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腦”這個詞咋一聽很容易跟某種不好的組織聯系起來,但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很可能是我們誤解了。
大多數人每天都會洗幾次手,澡也基本上一天會洗一次,我們覺得這是愛干凈,是好習慣。但是一聽到“洗腦”就會條件反射的覺得,“你是想害我”。
有這種反應,恰恰說明你的大腦該洗洗了。
我們洗手、洗澡是為了去除身體上的污垢,而洗腦同樣是為了清除大腦中的污垢。
如果不考慮“洗腦”這個詞被賦予的社會含義,單就它的字面含義而言,你真覺得自己腦子里裝的東西一定是好的、對的嗎?
肯定不是。但我們很少去思考這些東西。
我們的腦子里被植入了大量根深蒂固的觀念,不管是好的壞的,這些觀念支配著我們的行為,但我們卻很難察覺到。
觀念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強大?
李笑來在《如何把自己變傻》的演講中講過一個例子。那時他在新東方教托福考試,一起跟他學的6個男生中,5個都以一百分以上的托福成績被美國的名校錄取,但還有一個男生卻只考了87分。他說教他都是一樣教的,學都學得很認真,為什么就這個男生的成績差點呢?
后來他分析了一下,其他幾個男生都是應屆考的,年齡都差不多,但這個男生是剛從中科院研究生退學,想重新考美國的名校才來學的,年齡要大幾歲,所以可以說是“上一代”學生。
看到這里,你會不會想,原來是這個男生年齡大了點,所以跟不上?就像很多老年人面對智能手機時說的話一樣?
但你仔細想想,人家中科院的研究生都考得上,真的會跟不上嗎?
李笑來的答案是:“上一代”學生的頭腦中被無形中灌輸了太多“英語難學”的觀念。
他算了一下,我們參加高考差不多需要掌握3600個單詞,高中學三年,再加上初中三年,總共是六年,平均一年不到600個單詞,再除以365年,也就是平均每天只需要掌握1~2個單詞。但還是有很多人學不好,這一切都會讓你認為,英語好難啊,我肯定學不好。你看那些學好了的,是不是都被認為是“大神”。
不過為了考試,你仍然在很努力的背單詞、做閱讀,但在這種觀念支配下,你總是學不好,最后你會真的接受你學不好英語這個事實。這就成了自我實現的預言。
就好比我們很想做成一件事,內心卻根本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那再怎么努力也沒用。
所以清除掉我們腦海中那些不好的觀念很重要。
那該怎么做呢?
最重要的是不斷學習和反思。
學無止境,只有不斷學習你才會看到更大的世界,才會知道你習以為常的東西不一定正確;此外,還要不斷反思,因為學習不是別人說什么你就接受什么,而要取其精、去其糟粕。只有這樣你才能讓自己的大腦保持清潔。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