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淫職場許久,人會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追名逐利,漸漸忘記初心,忘記一開始那個心野寬闊、自在無憂的自己。
如果身邊能有一個敢于“說狠話”“扇耳光”的摯友,無異于手握一根救命稻草,隨時脫身于囹圄。
可是,很多時候,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流于形式的交際,而缺少了可以推心置腹的真情。
如何才能深陷漩渦卻不被暗流裹挾呢?一本由90后姑娘夏天編著的書本《好起來的從來都不是生活,而是你自己》將會給你想要的答案。
這個吵鬧著要凸顯個性化的時代,也是人云亦云現象被無限放大化的時代。
人們一邊自詡有鶴立雞群的特長,一邊又害怕脫離群體后的孤獨與茫然。同樣感知到這一點的夏天,在書本開篇寫下了這樣一句警言:
盲目合群是一個人平庸的開始,它會貪食你的思想,讓你習慣于隨波逐流。
于是,她勸說:
如果把自己的人生比作一座大山,我們真的無須在乎自己在別人眼里是什么樣,我們只需做自己人生的主角,全神貫注去攀登自己認定的山峰就行了。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幾年前低谷時期所收藏的一張圖片。圖片里沒有花里胡哨的點綴,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意識到你的生活對他人毫無意義”。
是啊,彼此之間都是獨立的個體,誰的生命又是靠誰的信念而活呢?只有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中國傳統思想里沒有非黑即白的論斷,自然,鼓勵一個人勇敢活出自我,并不意味著慫恿其做出一些與大眾格格不入之事,譬如書里提到的那些“奇裝異服、吞云吐霧、臟話連篇”的年輕女子。
真正的特立獨行是低調而內斂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不受外界影響,能堅定前行的身影。
可是,想要做到話里那般堅定真的太難了,不被世俗左右的勇氣,不是任何時候都會升起。
很多時候,人心如沸湯,越是滾燙,越是焦慮。一旦沉溺在大眾認可的“當你又忙又美,何懼患得患失”的自我感動中,就會忘了“生活需要慢一點。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好好感受一杯茶的溫度,一朵花開的過程,一場日落的壯觀,才能感受到生活里細微處的美好”。
我的朋友,如果你的生活缺少了敢言真話的人,不妨從他人的文字中“找自己”。畢竟,能從水波的倒影中辨出真假美丑,也是一種難得的本事,更是無人相助境遇下的自救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