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普通人系列的第二篇,饅頭跟你聊聊傳說中的1萬小時定律。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xù)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lǐng)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10年,每天3小時。
這1萬小時定律,給人希望,因為只要持續(xù)堅持足夠長的時間,就很有可能超凡。但它又不免讓人望而生畏,每天3小時,持續(xù)10年,不禁懷疑自己能做到嗎?回顧過去,貌似只有一件事做到了堅持這么久,那就是睡覺。
這個定律仿佛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給人希望,但是太遙遠,可望而不可即。
1000小時目標
格拉德威爾告訴了我們這個定律,但是并沒有給出具體的方法。所以,即時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個定律,大師的數(shù)量也并沒有因此暴漲。
既然1萬小時是成為大師的必要條件,那么作為沒有想過要成為大師的普通人,就沒必要堅持那么久啊! 想到這點,內(nèi)心忍不住暗爽,普通人真好。所以,讓哪些遠大志向的小伙伴去堅持1萬小時,我們普通人先來考慮堅持1000小時吧!
1000小時,意味著每天3小時,持續(xù)334天,大概一年的時間。雖然一下子把1萬小時的目標縮短為了1000小時,但是堅持1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學習成長曲線
堅持只有兩個字,但是知易行難。它不僅是最難的事情之一,也是最需要方法的一件事。看看朋友圈就知道,能夠長期堅持的人少之又少。提到堅持的方法,就有必要參考學習成長曲線,避免堅持過程中的那些坑。
拿堅持寫作1年來說,在學習成長曲線不同階段,會遇到哪些攔路虎?又該如何有效的堅持呢?
1、緩慢開始區(qū)
一開始,我們滿懷希望和憧憬,相信不久的將來,自己寫出的文字就能被很多人贊賞。但事與愿違,寫出來的東西不如人意,發(fā)在朋友圈都有可能無人問津。
在緩慢開始區(qū),是最容易讓人放棄的階段,很多滿懷希望的勇士都走不出這個區(qū)域。因為在這個過程,你的努力可能看不到什么成就,也就是說努力一周或者1個月,可能寫作水平更以前沒啥兩樣。看不到進步,自然讓人消極悲觀,從而停止付出。
既然這個過程沒啥長進,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忽略成就的大小,以付出時間的多少為目標。這樣一想,每天都能看到自己付出時間的增加,不斷給予自己積極的回饋。好比少林寺的小孩習武,一開始不練功夫,而是每天扎馬步,保證每天付出的時間。
這個過程也是培養(yǎng)寫作習慣的階段,需要做的就是保證每天寫作的時間,將碼字融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不妨先將緩慢開始區(qū)的時長暫定為半年,在這半年過程中,不考慮寫的好壞和數(shù)量,只要求自己保證每天寫作的時間。
2、加速提高區(qū)
每天3小時,努力了大半年,作為普通人,或多或少能夠看到些成功的跡象了!當感覺自己碼字的速度越來越快,寫作的內(nèi)容越來越豐富,時不時還能收到別人的肯定時,恭喜你已經(jīng)半只腳踏入了加速提高區(qū)。
這個時間段,也是最爽的時候,因為有了之前大半年的積累,進步的速度會很快,文字的質(zhì)量也提高了不少。
這時,就需要考慮輸出的數(shù)量了。如果現(xiàn)在1天能寫1000字,那么就需要挑戰(zhàn)1天1500字或者2000字啦。我們可以將加速提高區(qū)暫定為4個月,這段時間,你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速度。
3、高原區(qū)
當你的寫作速度達到了之前的2倍,就可以考慮進入高原區(qū)了。在高原區(qū),意味著你輸出數(shù)量足夠多。這時,就可以考慮降低輸出的數(shù)量,提高輸出的質(zhì)量。將寫作的文字進行多次編輯,不斷打磨,培養(yǎng)自己的文字風格。
最后
對于普通人來說,1萬小時太長,或許1千小時更合適。
對于普通人,該如何去努力成長呢?有哪些方法適合我們呢?下回跟你聊聊傲慢的學習態(tài)度!
【普通人】系列,預(yù)計會有5篇。周一至周四,每天更新1篇。