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不思
我微博上關注了很多很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博主。
我每次看她們的微博都能感覺汲取到一點一滴的力量,像是一股溫熱的暖流,滋潤身心。
這些博主有的是網紅,有的是同學的同學,有的是無意間關注的。
她們有的會分享自己寫的手賬,會曬讀書筆記,會分享一些自己做的手工DIY作品,會講生活中一件件的小確幸。
都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我覺得平凡而偉大。
能重視自己的生活,是一件多么好的開始。
同樣的日出,日落,黃昏,雷雨,閃電,狂風,雪花,柳絮。
每天都是相同且重復的,記下來?有意義嗎?應該是有的吧。
今天會比昨天老一點,每一點的變化都是細微的,顯著從細微開始。
因為有一段時間喜歡手賬,所以在微博上關注了很多手賬達人,看著花花綠綠的拼貼。覺得新鮮而有趣。自己寫了一段時間之后,開始覺得有些乏味,每天都是同樣的事情,最開始能吸引我的是一卷卷不同的膠帶,花樣很多的貼紙。但是貼完之后不知道開始寫些什么。
我覺得每天都很一樣,我覺得自己的生活無趣極了。
然后我開始看別人的手賬記錄,她們會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安排,那種從紙上躍然而出的元氣滿滿讓人感覺她們對于生活的熱愛是從筆下的一個個字開始的。
也會記一些很瑣碎的情緒,憂傷的,煩惱的,可愛的,期待的??雌饋砗軇尤恕?/p>
我以前想,寫下來又怎么樣?只是會重復一下事情的經過,還原一下過程,后來慢慢就發現,很多東西寫下來的時候就慢慢的釋懷了,那些纏繞在心頭的郁郁不解的小情緒寫下來就能得到安慰。
我記得李笑來在《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中也提到每天夜晚可以把自己一天中做的事情排個序,花不到十分鐘的時間來反思一下自己。持續下去,就會發現很多益處,對時間的規劃,以及辦事的效率。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是比較功利的想法,但也確實是有用的。
獨木舟也說過記錄和不記錄的生活是有所差別的。
大腦的記憶功能是短暫而模糊的,很多電光火石的記憶如果不記錄下來,很快就會被時間鈍的面目全非。
重視一下自己的生活,把瑣碎的情緒用筆留住。這種感覺大概就是討好自己的吧,終我一生,不過就是想要重視起自己。
我也很喜歡看別人抄寫讀書筆記,我自己也有這個習慣,總覺得抄寫讀書筆記就是對于讀書的一種儀式感,抄完讀書筆記才會有一種這本書真的在我的腦海里存在過的感覺。
《小王子》里說儀式感就是定下一個日子,使它不同于其他的日子,定下一個時間,使它不同于其他的時間。我覺得儀式感于生活更多的是一種重視吧。或者一種尊重。
我每次感覺日子枯燥的時候,很喜歡翻看一個姑娘的微博,她會寫一寫自己今天都經歷了什么,一對老人相互攙扶的感動,夏日操場上甜蜜戀人的你儂我儂,榨汁杯里綻放的五顏六色的果汁,會寫一寫月總結,記錄一下自己看過的書籍和影視。
日子在她的筆下就像生了花,過了很多很多年也還是會記得當時自己翻看一本書,一部電影的感覺吧。
我們總是把自己的目光放在別人的雞毛蒜皮和八卦上,會過分在意自己在別人眼里的定位,我們很少花費過多的眼光去看我們自己。
曲筱綃對邱瑩瑩說過,這個時間除了你自己,誰都沒有義務讓你高興。我覺得,這個世界,除了你自己,誰都沒有義務讓你生活的高興。
開始重視一點自己的生活,一點點發現生活的小確幸,小幸福,誰說這不是一種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