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從培養孩子畫畫開始》——36氪直播文字記錄-2020.12.29?
近年來我國對于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加上國家對于美育的政策落實 ,12月29日有幸觀看了36氪的關于《美育 從培養孩子畫畫開始》-程笑冉老師的現場直播受益匪淺,特此記錄全直播的內容以輸出成文章進行記錄。
在藝術史上最終留下了絢爛的一筆,科學離不開創造、藝術也離不開創造,科學和藝術的關系,科學要藝術化、之后要在頂峰匯集,科學和藝術,2者都不可缺少、藝術絕非不單單是一個分數那么簡單;藝術通常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如果孩子還小就要從小給孩子一個慢工出細活的氛圍。
01【方法】
——如何落實美育的方方面面、讓孩子懂得美可以讓老師表達審美力、創造力。美育要從小開始進行落實、講一講美育不可或缺的一些環節、和觀察力是息息相關的、觀察以閱讀、聽講、交流為主。
舉例:起源學家達爾文、發現生物進化的奧秘,離不開觀察力——達爾文將自己的成就歸功于自己敏銳的觀察力,那么說到這里,家長永遠不要低估孩子的觀察力,開啟新的觀察之旅,觀察顯微鏡下不計其數的內容,作者舉例自己孩子——對于植物的細胞觀察很感興趣,讓孩子發現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孩子的眼睛會將事物最本質的樣子表現出來??梢宰尯⒆影殃P注到的事物進行描述、或者和孩子進行猜謎游戲、引導孩子去觀察世界,這件事最好越早做越好,相當于——陽光、空氣、水 都是感知力!
02【表達力】
——唱歌、寫詩、表演,這些都是表達情感,孩子的繪畫表達是怎么樣的進程,孩子一出生,表達開始啦!最初的創作一般是發生在孩子剛出生幾歲的,最初繪畫帶來的成就感,不久之后又能畫出來能夠控制的圓圈等,3到4歲孩子會給自己的作品進行命名!在這個過程中,在尋找繪畫表達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孩子在創作時會一遍繪畫一邊念念有詞、最后會將線、內容進行融合,是從頭腦中想象的內容,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還不會寫字,經??吹狡綍r話并不多的孩子,會變成一個話癆,一個喜歡畫畫的孩子經常裝有奇奇怪怪的想法。孩子天生喜歡表達,如果不喜歡表達了一定是有原因的,家長可以留意一下,如果孩子不喜歡表達了,那一定是家長過于“熱心”,因為此時寶貝會向家長進行確認她自己畫的對不對,這樣無形中會失去繪畫的重要意義,這是第一種。其次有一些家長會以“像”和“不像”來評判孩子的標準,在專業領域像和不像也不是統一的評判標準,相反,孩子自己的表達是隨心所欲的,一位藝術家說:竭盡一聲才像孩子這樣繪畫,一些藝術大師會盡量讓自己像孩子的表達。作為家長要珍惜孩子的童年,其實孩子畫兒童畫的時期也不過短短幾年,就拿孩子自己繪畫來說,等到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寶貝長大了,會告別二維的平面表達,等長大一些后,孩子會把畫面表達更加寫實立體,進入寫實萌芽期。
總結:孩子其實遵從的是自己的內心,家長要給孩子創造寬松而自然的環境,要說出自己心中的畫!
03【如何通過畫畫和做手工來提升孩子的創造力】
人類自古以來就是喜歡畫畫、喜歡創造的、人類很早出現了裝飾藝術、衣服上、墻壁上,孩子一出生就會。出現好奇心、會利用線條、畫畫的活動能夠很好的發掘孩子的天分、如果孩子能夠從小保持對繪畫的興趣這是難能可貴的;一個是畫畫一個是手工制作、這是很直觀的對于創造的活動,首先讓孩子多畫畫,喜歡畫畫的小朋友會經常把想象中的內容表達出來,在海底給小魚看病的醫院,在天空飛翔的大象,不知不覺被孩子的畫面 帶入想象力的世界,首先孩子在繪畫里面是安全、自由、繪畫就像玩玩具一樣自由,不用像老師規定好的主題進行創作,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繪畫。
如果家里有喜歡嘮叨的家長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家長不要去干涉、孩子會擔心被嘮叨、擔心被責備、慢慢的會越來越拒絕畫畫這件事情,畫畫這件事情對于孩子剛開始會亂涂亂畫,在進行探索怎么樣才能畫出好玩的可以實驗的畫面,在美院的畫室我們會看到,顏料會將不小心弄臟自己的衣服,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所以我們不能夠去規定孩子繪畫的創作,另外一點要給孩子創作便利的繪畫條件、我們不用去找畫筆和畫紙,而是讓孩子隨心所欲的在學習的狀態和游戲狀態、比如說玩累的時候,可以進行拿出畫筆創作,比如可選擇安全環保可擦洗的顏料,這些是低年齡段的畫材,一些水彩顏料是用玉米淀粉進行制作的,在周末交流的時候,可以把繪畫的材料以及繪畫筆帶上,在無聊的等待著的時候,孩子會非常感激自己的爸爸媽媽。
在孩子3到4歲的時候,一般要隨身帶一些繪畫的材料,孩子越小越應該準備大一些的畫紙,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去創作,可以去更大的環境進行制作,攜帶更加方便,無聊的時候會讓孩子畫一會,比如可以與孩子探討最喜歡的小動物是什么樣子,可以畫下來呀,這樣孩子會很有興趣,作者親身舉例說明,在旅途當中她的孩子畫心大發、旅行剛剛開始,行程非常緊湊怎么辦呢?
