起“懷疑”這二字,更何況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同樣在南通,王柏川來自普通家庭,他的母親也不歡迎樊勝美。
安迪和樊勝美的不同,首先便是對待準婆婆的態度。
安迪不缺錢,不需要通過婚姻獲得財富,更不會接受不平等的婚前協議。所以她守住界限,禮數周全,但不討好。
比起包太太的強勢和包家的實力,王家簡直小巫見大巫,然而樊勝美卻無力面對。她一無所有,一次又一次將壓力和希望寄托在王柏川身上,希望他將自己拉出泥沼。因為只有這一根救命稻草,樊勝美承受不了王柏川的失敗,面對王家的質疑和不待見,只有逃避。
同樣是30歲左右的單身女性,安迪和樊勝美的戰斗值,天壤之別。
固然,安迪多金,樊勝美赤貧,但是她們之間的差距,是一天形成的嗎?
當然不是。
她們背景相似,原生家庭都沒有能力提供幫助。只是在踏上工作崗位時,差距才開始產生。即便安迪學歷高,但是剛工作,相差不會太大。
然而,永遠不要忽略時間的力量。
人生是一場長跑,在起點時,或許沒有太多收入,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所堅持的,必將造就未來的你。
一年又一年,20歲的她們長成了今日的安迪和樊勝美。
身處金融行業金字塔尖,安迪定然善于理財。所以在若干年后,面對氣勢洶洶的包太太,安迪從容地說:
“我不缺錢,我在美國有資產?!?/p>
坐擁美貌本是樊勝美的優勢,然而她最大的失誤在于錯誤的投資。她把多年的收入化作堆積成山的鞋子、衣服和包包,如果把買買買的錢拿一部分做投資,何至于仰人鼻息!
為什么安迪從容淡定而樊勝美步步維艱?
因為收入姿勢不一樣。
從收入角度上講,一般有三種來源:勞動型、資產型、投資型。樊勝美只有勞動型收入,不懂投資和理財。
勞動型收入:出賣勞動力和時間成本獲得的收入,按月領取的工資便在此列。
資產型收入:通常指房產和車產類型的收入,通過出租獲得的租金和買賣獲得的增值。安迪在美國的資產應當屬于此類,樊勝美則沒有。
投資型收入:主要是指用流動資產進行投資所獲得的資本收益。比如股票、債券和黃金等。安迪來自美國投行,深諳投資的她定然有所配置,樊勝美依然沒有。
如果樊勝美在20歲的時候積極學習理財,她就會知道:
1.資產和負債有巨大區別。同樣是買買買,資產是能幫你升值的東西,負債只能把錢從你口袋里取走。股票、債券、收取租金的房子,或者放在余額寶的閑錢都可以帶來收益,安迪在美國的是資產,樊勝美買的一屋子包包鞋子和衣服是負債,不僅需要空間收納,還需要定期花錢保養。
2.要防范風險。如果樊勝美懂得這點,一定會配置意外險和重疾險,在父親患病的時候將得到保險公司的賠付,而不會影響自己正常的生活。當然,買保險也是有技術含量的,需要擦亮眼睛,根據保障需求和財務狀況選擇,防止買到雞肋的產品。
3.增加勞動型收入之外的收入。通貨膨脹使資產不斷縮水,復利是財富自由的實現方式。儲蓄是理財的第一步,積攢資金之后還要合理投資,才能借助復利的力量實現財富自由。
適合初入職場人群的投資有很多,比如基金定投,即便每月只能投入500元,每年一共6000元,按8%的收益,十年復利計算也能得到近10萬元。隨著收入的增加,再增加定投金額,提高收益。
4.投資自己永遠是最明智的。理財就是理生活,財務狀況背后是一個人的思維和格局。保持自律,不停學習,才能將投資進行到底,實現個人的不斷升值。安迪、奇點和趙醫生都酷愛讀書,就連關關和小曲這樣的90后都準備讀MBA了,樊勝美要想跳出泥沼,必須向姐妹們學習。
值得推薦的理財入門書:《窮爸爸富爸爸》《小狗錢錢》《鄰家的百萬富翁》《錢的外遇》。
除了書籍,還要善用網絡,下載長投學堂App,走到哪里都可以隨時學習。資產配置課、保險課、基金課、股票課……方法就在那里,財富增值其實沒有那么難。
20歲的你,如果可以選擇,為什么不把命運掌控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