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上一章節
推薦作品:風云際會
婚禮進行時
二妹的婚禮儀式是純歐式風格,童叟無欺,如假包換。
典禮場所,浪漫溫馨。
婚禮進行時,伴娘團3人,伴郎團3人,花童1個。閨女當伴娘太小,當花童又太大,所以只能當來賓。
主婚人和證婚人來自巴斯市政廳。宣讀誓言,交換戒指……最后要簽署結婚條約(去市政廳登記,市政廳就會派員參加,主要是官方要參與條約的簽署),等同于結婚證。來賓有雙方的父母、家人、同學、導師和朋友。整個儀式總共用時半小時,在熱烈、友好、隆重的氣氛中進行。
時光如歌,歲月如梭。當年二妹還是個滿地亂蹦的小地豆,現在也成家立業了。
其后是花園酒會。侍者端著三文魚刺身、甜點、調制精美的威士忌,竄梭于人群當中。酒里摻有各種水果、蔬菜、冰塊和一種貌似香菜的植物。很好喝,我在以后的時日里學習了好多次,最終沒有學會。
二妹的一個同學很是熱情,他現在倫敦。他本來要給我們當倫敦導游,后來因為忙就沒來,他在這里表示歉意。
閨女還遇到了兩個學長,在同一所中學就讀,被同樣的老師教過,是真真正正的學長。由此激發了閨女奮發學習的熱情。
最熱鬧的是拋花束游戲,傳來陣陣歡笑。二妹向后拋,一群未婚小姑娘搶,結果是被年齡最小的花童搶到了。妹夫的花束直接拋上了房頂,被一個身手敏捷的同學,飛檐走壁才拿下來。
婚宴
婚宴在下午15:00進行,說句實在話,我有點兒餓了。
妹夫進行結婚感言,為了照顧到各方面人士,他用漢英兩種語言演講。
妹夫的英語口語很好,其原因是他曾和一個英國哥們兒同住。相互之間交流,對口語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二妹的口語相對差一些。我曾問過她的日常生活。她是這樣說的,如果沒事的話,英國同學就聚在一起喝茶。而中國同學就糾集在一起打麻將。二妹的麻將水平竟然是在英國得以提高的。
妹夫講完,就由不同的同學代表講他各個時期(本科時期、碩士時期、博士時期)的趣事以及和二妹的秘密行動。
同學代表們的發言都很風趣幽默,玩笑也開得很得體。舉止高雅、落落大方。坐在旁邊的一位同學還給我介紹了他在英國留學的心得。
這里的教育注重實踐和應用,對公式和概念的考核相對要弱很多。主要培養的是實用人才,而不是考試人才。
最后是他們的導師的總結發言,她熱情贊揚了這一對品學兼優的新人,并祝福他們幸福和快樂。
演講精彩紛呈,可是肚子不饒人。就在我快要餓過勁兒的時候,大家終于講完了,開始了愉快的進餐。
餐桌上每人配備2個叉子,3把餐刀,1個勺子和6個杯子,每一道菜都有專用的餐具,每一種酒水都使用特定的杯子。各種餐具的高矮胖瘦均不一樣,這或許就是具有英國“上流社會”風范的高規格正餐。
第一道開胃菜是姜味酸奶,很濃的酸奶里撒著姜末,味道很古怪。我不由得想起了剛才酒里的香菜,東西方飲食文化真的差距很大。
后面就是一道一道的正菜,每上一道菜,就由侍者來更換相應的餐具,并且斟上不同的酒。每一道菜所對應的飲料也不一樣,紅酒、白葡萄酒、香檳、水、茶……
怪不得要用這么多的杯子。侍者領班是個法國人,說著法語為我們介紹。對我這個老土而言,規格是很高,模式也非常“貴族”,就是太繁瑣。哪比得上我們大中華,一雙筷子能玩到底。
主菜是一道“珍珠雞脯”,是真正的珍珠雞的雞脯。分量很足,味道也好,可能出自于法國廚子之手。
最后是法式甜點——綠色的馬卡龍,吃起來非常甜。它還有一個比較兒童不宜的名字,在這里就不便說了。
媳婦要了一杯熱水,過了好久侍者才端來一杯。他站在一旁嘟囔著,我聽了好久才明白,他是準備用中文說:“這是熱水。”可就是發不出這個音。
二妹的一個英國同學請教了中國留學生好一陣,才趁著還沒忘對我們說:“大家好,我是珍妮。”
比起中國留學生的英語水平來,這些老外的外語水品不可同日而語。是他們不想在外語上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我一直認為,外語固然重要,但所付出的精力會大大影響到對其他學科的學習)?還是他們就根本不需要學外語?
二妹告訴我說,英國的學生也要學外語。只不過語種可以自己選,沒有強制性一說。
目錄
下一章節
推薦作品:風云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