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訪談人物是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的Roxy,專業是計算機輔助翻譯(CAT)。上次Roxy在她的留學日志中,給大家分享了在香港的“吃貨經歷”。這次她給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申請經歷和在港中文的學習生活。
1
其實去香港讀研之前,我對這個城市并沒有太多的了解,也沒有香港情結之類的特殊情懷。當時在北京讀本科的時候,我們外語專業跟港中文有碩士項目合作,大三時候可以通過學校推薦申請港中文。雖然幾率會比自己申請更大,但是限定了專業,只可申請語言學碩士。可是我對這個專業完全提不起興趣,這也是我大學時學得最痛苦的一科,就不假思索地放棄了這個機會。
雖然如此,但我對港中文還是心心念念。于是便自己去官網研究一番,發現港中文的翻譯系還是非常讓我心向往之。有了想法就要趕緊行動,然后我就開始了漫漫的DIY申請征途。
2
我準備申請的專業是港中文的計算機輔助翻譯(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簡稱CAT)。這是一個比較新的專業,對語言成績的要求也相對較高,我的申請過程也算是比較一波三折。從開始準備去到拿到offer這條DIY艱辛路,中間走過的一切不容易,都只有經歷過才會體會到。
關于文書。這是DIY最讓人頭疼的一塊,也是最有成就感,收獲最大的一塊。個人陳述(PS)、簡歷(CV),甚至那些推薦信都要自己草擬。在這里跟大家分享幾點我在準備PS時的經驗。
一開始可能毫無頭緒,多看看別人的,就會有個思路了。可以重點選擇一個對申請比較有利的經歷詳細說一下。
此外,可以先去學院官網上了解專業課程的情況,在PS中提及,顯示自己對專業課程的了解和關注。然后,我還看了一些專業書,在PS中談了自己的見解。因為港校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而不是死背書,而這正是一個展現你批判性思維的好方法。
雖然港中文對PS的字數沒有限制,但是也不要一發不可收拾地寫太多。我當時就有點寫太多廢話了,后來拿去給外教改(英語專業的要利用這個難得的優勢,外教一般比較認真,改出的語句比較地道),她就說我有點太wordy了,說要挑重點,不然會讓老師遺漏掉你真正想說的部分。
材料寄出去后,能等來面試總是一個給你希望的事情,當然有些專業沒有面試。關于面試可以先去搜羅面經,所有以前被問到的問題最好都準備下,至少要知道怎么回答。還有多讀下自己的PS和CV,老師喜歡從這里面找問題問你,還喜歡從你的回答中延伸出別的問題。所以千萬不要談到自己不擅長的東西,可能你只是蜻蜓點水地點到以顯示自己的見多識廣,但是老師抓住這個點無限延伸地提問,你就要穿幫了,這是很囧的。
港中文面試是在Skype上,事先調整好位置與光線,可以先跟爸媽Skype,確定話筒、光線、自己的形象一切就緒,調整好心態,等待考官打來吧!
3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各種準備和等待之后,我如愿以償地拿到了港中大的offer。隨后,便開啟了我在香港一年的學習和生活的旅程。
剛進學校的時候,我就被學校里夸張的盤山公路震驚了,因為學校坐落在山頭,各種建筑物都是依山而建,各路校車穿梭在不同的盤山線路中。通常的節奏是:從港鐵出來盤15分鐘上山去一個書院上課,盤10分鐘下山去餐廳吃飯,盤20分鐘上山去另一個山頭上課……感覺在港中文讀書是不會變胖的,因為每天除了坐車,剩下的山路都是靠雙腿走出來的!很多愛穿高跟鞋愛美的妹子來港中文讀書后,都果斷放棄了各色高跟鞋而穿起了平底鞋運動鞋。
4
在讀研期間,也去香港其他高校參觀過,大多都有種雖然小但特別精致玲瓏的感覺,可是港中文的美不同于香港別的學校,是依山而建,面朝大海的豁然與大氣。天人合一的觀景臺也成了很多學生與外來游客前來拍照凹造型的圣地,爬過幾個山頭繞過幾個彎,突然大海以最美的姿態展現在你面前的時候,的確是有種美到想哭的沖動。
港中文的圖書館也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之一。全校共有8個圖書館卻有著不一樣的風格,在中央位置的大學圖書館別有心機的室內設計也得了很多國際設計大獎,很多區域就像自己融入到山水畫中一樣。圖書館里也有很溫馨曼妙的提示語,比如“四年很短,小心時光失竊”。我也終于明白為什么會因為一個地方,愛上了看書的感覺,也許就是這種安靜美好卻又自由開放的氛圍讓人不想離開。
CAT并不是機器翻譯,而是譯員在計算機輔助下的翻譯。CAT系統有基于術語,語句,文本,實例,網絡等林林總總的語料庫的支持,功能非常強大,但CAT系統在譯文質量,技術操作與使用范圍上都是有缺陷的,在實際操作中,譯員的思辨過程是依賴數據庫進行翻譯的CAT不可能取代的。扎實的雙語能力,翻譯技巧及理論鋪墊,是使用CAT系統時作出準確判斷的基礎,翻譯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在堅實基礎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才能充分享受CAT帶來的智能與便利。
