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個字都艱深玄奧,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在研究《孫子兵法》的過程中,華杉逐字逐句勘誤了歷代被誤解的《孫子兵法》的地方:
一、“以正合,以奇勝”:應該念“以正合,以奇(jī)勝”
這是由于多音字導致的最大誤會。
奇(jī),兵法原意是指的是多出的部分,即在以正兵與敵人交戰的時候,永遠要預備一支多出來的兵力,就是奇(qí)兵。
奇兵能出其不意,在戰斗中突然打亂敵人的部署,是致勝的關鍵。
所以這句話的“奇”不是奇(qí)謀詭計,而是“分戰法”的基本法則。
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比“知彼”更重要
兵法原意強調“知己”,并把“知己”放到了“知彼”的前面,把自我審查看得比打探敵情更加重要。
而人們總是想當然地忽略了“知己”的重要性,把自己的優勢看得過大或者過小,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危險,一味地在對手身上找獲勝的機會
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孫子兵法》的“計”是計算,不是詭計
《孫子兵法》的第一個字就是“計”。
“計”不是謀,不是出主意、想奇招;而是全面準確地計算敵我雙方實力的差異。
孫子從五事七算的角度,把戰爭之前需要計算的事項一一列出,從實力計算中判斷戰爭勝負的可能性,由此算出這仗能不能打,不能打就要躲起來,不能有僥幸心理。
四、“兵者,詭道也。”這句話誤了很多人
《孫子兵法》里這句話,誤了好多人,以為《孫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計,就是詭詐取勝。
詭詐歸詭詐,但人家不上套,你再詭詐也沒用。詭詐在兵法里,不是主要部分。
現在好多出版社把《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合成一本書,似乎兵法就是奇謀巧計,這是誤區。
五、其實孫子反對“百戰百勝”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百戰百勝意味著一百場戰爭的勝利都未能徹底解決敵人,徒徒消耗了敵我雙方的人命和資源。
而兵法原意不僅要保全己方的人命與資源,也要盡量保全敵人的資源(因為那是戰后的勝利果實),從而追求一戰而定。
即通過一場全面勝利的決戰,來徹底地解決戰爭。在這場決戰機會到來之前,最好的策略是備戰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