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伙伴私信我,說讀了我的文章,覺得閱讀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然后讓我給他推薦一些書籍,讓他也體驗這樣的樂趣。
可是,閱讀不是源于興趣的,而是源于“饑餓感”啊。
我們像原始部落里的獵人,因為饑餓我們出去打獵。
你想讓我給你制定一塊獵場?然后告訴你里面有麋鹿,有野牛,有你打一次獵然后吃一個禮拜的食物?
我真做不到。
人類學家 李維史陀在《憂郁的熱帶》書中他在巴西內(nèi)陸一個部落社群中的描述:
“家庭食物的來源主要是依靠婦女的采集活動。我常和他們一起吃寫令人難過的簡陋食物,一年里有半年的時間,他們就依靠此為生。每次男人垂頭喪氣地回到營地,失望又疲憊地把沒能派上用場的弓箭丟在身旁時,女人便令人感動地從籃子里取出零零星星的東西:幾顆橙色的布里提果子,兩只肥胖的毒蜘蛛,幾顆小蜥蜴蛋,一只蝙蝠,幾顆棕櫚果子和一把蝗蟲。然后他們?nèi)冶愀吒吲d興吃了頓無法填飽白人肚子的晚餐···"
因為是狩獵,所以是一種極不穩(wěn)定的食物供應方式。
- 你要的書可能很少人讀
比如你想學習手繪,于是看到小六提過《餐巾紙系列三部曲》,可是這套書籍卻早已絕版了。你可能需要美亞買英文版才可能得手。
然后找到了你卻發(fā)現(xiàn),這本書可能并不適合你,你可能喜歡畫的是涂色類的,這種將隱形思維顯性表達的方式可能無法接受。
- 你還沒有具備讀這本書的緣分
也有的情況是,你找到的這本書,你發(fā)現(xiàn)你啃不動。就像你去狩獵,結(jié)果你發(fā)現(xiàn)了一塊油田,這在工業(yè)時代會讓你一夜暴富,但是在狩獵時代,你卻視為垃圾,暗想著還不如給你一頭水牛來的實際。
- 目標太分散了
更有的情況是,你原本希望一本書就可能解決你當下的問題,就像希望一次出海就能打撈一個月的食物一夜。
可是你最后會沮喪的發(fā)現(xiàn),你要的答案可能分散在很多書里面,這邊一點零星的答案,那本一點補充,你很難從一本書一個人那里高效的找到全部的答案。
獵人狩獵的三個原則“看不到不打,打不到不打,瞄不準不打”;你很難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你能做的,只能利用自己零星的幾只箭(時間),然后使勁自己的力氣,翻山越嶺的去一堆書里面去翻騰。
很多人在狩獵階段就放棄了。
于是很多人選擇聽書,看公眾號文章,讀點短片,那多簡單。
羅胖說:“古時候有錢人明明有一雙眼睛,但是他們是不讀書的;他們是花錢雇人讀書的··· ···”
有點想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里的部落里的族人們,直接從被日本人征服,成為奴隸工人。
我們不在去打獵了,我們只是在被多屏幕的圈養(yǎng)。
但你也可以選擇繼續(xù)進化。
為了不再受狩獵的有一頓沒一頓的痛苦,你開始屯田圈地,開始過渡到農(nóng)耕時代。
閱讀的農(nóng)耕時代也是這樣,我們貪婪的耕種收集食物,只要看到適合自己的書都囤積下來,就算今天不讀,誰知道后面那天會有需要呢?
所以發(fā)現(xiàn)你家里的書多了起來。
- 存書不看?
很多人會有苦惱呢,買了很多書,但是沒有來得及看,覺得是一種罪過。有人這樣說:“你家的哪些精美的瓷器你會經(jīng)常拿出來用么?”
更何況一本書通常也就2,30塊錢,你一年能買多少書呢?
所以書籍可能連精美的瓷器都算不上,我的書架上更多的是“幾顆橙色的布里提果子,兩只肥胖的毒蜘蛛,幾顆小蜥蜴蛋,一只蝙蝠,幾顆棕櫚果子和一把蝗蟲··· ···”
但是建立自己的書架確實農(nóng)耕時代必須實現(xiàn)的一件事情。
因為你知道你有,所以當你感到“饑餓”(因為生存饑餓抑或這是因為靈魂饑餓),書架都是你“飲食”的重要來源。這時候你就用急急忙忙去網(wǎng)上發(fā)問:“我該讀什么書”了。
就像你這個農(nóng)場主餓的時候,不用去菜場問一樣,你自己家里有雞鴨豬牛,你自己隨意宰殺就行了。
- 買錯書?
也有另一種苦惱,就是買回來之后發(fā)現(xiàn)和自己意向的相去甚遠。
所以閱讀其實也是一種緣分呢,就算小六告訴你,買之前看看豆瓣書評和書籍的目錄來搞清楚這本書適不適合你,但是還是很多人沒有這個功夫去做,而是在200-100的打折促銷中,像囤積其他生活用品一樣,僅僅因為書的封面和名字就把一堆書籍囤積進來。
首先買錯書是一個一次性的失誤,它遠遠比不上進錯一家公司,找錯人談戀愛這些爛事影響深遠。
一本書2,30塊錢,就算你1周買1本,一年看50本書,也就1500塊錢。你買個IPAD大幾千你用來干嘛,使用頻率又怎樣呢?
其次,買錯了也可以送人,它不像衣服,你試穿了一下別人就嫌棄,朋友之間書本的饋贈我認為是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沒有銅臭反而溫情。
進入農(nóng)耕時代如何找書呢?
以下幾個方面成為了我找書的來源:
- 我模仿的大V的推薦:
比如小六喜歡手繪,那手繪界的一些大咖們在微博上曬的書籍,我都會嘗試買過來,和自己的偶像保持同頻,這樣可以趨近于成為他們那樣的人。
- 興趣相同的朋友們的推薦:
朋友圈里的一些興趣愛好相同的朋友,看書平時都是互通有無,因為平時都是在一起學習和訓練交流,所以他們遇到的好的書籍,也都是我零秒思考,看到一本買入一本的。
- 傳統(tǒng)渠道找不到
很多書在傳統(tǒng)渠道找不到,舊書就上孔夫子二手書網(wǎng)站,價格便宜,郵費略高。但是總能找得到。
另外就是馬云干爹那里,臺版的,可以通過轉(zhuǎn)運買到。絕版的你也可以買到復印版,雖然有版權(quán)問題,但是因為絕版書,如果你又很想要,A5打印樣式的書籍也可以考慮。
比如我在找郝明義的《越讀者》,絕版書都是在200多,那15塊錢的PDF打印版,我就可以考慮了。
最后
閱讀就像一場狩獵。
你先面臨饑餓,然后嘗試各種方法去獲取零星的食物。
有些你不能吃,有的能吃的就一點點,每次狩獵都讓你你心力交瘁。
經(jīng)過漫長的進化,然后你嘗試進入農(nóng)耕,建立自己的莊園,有了自己的小書房。但是還是會遇到一些苦惱,比如買了沒看,買錯了。但你已經(jīng)過上了精神的富足生活,而代價就是每年1、2000塊錢的開銷。
但不管在哪個時代,在蠻荒時代饕餮之后打飽嗝的滿足,在農(nóng)業(yè)時代甜點濃茶后的憩息安逸,閱讀的快樂都是不變的,而你要做最艱難的事情就是把書打開,僅此而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