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耳邊響起“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便會情不自禁的哼上大半天,這就是現代著名作家林海音的《送別》,我相信大家對這首歌一定都不陌生,就連我10后的學生都能跟著我哼唱那么幾句,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去看待世上的一切事物,是非善惡并不是絕對的,用一顆悲憫的心情去看待,世界會是另一番風景,自己也會變得善良。我開始找到自己,也開始因為在書中看見很多平時見不到的事物和人,無論真實還是虛假都有其存在的道理。
六月的尾巴,雨天有點多,但是炎熱的夏天并沒有因此而退縮,放學的傍晚,路上賣力發傳單的學而思小姐姐攔下了腳步飛躍的我,搜一下二維碼送書,恩不用想我拿了不是貪小便宜而是覺得人家工作不容易嘻嘻嘻,哎呀也不是偉大不準夸,就是想加那個小姐姐的微信。聞著墨香,伴著微微細雨,翻開《城南舊事》,品味著英子豐富多彩的童年。噢英子就是作者林海音,她的原名是林海英,臺灣苗栗人,但生于日本大阪,5歲小小年紀隨父母到北京生活。英子一生創作豐富,留下了大量優秀的作品。這本《城南舊事》入選《亞洲周刊》“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噢還有最直觀的就是改編了同名電影還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恩啃不下書也可以看看電影,或者哪天想跟我一起看也可以的嘻嘻嘻。
上世紀20年代末,5,6歲的英子住在北京,扎根城南的胡同里,他的生活很多人來了,又走了。瘋女人秀貞,奶媽宋媽,可伶的小伙伴妞兒,分不清是好人還是壞人的小偷等等社會底層人物,跟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后來,父親的早逝讓她不得不告別童年,承擔家庭的重擔,那美好,心酸又難忘的童年回憶慰藉了她的心,成為她一生寶貴的財富。寫到這里不禁讓我心疼作者,小小年紀背井離鄉,承受著失去父親的悲痛,作為老大的她還要維持一家的生活,肩上的重擔作者雖然沒有袒露出半點的跡象,但誰的心又不是肉做的呢?讓我覺得這本書正是紀念她告別童年,走向成熟的人生坐標。
這本書由一篇篇富有生活氣息的散文,隨筆,以小見大,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臺灣和北京兩大故鄉的思戀,以及對已故先輩的深切懷念,字里行間洋溢著那種人間真情。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蘭姨娘”,20世紀大多中國傳統大多善良,勤勞,逆來順受,命運坎坷。然而,這邊小說的主人公蘭姨娘卻是一個標新立異的女性。她出身低微,但并不是一個自甘墮落的壞女人,她敢于沖破封建思想的牢固,有反抗意識,感覺我的倔強怪脾氣放到封建社會怕是被浸豬籠。蘭姨娘心地善良,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她的經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來社會的進步和女性對命運的抗爭。英子也是聰明伶俐,知道父親對蘭姨娘的喜歡,為了穩住媽媽的地位,一家人完整,小小年紀想盡辦法讓德先叔和蘭姨娘有接近的機會,從而讓父親不得不讓他們兩個一起走,文中寫到那馬車越走越遠,揚起一陣陣滾滾灰塵,就什么也看不清了。仰頭看爸爸,他用手摸著胸口,像媽媽每次生了氣犯胃病那樣,心里竟然也覺得對不起爸爸。想象那個畫面,估計要不是半路殺出個英子,或許爸爸和蘭姨娘還會發生點什么故事,聰明的英子心疼著操勞的媽媽。自己想去吧,想想你小時候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吵架,是不是也會想盡辦法讓他們和好嘻嘻嘻,是吧其實聰明也如你一般。
童年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正因為如此,它才讓我們念念不忘,那么又是誰陪你度過那充滿美好童真的童年呢?他們是否對你的人生成長有著意義非凡的影響呢?寫到這里我不禁想起我的童年,泛紅的眼圈使我不再往下記錄,無法跨過去那咱就不跨,繞個彎好吧嘻嘻嘻。慶幸長大后的自己依舊是某些人的孩子。。。。。。。
最后,讓這部感動著許多人的作品繼續去感動更多人吧,就讓它散發出持久的藝術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