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視電影如命的,每周必去電影院看一部電影的,從電腦上看更是數不勝數,我看電影從來不約別人去看,都是自己一個人坐在電影院獨享其中,而且要挑冷門的時間段。所以,你如果跟我看過電影,記得,我一輩子也沒跟過幾個人看電影,至少說明你曾經對我很重要吧。
? ? ? ?每一步李安的電影都能波動我的心弦,比如上一部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爭》,我是和舍友看的,但是鵬宇居然說他沒看懂,而我整場電影流淚兩次,怕被嘲笑也就無言而散。
? ? ? ?我曾經不止一次說過,李安是我最喜歡最佩服的導演。現在有這么一種成功叫“李安派”成功,我不知道這個詞是從哪里來的啊,但是我卻對這個詞產生了恐懼。因為一但一種成功被成功學家們常用了之后,我就會莫名的感覺到不舒服,就像是一個旅游勝地,被人知道的多了,無數人涌向那個地方的時候,我就會逃離那個地方。
? ? ? ?但是,在我眼中的李安,他和成功好像沒什么關系。
? ? ? ?我注意到李安在接受采訪時,都談到了自己的柔弱。他說自己是一個柔弱的人,“弱”字是貫穿了他一生的代言詞,他小時候幾乎每天都要哭,給自己樹立了這么一個弱弱的形象。
? ? ? ?后來李安在父親(他的父親是他的校長)的極力反對下還是到了美國去學習電影,但是他的英語渣的要命,剛到美國兩年半的時間里,都是在猜測老師的英文意思中來度過,正因為弱而沒什么交際,從而英語越來越差。
? ? ? ?看到操場上的俊男靚女,顯得自己弱小的靈魂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 ? ? ?再后來李安畢業找不到工作,這后來就是眾所周知的一件事:他在家里給妻子做了六年的飯,靠老婆的工資過活。
? ? ? ?其實,正式這種弱弱的他,以此也塑造了一種“柔”的性格。所以在他身上,“柔弱”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在道家理想中,柔弱和剛強是相反的概念。
? ? ? ?而在老子的觀念中,柔弱勝剛強,這也是我一直固有的思想。
? ? ? ?《道德經》里講到一詞“上善若水”,原文是這樣的:“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意思是水到哪里,哪里就有生命,有利于萬物,但是從來不和萬物爭奪什么。
? ? ? ?“處眾人之所惡”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好像是說眾人都不喜歡低處,但是人往高處,那里是沒有生命的。你可想珠穆朗瑪峰和平原哪個生命更多呢?
? ? ? ?所以才有說“地低成海,人低成王”。而“低”才能海納百川!
? ? ? ?在《道德經》中,“無用”不是不存在,“無”是看不到的意思,而“無用”則是看不見得用處,“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水利萬物,而無求,此為“水德”,是一種“柔弱”,也就是“上善”。
? ? ? ?那為什么這種柔弱讓李安拍得出這么好的電影呢,他的原話記不太清了啊,視頻也沒有找到,但是他的大意我還記得:“因為你弱,大家都替你著急,幫你演戲,這時才是最動人。”他這么和演員說:“如果你表現的太多,根本不會有人同情你。你的作用就是讓別人替你著急,幫你演戲。因為你再怎么演,也沒有觀眾的腦筋好。”這也就是“水德”的意義所在。
? ? ? ?? 看李安的電影,總會有一種讓自己躍遷的感覺,因為他知道我不能拍的太完美,我表現的是一種“弱”,而觀眾則扮演著彌補這種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