作者一家還是很注重孩子的情感表達,新的畫本被孩子畫滿了,回想起這件事,覺得很有興趣;回想起來,覺得非常有意義;彼時非此時了,如果在旅途中繪畫的孩子,不會缺少主題的,如果孩子在家發愁不知道畫什么好,作為家長應該為孩子策劃一場周末的外出旅行,一些藝術家會用一些小畫本記錄自己轉瞬即逝的過程,孩子的畫,其實在年級小的時候,繪畫會顯得尤其重要了。
04【如何通過手工制作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科技小達人、喜歡動手、美院每年的畢業展、作者有時每年會看各個院校的一些畢業展,一些實驗藝術不同于美術學里面的油畫、版畫等 實驗藝術其實是需要生物學、計算機科學這些相關的知識在里面、這些學生不僅自己畫還自己做、除了培養孩子用畫筆繪畫、應該鼓勵孩子拿起畫筆來做拼貼畫、除了繪畫創作、其實也可以用本子進行創作、會學習會生活結合起來進行創作、這是一種很好的將孩子創作實現的方式。
建議:油畫棒、彩鉛、水墨、玩具包裝盒、包裝水果的塑料網、鐵絲、等都可以作為手工材料,孩子會覺得這些特別的好玩,作者相信好奇心不會亞于孩子在玩具店購買的玩具,比如廢掉的卷紙芯會帶回家和孩子一起進行制作,一些可以保留下來的材料,家長會想這個東西會不會還有用,就不會讓扔掉,一定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去完成,孩子需要自己練手的機會,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期待孩子剪裁完會整整齊齊,鍛煉孩子雙手的能力,當孩子能夠使用安全剪刀的時候,可以一點點的增加更多的任務,總而言之,如果想培養有創造力的孩子,就不要過多干涉孩子的創造力,我們要去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孩子通過繪畫手工這些形式、作為家長應該去引導孩子。
05【審美能力】能培養孩子的審美力!
這一點大家是毋庸置疑的,孩子接受美術教育,并不是說讓孩子愿意畫畫、而是要在美感上影響孩子,要讓孩子感受美、以及品性上面的提升、美育是審美情感,也是人類區分動物的顯著標志,在公元前3千年,距今5千多年前,古代的花瓶上也是有裝飾的、在戰爭場面、以及古代開始的時候我們人類已經有了審美了,孩子其實需要我們幫助他們去發展和引導,吳冠中先生說:“現在文盲不多了,多的是美盲!”這是多少金錢和物質都不能換的。
而感到匱乏的不是物質、是精神的欠佳、美術是讓人獲得優雅和得體的,我們不能把孩子發展成美盲、其實可以很清晰的找到美的化身、一場雪、一場雨都是美的。臺灣美學家蔣勛先生:舉例——一個小男孩發掘這些花很漂亮,孩子不忍心去踏上小花、如果5歲了還不忍心去踩踏一朵小花、比如說同情心、比如說愛、這些都會在孩子心中作為一種藝術、音樂、文學是難以替代的。
美術類的課程已經從原來的繪畫技法擴大到了美術鑒賞、美術審美能力;眼是手知識,先發現美、才能夠去創作美,說到這里,讓孩子學會去看,關于去看,孩子的眼睛是要靠養,在審美方面不可能是畫一道界限,培養孩子閱讀培養孩子繪畫不能太緊迫,必須清楚一點,要知道審美是從量到質的一個變化,我們的對策,習慣是平時一點一滴養成的,心中知道這一點很重要。孩子的審美是不能速成的,內心的焦急需要放緩,從哪方面可以培養孩子的審美呢?
