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雖然Flag立下過好多都倒了,但是該立還是得立。人生不就是在不斷地“倒”和“立”之間反復循環不斷前進的嗎?關鍵看你倒下之后能不能再次立起來,有沒有勇氣再去立。要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強,做一個屢倒屢立的人。
這次準備立一個公開寫作的Flag:每天堅持在寫作平臺更新文章。
以前也立過很多次這樣的Flag,但是最終都鎩羽而歸。失敗的原因恰如保羅·柯艾略說的:夢想被扼殺的第一個征候是抱怨沒有時間,第二個征候是無論做什么都力求十拿九穩。拖延癥和完美主義是阻礙自己行動的兩座大山,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不夠強大的事實,說白了就是懶——對自己不夠狠。但凡要做出一番成績,是必須要對自己狠一點的,與自己的軟弱、拖延、惰性作斗爭并戰勝它們。
按說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明白自己為什么而做,那么寫作的目的是為了什么呢?新引粉絲?獲取流量?最終變現?如果這么想的話,這條道路就走偏了。因為那不是為了自己而寫?,F在網絡信息量空前龐大,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內容和信息被制造出來,雖然大部分都是垃圾。那么如果我日更寫作只是在制造垃圾的話,那么這一切無論是對世界還是對自己有什么意義和價值?
寫作終究是為了自己而寫,這一點必須要明確。只有先為了自己寫,才能保證自己寫的東西是發自內心的,才能保證自己生產出的內容是有意義和價值的,而不是在繁雜的互聯網上又增添垃圾。
至于為什么叫“日新計劃”,是因為每一天都是新的,我希望自己的每天的生活也是新的。每天都要有不一樣:做不一樣的事情,擁有不一樣的新感受,對這個世界有新的理解,每一天比新的一天有新的收獲......所以,當我把每天的生活記錄下來的時候,我希望自己獲得了新的智慧和成長。
我們每天都在吸收大量的信息,無論是主動獲取的還是被動吸收,但是絕大部分都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淡出我們的記憶。有些信息與我們的思維碰撞可以激發我們的想法——那些是可能讓我們擁有自己獨特創造的美妙源頭,應該及時把它們記下來,通過寫作把它們表達出來。不僅因為這些珍貴的Ideas轉瞬即逝,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質在于創造,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要有屬于自己的創造,綻放自己生命的精彩。
今天很偶然地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公眾號,讓我頓時產生了“同頻共振”的感覺,覺得自己遇到同頻人了,于是非常感恩地留了言:「謝謝,感恩相遇?。?!」沒想到立刻得到了對方的回復,想想也是蠻有趣的。順便提一嘴,人家公號的排版、調性、內容都非常講究,雖然是個人號,但給人整體的感覺非常舒適。所謂“字如其人”,當一個人的作品呈現在別人面前給人一種美好的感覺的話,想必作者也亦必如是。美好的人創作美好的創作,人與作品互相成就。
有時候我們就是受太多有形和無形的規則的束縛,因而限制住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敢輕易去表達自己。過多的束縛和壓抑就會讓人不自信,一個不自信的人怎么能活出他自己生命的精彩呢?所以不要想太多吧,真心想做什么就勇敢地行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