上課形式除了一些大課的模式,還有許多研討會形式的小課,當時我們系主任陳善偉教授就是給我們上翻譯工作坊(workshop)的課,感覺真的是受益匪淺。我們平時都稱陳教授為爺爺,因為他平日里總是一副特別慈祥溫暖的樣子,在對待我們翻譯的作業與討論時,又是特別認真仔細,他提倡的翻譯理念是非常忠于原文,當然每個人會形成自己不同的翻譯風格,也沒有高低好壞之分,但是他的理念對我翻譯學習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其實我學到的不僅僅是如何去控制自己過于隨性的翻譯,如何去細究每一個出處與來源,更學到了一種做學問的態度,一種強烈的意識去對自己翻譯的每一個詞負責。
學期末的考核形式非常的多元化,有些是考試與論文的結合,有些是做課題項目與做課堂展示的結合,具體要看你選了什么課,選課前都可以通過去My CUHK上了解課程大綱與考核模式,可以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課程,很多課的老師也是歡迎旁聽的學生的,只要有多余的空位,事先去跟老師打好招呼,就可以不受選課數量的限制,去其他課堂蹭個課,也是學習生活中不可多得的樂趣!在期末階段寫論文或是做課題項目展示都如同磨人的小妖精,在經歷了數個心無旁騖晚睡熬夜的日子,終于誕生了一篇難啃的論文,那一刻的心情或許只能用“漫卷詩書喜欲狂”來形容了吧!
此外,關于該專業的就業前景,還是要看個人能力怎么樣,不能單從專業上去下定論,畢竟這還是一個關于語言的學科,語言只是媒介與工具,還是要通過和別的專業和領域多結合多學習,才能擦出火花。
5
提到香港的住宿,可以說是令人又愛又恨。我們讀研的學生都是在學校外自己租房,基本都是合租一整套房子的形式,當然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因為在這寸土寸金的地方,租到的房子都是又貴又小又擁擠。
當時我們四個女生在粉嶺這邊合租了一套四五十平的房子,一共有三個臥室。我的房間只有四個平米,卻有床有柜有衣櫥有寫字臺,去之前真的很難想象,看到后真是被這利用到極致的空間震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時間久了我也是越來越愛這個小窩,即使一人在外生活也不曾感到孤獨與無助,或許我本來就是一個特別享受獨處時光的人,而小窩給了我足足的安全感和非常溫馨的感覺。
我的室友們也都非常合拍,大家有著相似的北漂經歷,如今都在這里求學,一年的時光把我們變成了好朋友,很好的那種。
語言方面倒是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雖然之前跟粵語完全沒有接觸的機會,但來香港前的那個暑假,惡補了兩部TVB怒學粵語,竟然可以有質的突破。去了那邊之后發現居然可以聽懂大部分的話,果然只是方言并不是外語,學到能聽懂的程度還是比較容易的,但如果要能說出口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經歷去練習和交流了。一般香港受過教育的民眾都聽得懂普通話,年輕人普通話和英語都基本沒什么問題,但是也有些上了年紀的人或是小店的店主會不懂普通話與英語。
在此分享一個我室友的趣事: 那天她去一家小吃店里買米線吃,可惜店主不懂普通話她也不會粵語,于是她把大拇指跟食指比劃成一個圈表示想要的是那種粗粗的米線,辛苦地用手比劃半天,店主點頭微笑表示明白沒問題,于是在那里等了一會,最后加工完了,店主給了她六個涼拌的小皮蛋。她驚呆了!但也懶得再和店主去說,一臉懵地拿著六個皮蛋回去了,而我已在邊上笑瘋。回來后,本來一向不想學粵語的她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粵語了!
在校期間,還很有幸地去參加了余光中教授的詩歌講座。80多歲的余光中老先生也曾是香港中文大學的中文系教授,那天在詩歌分享會上深情朗讀自己的詩歌和翻譯作品,還自己配樂唱出來,誦到深情處真的會讓人動情地掉淚,第一次感受到中國的語言文字竟有這樣的魅力。
曾經的老先生只是在語文教科書,文學經典叢書中出現的一個偉大的名字,而今通過如此近距離接觸,才會感受到大師的幽默,真性情與人格魅力。尤其是當他投入地朗誦完《珍珠項鏈》說道:這是我們30年珍珠婚時,我送給愛人一條珍珠項鏈時寫給她的詩歌。然后他溫柔地拉起坐在觀眾席上夫人的手,那一刻,有多少人為他們60余載經歷風雨的愛情所動容,的確,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6
這短短一年的時光于我而言,是分外得珍貴。因為短暫,所以從第一天去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告訴自己要好好珍惜。我會依然保持著寫隨筆的習慣,記錄一些不一樣的瞬間和一段時間對生活的感悟與反省;也會很耐心地去分類整理手機與相機里的照片;會用超乎自己想象的努力去完成一些學業上的任務和論文;也會把百分百的精力投入到盡情地玩耍和旅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