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第5章第6章
第5章,當心邏輯后果。第6章專注于解決問題。
這一章的新概念:自然后果,邏輯后果。
自然后果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事兒,沒有大人的干預,比如,不吃飯就會餓,不穿外套會冷,站在雨中會被淋濕。
這屬于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會。
他感知到了冷,下次就會記得穿衣服。
他感知到了餓,下次就會按時吃飯。
邏輯后果
還有一些事情自然后果無法帶給孩子他們不想要的感受,就需要家長和老師的介入,告訴他們這件事情的后果。
比如不刷牙,吃垃圾食品,不做作業。孩子短期內不會體會到壞處。
這些屬于會對孩子產生長期影響的事情,因為大人們有長期思維,有預測性,知道這個事情會給孩子造成影響,所以會糾正他們的行為。
但是很多時候,采取的方法看上去不是邏輯后果,而是懲罰。
所以邏輯后果的4個r很重要,一相關,二尊重,三合理,四預先告知。
舉個例子,一個孩子把課桌弄得很臟。老師讓他放學后去把自己的課桌清理干凈,就屬于邏輯后果,但是老師要求這個孩子把教室里所有的桌子都清理干凈,就屬于懲罰。
邏輯后果目的是為孩子創造有益的學習體驗,鼓勵孩子選擇負責任的合作。
一旦邏輯后果成為懲罰,就會出現懲罰造成的4個r。憤恨,報復,叛逆,退縮。
邏輯后果也有不起作用的時候。
當孩子的目的是尋求過度關注時,才有效。當孩子的目的是尋求權利或報復時無效。
邏輯后果主要著眼于孩子的長期發展和長期效果。
邏輯后果比較難區分和執行,于是作者給了另一個方案,與其費力的區分不如換個角度,就是關注于解決問題。(第6章)
解決問題的原則3r1h,相關,尊重,合理,以幫助為目的。
解決問題的三種方法,一頭腦風暴 ,二積極的暫停,三啟發式提問。
頭腦風暴就是大家一起來想,我們可以做些什么解決這個問題。讓每個人都參與其中,自己制定的規則自己才會遵守。
積極的暫停就是先冷靜下來,先脫離情緒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可以創造一個讓自己冷靜下來的小角落,或者是一個小行動。讓冷靜外化,并且有儀式感。
啟發式提問就是不預設答案。真心用心的發問。
在這個過程中大人需要做什么?
大人不是告訴孩子他需要做什么,而是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沒有人是別人的提線木偶。
所以在養育的過程中或者是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你不可能期待別人按照你的心意做事,你只能決定自己要如何做,并且提前把自己的行為方式告訴給對方,讓你的行為可預期,這樣才能更好的與人溝通合作。
決定自己做什么,用尊重的態度讓孩子提前知道,以及始終堅持,并說到做到。
這些內容不僅對于和孩子的交流溝通有效,對于成年人來說也是自我修煉。
抓抓落實:
很多時候自己發脾氣生氣,覺得是因為別人做了讓自己生氣的事兒,其實是因為自己并沒有提前告訴別人你的邊界或者說你希望對方如何做。
所以說這里也有《非暴力溝通》相關的內容就是清晰的表達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