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穿普拉達的女王》
? ? ? ? ? ? 如果人生是一顆巧克力豆
? ? ? ? 那么工作只是那一層甜甜的糖衣
? ? ? ? ? ? ? ? ? ? ? 核心還是生活
電影情節
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講述了一個熱愛著自己的生活,戀人和朋友,穿的土里土氣的女孩想借著入職美國當時最負盛名的時尚雜志《天橋》工作室的機會,在工作一年后,利用《天橋》的名氣順利轉入自己希望進入的雜志社當編輯,實現自己的記者夢。
可是事與愿違,在進入《天橋》當助理后,女孩每天的生活陷入《天橋》主編下達的各種奇葩的命令,錯過了男友的生日,遭到了朋友的誤解,曾經熱愛的生活變得一塌糊涂,可是自己卻在這時遭到了主編的提拔——被邀請一起去巴黎時裝周。
土里土氣的女孩究竟是怎么進入《天橋》的,她又發生了什么樣的轉型,最后她在工作與生活做出了什么樣的選擇?那就接著看下面的介紹吧。
電影人物
? ? ? ? ? ? ? ? ? ? ? 安吉麗雅
安吉麗雅在電影中絕對是一個對時尚絕緣的人,可以算說是時尚界的麻瓜級代表,雖然擁有較好的身材和漂亮的臉蛋,對時尚卻一竅不通,甚至連《天橋》雜志也沒聽說過的她,仍然堅持著去《天橋》面試,因為她對自己的能力非常的自信。
在電影的開頭,鏡頭就在安吉麗雅和其他都市女性轉接,從卷睫毛,涂唇膏,選內衣到時裝搭配,形成的對比可不是一點點那么少,別人用專業卷睫毛器,名牌口紅,精致的首飾,知名時裝,安吉麗婭只是用普通的睫毛膏,唇膏,隨便選擇了一件絨絨衫,以及土到掉渣的外套。
進入雜志社后首當其沖的當然是安吉麗雅的對時尚的認識啦,在一次時裝的搭配過程中,當工作人員糾結用哪一條皮帶的時候,安吉麗雅情不自禁地笑了,認為那兩條皮帶都一樣,為什么所有人都在糾結這個問題。
然而雜志社主編馬琳達的一段話讓我明白了時裝界存在的原因。
安吉麗雅上班遇到的第二重挑戰就是主編馬琳達的“追魂奪命call”,無論安吉麗雅在睡覺,約會,聚餐,甚至和男友內特分手想解釋時,手機鈴聲總會出其不意的響起。
受盡馬琳達無理要求折磨的安吉麗雅最終奔潰了,當她跑去跟雜志社里的另一個設計師抱怨的時候,設計師卻根本沒有同情她,而是說出了任何一個職業者都應該認識到的問題。
認識到自己的抱怨完全來自于自己的不努力和對自己工作的不在乎之后,安吉麗雅選擇從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開始,鼓勵自己愛上這份工作。
接下來電影鏡頭就不斷在安吉麗雅的“時裝秀”中切換,三分鐘的鏡頭中,安吉麗雅一共換了八套衣服,改變形象的她宛然從鄉村風格的丑小鴨變成了都市style的黑天鵝,看著真是羨煞旁人,連一直執著于時尚品味的馬琳達也禁不住回頭望了一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馬琳達
馬琳達在電影中是《天橋》時尚雜志的主編,在工作中,她的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是一個絕對權威的人,她的命令可以一口氣說上兩頁紙,任何一點錯誤都可能把你送上職業的斷頭臺,在工作人員的眼中,她就是一個絕對的女魔頭。
生活中,馬琳達總是以工作耽誤作為她不能赴約的理由。
馬琳達在電影中代表著現代眾多的職業者(無論男性還是女性)——視工作如生命,拋棄所應珍視的生活的人。為了工作,馬琳達忽視了生活中的親情,愛情,甚至到電影后半部分她為了保住她的工作,出賣了一直支持她工作的朋友。
到最后,第二任丈夫提出和他離婚,馬琳達還沒意識到正是她過分專注于她所熱愛的工作和執著于權欲,使她失去了生活的中所應該享有的幸福。
電影主題
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構造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以生活為重的安吉麗雅和視工作如命的馬琳達,通過他們兩種不同的生活節奏或者生活觀念,告訴觀眾工作永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為調劑生活而生,并非為占領生活而生,任何時刻都不要在工作中迷失曾經熱愛生活的自己。
曾經的安吉麗雅在工作之余,有朋友的聚餐,互相調侃,談天說地,有和父親的約會,吐吐苦水,看看百老匯,最重要的還有和男友內特甜蜜融洽的共處時間。
而她開始為工作而努力改變自己,到逐漸迷失在工作所贈予她的優越感,和物欲交錯的工作環境之后,她忘記了曾經的夢想,她在不自覺地向馬琳達靠近,因為工作,她一次又一次忽略身邊最親近人的感受,甚至不能斷然拒絕別人的曖昧,慢慢地她在朋友和戀人面前變得陌生,不可觸摸。
安吉麗雅從迷失中清醒是在巴黎時裝周的時候
馬琳達與現任丈夫的離婚刺激了安吉麗雅,原來唯我獨尊,眾星捧月的BOSS也會頂不住生活的打擊;看起來溫文爾雅的著名編輯湯普森卻在背地里聯合別人上演著一場逼馬琳達從《天橋》退位讓賢的大戲;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出賣了她的朋友奈杰爾,將本來屬于奈杰爾的機會拱手讓給了對手。
安吉麗雅不明白當時在工作中看好的一切為什么會在一瞬間化為烏有,為什么因為利益,上層能隨便撤走一個為《天橋》效命20多年的主編,為什么因為權欲,馬琳達能放棄生活,放棄親人,放棄朋友,即使她有權利選擇生活。這一切的理由他們似乎都歸結于“沒得選擇”。
在生活中,我們都曾陷入“沒得選擇”的怪圈中,其實我們真的沒得選擇么?也許某一刻是的,但大部分,只要我們存在一刻,我們就有權利去選擇“NO”。
馬琳達對安吉麗雅的一番話使她從迷失中找回了自己,明白了自己初心并不是追求馬琳達的光輝,而是她所熱愛的完整的生活。
電影末尾,馬琳達仍然執著于自己的生活方式,選擇走向擁簇的人群,冷漠的閃光中,而安吉麗雅最終選擇離開了馬琳達,瀟灑地回到了她所曾熱愛的生活里。
生活就是一個算盤,有得必有失,無論你多么精打細算,或許在你得到的那一刻就注定你會失去什么,我還是一名學生,無法體會工作中的身不由己,也沒有太多資格去評論她們選擇的對與錯,但我希望將來我能像安吉麗雅一樣多一份對生活的熱愛,少一份對權欲的執著。
如果喜歡就拜托點個贊,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寫作的原動力!^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