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愿你歷盡千帆,回首往事,皆是風輕云淡。
大概因為有著相似的漫長求學道路,有著能產生共鳴的海外生活經歷,有著與生俱來的悲憫情懷與柔然內心,我在讀這本書時,仿佛在聽一個朋友講他已逝的十年人生歷程中所見之景、所閱之人、所歷之事和所悟之理。
《愿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一書作者曾鎧,如今在西班牙讀博,他也是知乎上被稱為“拔叔”的知名人物。
書中以淡然的筆觸勾勒出作者自己只身赴古巴,后來又輾轉到歐洲的漫漫求學路,其中穿插著他,作為一位“遠方的孩子”,對于“自由的靈魂”的探索,在“流浪”中關于人生的哲思。
1.
從古巴手工雪茄需由煙葉精細發酵而制成,他聯想到人生的發酵過程,“生命的律動不止,而我們常常需要一個暫停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人生的發酵:我們需要一個等待的經歷,在這個經歷中冥想、思危、思退、思變,最終鳳凰涅槃,羽化成蝶?!?/b>
談到求學之路,他說:“求知本身,只是一種修行而已;而真理本身,不過是一種‘大象無形’的人文關懷?!薄霸谟猩?,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維度、智慧和能力去探索宇宙的無限真理,實乃莫大的榮幸?!?/p>
關于理想的生活狀態,他的向往是:“在雨過天晴的日子里,去公園里摘蘑菇;在陽光燦爛的午后,靠著羅馬松坐一下午,靜等太陽落山;或是把自己從舊貨市場上淘來的竹藤椅搬到略有些狹窄的陽臺上,泡一壺茶,放一張黑膠唱片到手搖留聲機上,翻開一本法語的Le Rouge et le Noir......”
于我而言,到如今,念到研究生,這二十幾年能夠在學業上不斷精進,能夠通過閱讀和寫作不斷充實自己,能夠不斷拓展自己的思維與視野,已然萬般幸運。這一點,與作者不謀而合。
當到達一個人生節點時,譬如現在,開始反思曾經的種種經歷,規劃未來的人生走向時,會有迷茫,但更多時候相信厚積薄發的力量,相信自己在追隨內心,一點點朝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挪動腳步時,也更贊同他所言“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2.
回憶起他鄉留學的艱難時日,他寫到:“所謂清苦,大概就是有時候兜里摸出來幾個鋼蹦兒,發現下午多喝了一杯六十五歐分的濃咖啡,于是,就因為差了這個歐分,剛好買不起一張公交車票,只有頂著深冬的寒風步行回家?!?/p>
異國的學術生涯雖然清苦,卻也提供了機會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他如此描繪在古巴的生活:
“白天,種植園的工人開著蘇式拖拉機和卡車,戴著草帽在紅土地上辛勤勞作,收音機里播放著熱辣的拉丁歌曲。
傍晚的天邊總是刮著絢麗多彩的晚霞和火燒云,宛若油畫。午夜的空中繁星點點,偶有流星劃過天幕,拖出一道長長的尾巴,令人浮想聯翩?!?/p>
古人說“去國懷鄉”,離開故園,孤身在異域的象牙塔里深造,點滴鄉愁自然會無意在文字間醞釀。
他憶起年少時在上學路上吃到的特色小吃,滿滿的煙火氣息隔著書頁撲面而來:
“呼呼地吸著面,面條入口即化,牛肉筋道彈牙,筍子酸爽脆嫩,連那湯汁都可圈可點,不該被浪費。吃完面,仰著脖子掃光湯汁,拍拍肚皮抹抹嘴,把兩塊錢拍在桌子上,揚長而去,那感覺,真叫一個瀟灑!”
不禁想起我在澳洲交流時,最懷念國內的地方,不是家人朋友,而是那些熱騰騰的美食,那一大早就可以吃到的熱干面酸辣粉豆皮,那半夜餓了去吃的燒烤火鍋麻辣燙,那股可以通過味蕾直達心底的味道。
正如作者所說,“人間煙火,不可名狀,難尋于廟堂之上,只藏于市井鄉野?!?/p>
當再難忍受對于家鄉味道的思念時,這群留學生們不顧一切開火燒飯,“忙一整天,換來一桌火鍋肉、菠蘿雞、土豆絲、麻醬生菜、拍黃瓜,再蒸一鍋白米飯,開兩瓶朗姆......感覺許久的壓抑終于得到了徹底的宣泄,人生瞬間變得幸福而圓滿?!?/p>
點點滴滴溫暖的時刻,流淌于作者筆尖,鮮活而富有生機。
3.
這是一部作者用溫情的筆觸撰寫的文字集,于生活的小事中觸發對生命的思考,于人生的大事中看透世間的情與理,于無限美麗的風光中領略異國的旅途。
書中也不乏溫厚的長者,給予作者學術的建議與人生的指導,還有時光帶走的愛情,志趣相投的朋友等等。
正如作者曾鍇在序言中所言:“愿我們有緣此生,不忘初心,不負光陰,活出自我,終得精彩。”
讀完這本書,只希望你我都有機會去遠方闖蕩,去流浪,去見識這個世界的美好,體驗別樣的人生閱歷,最終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