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寒雪
在朋友圈里看到這么一段話:“小時候,幸福是一件東西,擁有就幸福;長大后,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就幸福;成熟后,發(fā)現(xiàn)幸福原來是一種心態(tài),領悟就幸福。”
對于他所詮釋幸福的概念,讓我驚嘆,佩服得五體投地。
其實,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地追求幸福的過程,沒有人會拒絕幸福,也沒有人會放棄幸福。
那,什么是幸福?
我打開百度查閱,驚嘆“幸福”二字的解析。
什么是“幸”和“福”?“幸”是個會意字,從“夭”和“屰(ni)”。上面的“土”是“夭”的變形,意為人夭折將要入土安葬;下面的“¥”是“屰”的變形,意為情況發(fā)生逆轉(zhuǎn),死而復生,慢慢醒來,借“醒”聲表示即將入土的死人又蘇醒過來。逢兇化吉就是世上最大的幸事,幸為精神生活的滿足感。只有這樣解字才能通解“不幸”。“福”是形聲字。從示,表示與敬神有關,畐(fu)聲,畐為盛酒的容器。似雙手捧著盛滿酒的酒器伏地祭神,祈求神靈保佑風調(diào)雨順,福為物質(zhì)生活的滿足感。二字合為一詞,幸福指人們對精神生活和物質(zhì)生活的滿足感,從而產(chǎn)生喜悅快樂與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
的確。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取決于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而取決于人的心態(tài)。感覺幸福的時候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的美好和愉悅。
正如小時候在農(nóng)村生活的我,一年到頭難得吃上一頓肉,天天盼望著過年,因為過年就有肉吃,有新衣服穿,此時此刻兄弟姐妹四人是歡天喜地的,那時候的我們感覺是多么的幸福。
過年這段時間,朋友圈都在曬出和學生團聚的相片,他們看著自己的學生學有所成,青出于藍勝于藍;聽著學生們一聲聲的問候“老師好”;和學生們回憶點點滴滴,然后開懷大笑,場面是如此的和諧、溫馨,此時此刻的他們是多么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如果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因為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對于小孩來說,偎依在媽媽懷抱里就是幸福;
對于學生來說,學業(yè)有成、前程錦繡就是幸福;
對于夫妻來說,深情溫暖地擁抱著就是幸福;
對于朋友來說,一聲聲的問候,一次次及時的鼓勵就是幸福;
對于父母親來說,看著兒女快樂成長,獲得理想的生活,孝敬父母就是幸福;
對于無所事事的窮人來說,有花不完的錢就是幸福;
對于日理萬機的富人來說,空閑陪伴親人就是幸福;
對于辛勤勞作的農(nóng)民來說,豐收就是幸福;
對于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來說,回家就是幸福;
對于德高望重的醫(yī)生來說,看著病人一天天康復就是幸福;
對于恪盡職守的老師來說,桃李滿天下就是幸福;
對于苦練的運動員來說,在歡呼聲中,站在領獎臺上領取金牌就是幸福。
、、、、、、
幸福,其實就是一種期盼,是一種心靈的感受;幸福,來源于內(nèi)心的一種感受,一種滿足感,它的期望指數(shù)越低,幸福指數(shù)越高;只要我們用心去發(fā)現(xiàn),用心去感受,你就會發(fā)現(xiàn)幸福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可是在這個物欲橫流而又浮躁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幸福感越來越弱了。明明是事業(yè)有成,有錢有房子有車卻整天感嘆沒有幸福感,那是因為他們的目標太高了,內(nèi)心向往的還沒真正的得到滿足。
一個人要想得到長久的幸福那就要降低欲望,如果欲望越來越高,就會對幸福感漸行漸遠,以至于處于矛盾、焦慮和不安之中。
當父母健在,對我們噓寒問暖時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可是我們卻抱怨父母親對我們的嘮叨,試問有多少孩子是沒有父母陪在身邊的,又有多少孩子是難得父母的管教的。
當我們工作一天回到家時,嘗到愛人辛苦為我們備好的熱氣騰騰的飯菜時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可是我們卻抱怨飯菜不合胃口或覺得愛人的付出是理所當然,試問有多少人下班后還得跑市場,回到家后還得親自下廚才有飯吃,又有多少人甚至連飯都吃不飽的。
當我們看著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開心、燦爛的笑容時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可是我們卻抱怨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目標發(fā)展,卻在不斷地拿孩子和這個或那個學霸比較,從未考慮孩子是否快樂,試問有多少人想過孩子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們的理想、興趣、愛好和人生目標,又有多少孩子渴望健康卻依然在和病魔中苦苦的斗爭著。
清晨,當我們迎著朝霞走在上班的路上何嘗不是一種幸福?試問有多少人還在苦苦尋找一份解決生計的工作。
曾經(jīng)看過一則故事,講述一位富翁,凡是可以用錢買得到的東西,他都買來擁有享受。然而,他卻覺得自己一點也不快樂不幸福。于是他將家中所有貴重物品、首飾、黃金、珠寶通通裝入一個大袋子中。開始尋找幸福,他決定只要誰可以告訴他幸福的方法,就把整個袋子送給他。
一天,終于遇見一位大師,他非常激動地說:“我將一生的財產(chǎn)都放在這袋子里,只要你能告訴我幸福的方法,這袋子就是你的了。”
此時天色已黑,大師趁富翁不注意,抓了富翁手上的袋子,跑遠了。 富翁一急,又哭又叫的追著跑,然而還是跟丟了。傷心欲絕的富翁跪在地上大哭著,心想著一輩子的心血就這樣沒了。
最后,大師跑了回來,將袋子還給了他。富翁見到失而復得的袋子,立刻將其抱在懷里,開心地說:“真是太好了!”
大師微笑地說:“你現(xiàn)在覺得如何?幸福嗎?”
富翁大聲地說:“幸福。我覺得自己真的太幸福了!”
故事雖簡短但意味深長。人對于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視之為理所當然;人總是一直在意已失去的,卻不懂得珍惜還擁有的;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
一個容易滿足、懂得知足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幸福。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幸福就如一座金字塔,是有很多層次的,越往上幸福越少,得到幸福相對就越難。越是在底層越是容易感到幸福;越是從底層跨越的層次多,其幸福感就越強烈。”
其實,人的一輩子,無非就是經(jīng)歷四輛車、四張證、四個瓶、四張床的一個過程。四輛車:嬰兒車、自行車、汽車、輪椅;四張證:出生證、畢業(yè)證、結(jié)婚證、退休證;四個瓶:奶瓶、飲料瓶、酒瓶、輸液瓶;四張床:嬰兒床、單人床、雙人床、病床。好好珍惜現(xiàn)在擁有的一切,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在平淡中品出甘甜和幸福!
這就是幸福!
?只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做自己喜歡的事,寫自己喜歡的話語,快樂地活著,去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