06【大師美育】
大師藝術、美院的老師都會讓學生臨摹大師的作品、看大師的作品,如果是美院的老師們會讓自己的學生接觸藝術上的精髓、看大師的作品、看大師的內容,對于不好的繪本、其實都是在毀掉孩子的眼睛,作者希望通過這樣的強調,能夠喚回家長對于孩子的眼睛要養。那么美從何而來,經典大師——莫奈、梵高、馬蒂斯、畢加索、米羅、夏加爾、蒙德里安、保羅克利,抽象表現主義的作品,在這些藝術家里面可以得到兒童啟發思維,比如馬蒂斯的剪紙藝術等等,中國繪畫大師——吳冠中,這些大師的作品都適合孩子去看去臨摹,關于臨摹這件事——大多數在于模仿!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畫了半生的時間在研究古羅馬的藝術、在深度思想上有了創新和突破,以及莎士比亞,莎翁,會很豐滿、一些陳舊的故事會在莎翁的筆下邊的栩栩如生,學習舞蹈的步伐都是一樣的,都是沒有什么玄機、創造不能沒有模仿這塊基石。
07【博物館美育】
——英國政府頒布一條:課堂之外的學習,除了學習學校必修的課程之外、需要孩子要接觸學校之外的學習、法國每個周三孩子都會去博物館去學習。國內的美術館——作者會看到穿著校服的孩子會去看展覽、還會跟上孩子的腳步看看孩子能不能看出什么,會發覺孩子會很興奮的感受畫作,這種感受真的太棒了!
在知識爆炸的年代,建議名作真跡的原因,因為沒有任何一家出版社能夠百分之百的去還原作品最最本真的樣子。作者在腦中想起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會感知創作者的創造條件。
近2年大城市會舉辦大師的展覽、當然除了大師級的藝術、還可以選擇有互動性的展覽,比如有生、光、電等和藝術有一些最最本真的接觸;或者去參加一些插畫展覽,都是會讓孩子有一個最最直觀的感受,在博物館看到原作一定是倍感親切的,這樣孩子會對美術館、博物館充滿的興趣、一般還有小作坊可以親子互動等,孩子都會找到樂趣。作者希望孩子們都能將逛博物館變成自然而然的過程。
08【畫冊養眼】——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選擇足不出戶的方式、可以看看畫冊、擺放一些高質量的、清晰的畫冊、一定要購買高質量的、或者選擇大出版社的高清圖、避開擁擠的人群,作者會經常帶著孩子逛展覽、或者可以看畫冊、將這些大師名畫和孩子一起進行欣賞;給家長一些建議:如果平時很忙沒有時間,可以下載美術館的APP,這樣可以會對畫作的時間、藝術家、進行線上的瀏覽以及學習。如果是國外的家長不用感到很難,繪畫是世界性的語言、總而言之,作者希望家長能夠重視美術館、博物館的教育、當前疫情原因,如果不喜歡人多,那么線上逛美術展覽,可以作為履行的重要行程規劃上來,而不是作為打卡的地點就匆匆了事,美術館和博物館是一所開放的大學,甚至和學校的教育同等重要!
09【直播總結】
美育不是學分和成績所能衡量的,直到某個時刻,會突然發現美育絕對不是一個孤立的東西,甚至說美育做的好不好,會牽連到很多事物、這些都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作者在此建議大家要花很多時間——進行思維培養、學習力培養、因為美育是一套組合拳、需要更多的內容去做支撐!
另外,梵高在27歲才開始畫畫——“只有繪畫才能表達我的內心”,平均1至2天要繪畫一幅畫,沒有任何的天賦是一種使然;培養繪畫就是一種健全的人格,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藝術家、要在藝術的培養過程當中形成一種健全的人格、家長不要糾結天賦、興趣、只要能全程投入就是最大的投入。
最后談一談家長需不需要讓孩子參加一些美術的比賽,考取一些美術的證書。包括幼兒園擇優的家長——常常咨詢希望美術成為加分項、急于讓孩子參與考級,對于這一點作者是不認同的,作者不認同在繪畫的啟蒙階段讓孩子考取藝術證書等等。
藝術家有2個身份一個是匠人、一個是詩人,大家的PK競爭都是在內在修養、頭腦、靈感上,考級是培養不出真正的大師、所有的考級、所有的比賽都比不過孩子自己的作品,再分享一些小的感受,教育最難的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得到回報,對此作家會爭分奪秒的讓孩子少走彎路、希望給孩子這朵小花好好澆灌培養,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每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內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