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提到齊天大圣孫悟空就會想到花果山水簾洞,按照《西游記》中的說法花果山位于東勝神州傲來國附近。西游世界中是有四大部洲的,分別是東勝神州、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和北俱蘆洲。這四大部洲來自于釋教的說法,其中南贍部洲就是中華大地,西牛賀洲包括了整個西域以及印度半島,北俱蘆洲應該是長城以北的游牧地區(qū)。
東勝神洲的位置最難說,應該位于東海之中。花果山緊鄰東海,最合適的地方應該在日本一帶,但日本太小了,撐不起一個東勝神州這么大的排場,而美洲更合適。但美洲又有些太遠了,如果把東海當作虛指,澳洲有些合適。當然澳洲太靠南了,所以更合適的說法應該是位于東海中比日本遠一些的海洋中的一塊大陸。
《西游記》中的花果山非常重要,它是“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是西游世界第一福地,所以才會誕生出孫悟空這樣的天地主角,氣運之子。水簾洞更是一個洞天,里面有各種布置,一看就不是天然洞穴,一定有人在這里居住過。所以水簾洞并不是無主之地,只是原來的主人可能不知哪里去了。
既然《西游記》是一本神魔小說,一定是增加了許多作者的虛構(gòu)想象,那么花果山水簾洞是吳承恩(默認他是作者,有爭議)憑空虛構(gòu)想象出來的嗎?一般人可能認為既然是小說,那花果山水簾洞一定是作者隨便虛構(gòu)出來的,只是為了給孫悟空安一個家。但事實上花果山水簾洞并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有依據(jù)的。
我們先來說花果山,其實在現(xiàn)代我們是有一座花果山的,位于現(xiàn)在的江蘇連云港海州區(qū)。但這座花果山真的是《西游記》中的原型嗎?我們只能說有可能,也可能是后人的牽強附會。既然《西游記》是神魔小說,我們最好還是在神魔資料文獻中尋找,盡量不要與現(xiàn)實世界聯(lián)系起來。
其實在《西游記》成書之前就已經(jīng)有許多類似故事在流傳了,所以西游記本身就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而是參考了許多傳說和話本作品。其中《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就是西游故事的原型之一,這本書里有唐僧奉敕西游取經(jīng)的設定,也有孫悟空的原型之一猴行者的設定。這里猴行者的居住地在哪里呢?猴行者自己說:
“我不是別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我今來助和尚取經(jīng)。此去百萬程途,經(jīng)過三十六國,多有禍難之處。”
猴行者說他來自花果山紫云洞,并沒有說花果山紫云洞到底在哪里。猴行者的花果山與孫悟空的花果山對上了,但紫云洞與水簾洞對應不上。那么水簾洞來自哪里呢?這就要參考另一部記錄神話傳說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這部書了。該書有一卷是記錄“太歲殷元帥”的,殷元帥就是《封神演義》里的殷郊,他一出生就被紂王拋棄了,于是他被金鼎化身申真人所救而被帶到了水簾洞撫養(yǎng)。
至于水簾洞在哪里,該書中也沒有交代,但水簾洞是一個神仙洞府是確定的。這樣一來孫悟空的花果山水簾洞在此前的古籍中都可以找到依據(jù),分別來自《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就這樣孫悟空的花果山水簾洞就湊全了,它也被安排到了西游世界里最重要的地方。所以花果山水簾洞不是憑空想象而是有依據(j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