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段郎朗上口的經典之作幾乎是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不可置否,《三字經》是一部為古代乃至現代教育都做出了卓越貢獻,為孩子的啟蒙教育,為人處世,都起到了正面積極的影響。
在現代啟蒙教育中,《三字經》以類似兒歌的形式,通俗易懂的形式成為傳頌最為廣泛的經典之一,主要一個人的品德教育、見識教育、文化教育、禮儀教育等為出發點,引導誦讀之人成為一個好人,受人尊敬之人。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幾乎每時每刻我們所接受的事物都在改變,很多人都提出懷疑,《三字經》是否還能繼續適用于現代社會?
2017年,山東省教育廳要求加強對傳統文化等專題教育的管理,以取其精華為原則,不可不加選擇的全文推薦如《三字經》、《弟子規》等內容。
錢文忠教授曾說:“在當下社會,完全按照《三字經》培養出來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不能適應社會”。
孩子的啟蒙教育已經成為當下社會,幾乎每個家庭都看成重中之重的環節,機會成了現代兒童教育中投入精力和時間最多的一環,很多家長都認為,這個階段的培養,足夠影響孩子的一生。
育兒經,仿佛一夜之間成了所有家長積極學習追捧的黃金定律,只要是認為對孩子有用的,就拿來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但也忽略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不同的個體。
有沒有更適合現代兒童教育的著作?
2008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結合傳統《三字經》,適應現代社會的啟蒙之作--《新三字經》。
《新三字經》是文化部前常務副部長高占祥*推出的弘揚傳統文化、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千字韻文。全文以236句、1416字的篇幅濃縮人生哲理、社會經驗,既講辯證關系,又富時代氣息,既生動活潑,又合轍壓韻,既講通俗性,又含哲理性,堪稱文化啟蒙、人生勵志、傳授人生經驗、進行思想教育的新經典。-書籍簡介
它把對人的教育從兒童時期的啟蒙教育到家庭教育再到社會教育乃至愛國教育,結合古代文獻經典,灌注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全部融為一體。
兒童的教育應以德育為基礎,文化次之,人際關系為輔,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典故以朗朗上口的形式展示再眾人面前。對孩子的培養從內而外,從品德到文化,從傳統到現代,全方位的做出了積極向上的指導。
育兒,以德為先,家庭教育為重
1.道德品質培養
品德是塑造一個人人格魅力的最重要因素,是一個人行走于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武器。然而對孩子的培養是在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環節,啟蒙教育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鋪墊作用。
現代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節奏也是一天比一天快,對于物質的追求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一切的培養都是為了日后能讓孩子出人頭地,能有個好前程。
道德培養是孩子未來在這個世界的立足之本,是比文化培養更為重要的環節。現在的孩子幾乎擁有了自己可以得到的一切需求,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和成績,想盡辦法為孩子充實著每天的生活,生怕孩子被別人的孩子比下去,于是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就各種各樣。從文化知識到興趣愛好,但都不約而同遵循著一個規律:文化知識>興趣愛好>性格培養>人格培養。
“人之初,如玉璞,性與情,俱可塑,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為先”
每個孩子生來就如美玉一般,潔白無瑕,性格感情都是可以通過后天來塑造的,然而德育是培養孩子最先開始的環節,否則會導致孩子行為和期待的有偏差,甚至都上不正確的道路。
2.親子感情、家庭關系培養
“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能讓梨,小孔融,手足誼,記心中
孝與悌,須繼承,長與幼,骨肉親,親養兒,多苦辛,報春暉,寸草心
親有教,兒恭聽,做錯事,即改正,親有過,諫其改,情意切,語和藹
家務事,樂擔承,洗碗筷,掃門庭,家愛我,我愛家,推此心,愛中華”
家庭環境是孩子出生后接觸的第一個小社會,是孩子所有安全感的來源。家庭氛圍的融洽與否決定了孩子的性格發現養成,是培養孩子性格的重要一環。
然而在家庭環境中,孩子最先學會的就是對父母的愛,對兄弟姐妹的愛,而導致孩子對家人發生愛的根源則是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也就是愛的傳遞性。
古往今來,“孝”一直都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傳承,是家庭禮儀的一部分,是親子感情的一部分。只有學會尊敬長輩,愛家人,為家人著想,才能做出更偉大的事情。
“先修身,再齊家,方可治國、平天下”
3.學習能力和學習能動性培養
“求知識,甘勤奮,昔蘇秦,錐刺股,強體魄,聞雞舞,矯如龍,健如虎
詩書畫,歌舞曲,辨美丑,分清濁,常勞動,多磨煉,經風雨,見世面
惜校譽,敬師長,愛好友,守規章,知而行,可成器,全發展,莫偏廢
求學者,貴恒心,磨鐵杵,可成針,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海有邊,山有路,學無涯,不停步,人漸長,入社會,我如粟,民如海”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知識的獲取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三字經》指導孩子在求知求學的過程中要做好承受苦難的準備,求知的路上沒有一帆風順,只有不斷探索,主動追求。
又簡明扼要的指出,知識不止能在書本獲得,通過不斷的實踐獲取經驗,通過對新事物的研究,增長孩子的見識,都是知識的一部分。
持之以恒的決心是獲取知識的必備條件之一,知識從來都不分年齡,不分時間,區分的只是那顆是否有勇氣有毅力不斷探索的心。
《新三字經》通過對古典故事的結合,對一個人求知,求學的心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指導孩子在未來成長過程中,不能停止對知識的學習,任何事物都有可能為孩子成長帶來幫助。
4.為人處世、人際關系培養
“人相處,貴誠謙,待人寬,律己嚴,篤友誼,管與鮑,重道義,擇善交”
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夠給孩子建立自信,建立一個良好的,積極正面的朋友圈,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作用巨大。
但,社交無非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那么《新三字經》的社交片段,就為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給出了原則性指導,指導孩子成為積極向上,富有正能量的人,從而吸引到的將會是更多正能量的人。
社交片段將傳統的美好品德和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為人處世的原則相融合,涵蓋了一個人被人喜歡,被人尊敬的所有美好品質。
育兒,尊重傳統,傳承歷史
“以史為鏡,可以知得失”,
1.歷史文化的教育意義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承,給后人留下來太多的經典故事,有的感天動地、有的可歌可泣,很多故事已經成為古往今來,口口相傳具有重要教育意義的經典。
歷史故事不僅能夠讓孩子了解我們的民族,更能夠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培養優秀的傳統品德,塑造優良人格魅力。不論是“鑿壁借光”還是“精忠報國”,都對后來人產生深遠的影響。
2.啟迪智慧
每一段記憶深刻的歷史都是前輩的智慧和經驗的傳承,對于現代兒童智慧的培養有積極的作用。從司馬光砸缸到曹沖稱象,無一不是在我們小時候課堂上耳熟能詳的故事。
這些歷史故事蘊含著的是對孩子心靈的啟迪,對智慧的考驗和培養。甚至現代教育中很多問題都可以從歷史故事中找到相應的答案。
3.開拓視野,積累知識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積累,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出生就取之不盡的文化財富。《新三字經》不僅包含了古代歷史,更是將現代歷史用最通俗的語言表述出來。
近代歷史更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礎要求,對孩子知識的積累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僅會成為孩子知識庫的積累,更為未來與人交往,交流的材料儲備。
對歷史的理解,培養的是孩子遇到問題時的應變能力,能夠更快速地通過歷史故事判斷當前事件是否有對應的解決辦法,為孩子判斷事情提供了經驗依據。
《三字經》是我們傳統文化中傳送最為廣泛深遠的啟蒙典籍之一,包含的內容豐富程度無疑是最大的,但歷史終歸是歷史,當代社會的發展已經遠遠超過前人們經驗范疇。
秉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原則,《新三字經》傳承優秀內容的同時,更結合當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品質,其中包含的教育價值和思想價值,無疑會成為當代兒童啟蒙的經典作品之一。
我是90后靜兒媽咪,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在不斷探索更加適合孩子教育培養的路上一直在前進。歡迎轉發、分享、點贊、收藏,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或建議。
文|90后靜兒媽咪
圖|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